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國際交流】「前進TPP/RCEP:亞太各國參與經濟整合經驗之借鏡」國際研討會重點彙整(下)

第三場:新加坡、台灣加入TPP/RCEP之準備經驗及策略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王煜翔、許裕佳 分析師



  近日,華爾街日報以「台灣自甘落後」(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為題對台發出警訊,認為台灣當更加積極參與區域整合,若不經由中國大陸就走不出去。另一份報導則指稱,台灣要走出舒適圈,加強與美國經貿合作。但究竟台灣應如何與美國或中國大陸加強合作,是值得討論的問題。此外,今年APEC會議的進展及其他會談成果,如美韓FTA、TPP和RCEP,亦值得關注。

一、新加坡美國商會代表Steven R. Okun

  洽簽FTA的主要目的是為簽署國創造商機,政府、商會及業界皆應思考如何吸引外商來本國投資。美國商會認為,高品質的FTA應當解決之重點有三:「邊境商業活動」、「跨境商業活動」和「境內商業活動」問題。舉例來說,「邊境商業活動」問題如台灣豬肉輸往美國;「跨境商業活動」問題如關稅過高、資訊流及授權等;「境內商業活動」問題則以非關稅貿易障礙為主,如法律欠缺透明。上述三大問題若能透過FTA順利解決,則該協定即是成功的FTA。

  美國-新加坡FTA是21世紀超越WTO(WTO-plus)的「黃金標準FTA」(gold standard FTA),同時也堪稱是美國至今簽署最成功的FTA。美星FTA自2004年生效至今進入10年,成效顯著,為兩國帶來龐大經濟效益。首先,雙方貨品貿易量在10年內成長53%,達500億美元。其次,美國對新加坡出口成長85%,新加坡成為美國第13大出口市場。第三,若將服務貿易納入統計,2012年美國與新加坡間的貨品及服務貿易金額總計達680億美元。第四,截至2012年底,美國對新加坡累積外人直接投資(FDI)達1,380億美元,金額超過美國對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之FDI總額。

  許多國家都想成為區域物流中心,而作為區域物流中心所應具備之條件,除優越的區域位置之外,允許其他國家物流公司進入從事商業活動及相關優惠配套措施,亦是決定一國能否成為區域物流中心之重要因素。美星FTA中的貿易便捷化、智慧財產權(IPR)和其他優惠承諾,助推新加坡成為亞洲重要區域物流中心之一。今日的新加坡已是醫療研發、創新和製造中心,例如,知名醫療器材公司Medtronic即是因考量美星FTA之效益,決定將廠設在新加坡。

  美星FTA不僅僅是兩國對外推動經貿關係的重要里程碑,對區域來說,其作為一個「黃金標準FTA」所營造的互利雙贏局面,對爾後兩國或其他國家推動洽簽FTA更發揮重要示範作用。

  商會應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共同合作為產業創造商機。21世紀區域經濟整合蔚為風潮,並以TPP和RCEP的發展為兩大重要典範。其中,TPP內容包含勞動標準、競爭政策與IPR等,涵蓋範圍廣、效益大,是黃金標準的FTA。相對而言,RCEP仍較注重關稅減讓之傳統議題。美國商界普遍認為,在亞洲TPP是較RCEP更好的合作架購模式。而新加坡美國商會推測,新加坡參與TPP受益最大的產業將是電子設備業,預估2025年前電子設備業將獲利達25億美元,並提升8.8%附加價值。同時,TPP亦將顯著帶動新加坡貿易和運輸成長。

二、台北市美國商會代表Scott Meikle

  台北美國商會代表Meikle首先表明其係代表美國商會之意見,從台灣加入TPP之利害關係、美國商會立場、台灣加入TPP之進展,以及美國商會推動之遊說工作與華府回應等不同面向,闡述台灣在加入TPP上應採取何種策略。

  首先,從利害關係面向加以觀察,台灣加入TPP與否攸關國家競爭力。若台灣無法加入TPP這樣一個高標準、涵蓋面廣的區域貿易協定,在排擠效應的發酵下,勢必減損台灣貿易活動的興盛程度,並進一步影響外國投資者挹注投資項目之意願,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對於國家整體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觀察與台灣對外貿易結構相近的韓國,我們可以看到韓國推動FTA已經有相當程度之進展,諸多效益在近年間已經陸續顯現。從美國商會的角度看待FTA對於國家競爭力之影響,我們認為FTA對於一個國家中長期的競爭力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除了前述FTA一般性的效益,加入TPP可以發揮重新平衡貿易依賴程度之效果,改善對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的問題。台灣存在對中國大陸經貿依存程度較大的特殊條件,從貿易數值觀察,台灣無論是在進口或是出口方面,均十分仰賴中國大陸,貿易依存程度遠高於其他地區。對此,TPP涵蓋眾多台灣重要貿易夥伴,有助於加強台灣與其他貿易夥伴發展經貿關係,改善台灣對外貿易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的問題。

  其次,從美國商會的立場來看,美國商會希望台灣各界能夠更深刻的了解對外洽簽FTA對台灣的重要性,無論是對外貿易更進一步自由化或者是法規制度方面之改革,長遠來說對台灣整體競爭力都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因此,美國商會致力於與會員討論、釐清台灣加入TPP必須優先因應的障礙問題。

  再者,絕大多數美國商會會員支持台灣必須加入TPP,因此,十分關注台灣推動加入TPP之工作進展。受到美國商界關注的貿易障礙,主要是立法進度或基礎建設方面的問題。過去,台灣對於相關議題之處置作為並不是那麼積極,這樣的情況使得美國商會不免質疑台灣加入TPP的決心。然而,美國商會也觀察到台灣今年以來因應加入TPP所推動之準備工作有了令人振奮的進展,例如,著手進行法規盤點工作、督促各部會著手研議各項法規與國際接軌之程度;針對部分限制性法規做出調整,如私募基金法規欠缺透明度、資訊跨境移動,以及藥品專利等。

  最後,美國商會扮演著與台灣、美國三方面雙向溝通的角色。每年都會向美國國會議員進行諮商會議,說明台灣對美國貿易的重要性。同時,在今年度拜會華府官員、智庫的場合,美國商會也傳達希望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加入TPP的立場。在此同時,華府方面也傳達了美國政府的立場,美方建議台灣應致力於推展溝通、諮商的工作,使所有利害關係人形成共識。除此之外,美方認為豬肉議題之處理模式應該要比照先前美國牛肉議題之處置。在另一方面,美國商會透過年度政策白皮書之製作,彙整商會成員的意見,以此作為與台灣政府溝通的重要管道,使政府了解美國商界的立場。

  總結來說,台灣加入TPP目前仍然面臨幾個實質的障礙。首先,加入TPP必須取得所有談判國家的支持。美國對於台灣的態度,在美牛議題解決之後已經有所改觀。接下來,針對台灣能否達到TPP高標準開放程度之問題,台灣必須努力化解各個國家之疑慮。除此之外,中國大陸方面的態度對於台灣能否加入TPP也有關鍵性的影響,目前中國大陸的態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這也是台灣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問題。

三、與談與問答

  國家安全會議劉大年副秘書長表示,馬總統在新年致詞時,要求所有部會全力準備加入TPP與RCEP。目前基本準備工作都已經到位,相關工作成果也使得其他貿易夥伴看到了台灣在推動加入TPP方面的進展。基於部份政治因素,台灣在FTA推動上遇到諸多阻礙,但這並不影響FTA對台灣的重要性,特別是TPP這樣一個高標準且涵蓋面廣的FTA。TPP強調整合供應鏈,沒有加入者就會被排除在TPP國家的供應鏈之外,這對於以資本財為主要出口的台灣來說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以紡織業為例,紗線製品為台灣紡織業製造出口的大宗,輸往印尼與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製成紡織品。然而,TPP針對紡織品之原產地規則訂有嚴格限制,馬來西亞若是繼續採購台灣紗線製品,則該等紗線產品所製成之紡織品輸往美國將無法獲得關稅優惠待遇。因此,台灣在未能加入TPP的情況下,將會迫使馬來西亞等國移轉對台灣紗線之採購,進而影響我國紡織業的製造與出口。在服務業方面,我國部分法規的現況尚且存在透明度方面的問題、與國際實踐有落差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使得台灣投資環境不夠吸引外資。

  中國大陸因素是台灣在推動相關政策上都必須要妥善處理的問題,加入TPP允許台灣可以在與中國大陸發展經濟關係的同時,與其他區域內重要貿易夥伴發展經貿關係。除此之外,現階段政府將兩岸協議之透明化,以及成功推動自由經濟貿易試驗區均視為推動加入TPP之重點工作項目。

提問:我們看到全球新的經濟秩序正在亞太地區成形,TPP與RCEP可以說是許多國家關注的焦點,試請Okun代表對此一情勢作出評論。

回答:新加坡美國商會代表Okun指出,TPP具有成員國眾多、開放層面更廣、涵蓋更多議題等特性,對於區域內未能簽署加入的國家將會產生排擠效應,形成一個TPP壁壘。方才提及有關原產地規則對供應鏈的影響就是一個很顯著的例子,TPP的簽署執行將使得傳統原產地規則的漏洞在成員國之間不再適用,進而改變區域內各國家產業供應鏈的遊戲規則。

提問:與會代表也會建議台灣採行分階段執行的方式來加入TPP嗎?

回答:分階段是可能的方式,可以透過制訂緩衝期的方式來執行台灣開放承諾,但不是選擇性執行的方式,台灣一旦加入TPP就必須務實看待其所作出的開放承諾。

提問:台灣出現一種聲音,台灣加入TPP是有它的效益,但加入的成本可能高於TPP所帶來的效益。

回答:如同先前所提及的,在不加入TPP的情境中,台灣將必須面對TPP對於區域經貿發展的影響,承受被拒於12國門外的負面效益,並使台灣對外貿易過度倚賴中國大陸的問題更加惡化。

提問:許多與會代表都提到美國對於「信心建立措施」相當重視。如果美豬與美牛議題都解決之後,是否就意謂著台灣就已經完成了美國方面的信心建立階段?

回答:台北美國商會代表Meikle指出,就美國商會而言也很難預測在美豬議題解決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台灣加入TPP不只牽涉台灣利益,也牽涉美國利益。美國商會可以做的是把美國的關切問題提出來。


圓桌論壇:各國經驗對台灣的借鏡之處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蘇怡文、陳逸潔 分析師



  本場次以「各國經驗對台灣的借鏡之處」為主題,由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主持,與談人為台北市美國商會代表 Scott Meikle、日本美國商會代表 Bruce J. Ellsworth、韓國美國商會代表 Amy Jackson、菲律賓美國商會代表 John D. Forbes、馬來西亞美國商會代表 Stuart L. Dean 、新加坡美國商會代表 Steven R. Okun,以及國安會劉大年副秘書長。

第一輪主題:青年學子對未來的願景以及政府、企業與民間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一、學生提問

  數名學生針對TPP/RCEP提問,關切韓國與我國之競爭關係是否因為貿易協定而有變化、國內規範管制是否足以因應經濟整合帶來的影響?另外,不具備競爭力的產業有何輔導轉型規劃?以及房價與青年人口出走的關聯性等等。

二、新加坡美國商會代表Steven R. Okun


  在自由貿易當中最困難的是,貿易帶來的好處可能是不具體的,如貿易可能些微的降低商品價格,並刺激經濟。但自由貿易當中也有損失者,這些損失者可能只占民眾的一小部分,但其損失可能是嚴重的、顯見的,使得這個議題充滿爭議,也因此為政府的貿易談判增添了壓力。政府、商界的工作就是去解釋和說明自由貿易帶來的利益大於損失,媒體、社群網站、學生等都有重要影響力,我們必須讓更多人了解其中的觀念。

三、菲律賓美國商會代表John D. Forbes

  一百年前世界各國開始進行大量的貿易,接著發生經濟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二戰後,減少貿易障礙的機制開始逐步建立,如WTO。但在杜哈回合談判停滯6年的狀態之下,各國遂開始發展雙邊、多邊貿易協定。美國便在這樣的全球化進程當中獲益,然而製造業的工作機會也被轉往中國大陸,現在中國大陸的工作機會隨生產成本上升而減少,並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孟加拉、柬埔寨、印尼。這樣的發展對美國來說,實為一商業進化過程,同時也為東南亞創造就業機會,目前在菲律賓就有許多商業服務中心,正是許多商業服務業移轉到英語能力較高的亞洲國家的最佳案例。另一方面,韓國的經驗也為我們帶來相當多的啟發,該國的天然資源不多,但是在積極促進FTA的過程中,使韓國企業慢慢超越日本,如汽車產業。台灣雖然不在普遍化優惠關稅措施(GSP)的範圍裡,但是在全球化下仍然具有競爭力,台灣工業化、電子產業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利器。職是之故,台灣應該針對TPP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就加入TPP一事分別詢問TPP成員國的看法,國內公私部門也應積極合作。菲律賓目前尚未有信心加入TPP,但是我認為無論是台灣或是菲國都應懷抱夢想,積極爭取加入。

四、台北市美國商會代表Scott Meikle


  所有的貿易談判絕對有受損害的一方,某些特定產業如製造業或農業可能受到很大的影響,根據我個人在商業界的經驗,現在迴避這些問題,例如不開放某些產業、工作機會流失等,長遠來看會形成更大的問題,造成更多領域的損失,因此現階段絕對不可以拖延或視而不見。如果台灣經濟結構無法使其融入全球經濟體系與產業鏈,將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FTA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五、韓國美國商會代表Amy Jackson

  韓國和美國與很多國家包括TPP成員國都有簽FTA,有人因此喪失了工作機會,但是也有企業因此提升了全球競爭力,例如韓國企業目前比台灣企業具有較高競爭力即為一例,這些企業在全球與亞洲市場的競爭力仍在持續上升當中。韓國總統朴槿惠充分瞭解FTA、TPP等自由貿易協定使國內收入不均的問題擴大,因此非常努力推動公私部門共同解決問題,特別關注於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縮小貧富差距、扶植弱勢企業等問題,並且積極探索如何藉由FTA提升國家整體發展,打造一個有利FTA的環境。

六、馬來西亞美國商會代表Stuart L. Dean

  長期而言,競爭絕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讓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體質變得更好。過去20年美國製造業蕭條,但是現在情況正在好轉,很多工廠又轉回美國國內,全球競爭使得美國製造業更具競爭力。若選擇不開放與他國競爭,將會造成不利的情勢,以緬甸為例,過去其自外於世界經濟體系,造成70%的人民無電可用,現在加入東協之後就有了發展希望。開放必定有負面效果,也一定會有損失者,這時政府、跨國企業都應共同承擔問題,前者必須衡量如何平衡自由貿易的利害得失,後者則必須負起社會責任。

七、日本美國商會代表Bruce J. Ellsworth

  第一輪有三位青年人給我們很好的提問,倘若我的親人從事豬肉與漁產生意,或許他會受到FTA的影響,但我會去思考我的子女還要去從事這行業嗎?事實上我會希望我的子女能往全球有競爭力的職業發展,以日本為例,孩子們從小到大都過著富裕的生活,等到出社會工作時就瞭解薪水很低,負擔不起以前父母給予的富裕生活,日本豐田汽車已預測未來的銷售量將會下降,因為年輕人買不起。我們要思考的是,政府要保護現在的老農,還是為下一代鋪路?或許農民本身也不會希望他們的子女務農,因為農業的競爭力已經不在。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政府還是必須幫助農民,重點是協助他們朝向更有競爭力的方向發展。

八、國安會劉大年副秘書長


  首先,FTA一定有贏家與輸家,無法雨露均霑,政府有義務和受損害的一方進行溝通,並建立補償措施。對台灣來說,有收入不均、失業率高升、區域發展不均等問題;也有因FTA而繁榮的產業,因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在供給鏈的管理上做好,可以使台灣繁榮。以台灣與韓國比較,2000年之後,韓國簽了10個FTA,包括東協、美國、歐盟及印度,正在談判的有中國大陸,此一發展情勢將對台灣相當不利。再者,關於台灣加入TPP議題,台灣若不加入TPP第二波的入會申請,將更被邊緣化。此外,關於高房價的問題,近幾年各國重要城市如東京、首爾、吉隆坡等,都因為投資客炒作使房價飆漲,政府應重視並妥善處理。最後,台灣是否能夠加入TPP或簽署更多FTA非常重要,因為台韓的貿易模式非常相近,參與經濟整合可為台灣創造更多有利的發展因素。

第二輪主題:台灣可借鏡他國經驗之處-建立正式溝通管道、採行貿易調整協助計畫以及重建民眾信心


一、現場來賓提問或建言


  第二輪問答共有7位與會者發問或提供建言,有位與會者關注TPP/RCEP的交互影響,尤其是對同時參與TPP/RCEP的國家;而多數與會者都認同「溝通」對談判過程的重要性,以及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及信心不足,是當前台灣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問題,故其一方面希望與談者能多論述有哪些國外經驗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溝通」方式與技巧,一方面亦希望能針對台灣以中小企業或家族企業為主的環境,提供如何取得民眾支持的相關建議;亦有多位與會者關心自由貿易協定對產業的衝擊,希望能多瞭解日韓政府如何透過貿易調整協助計畫(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TAA)來協助傳統產業的轉型與調整,而台灣又應該建置哪些配套措施,以幫助弱勢者;另外,有位與會者認為台灣高房價問題與貿易無關,而是因政府對金融投資限制過多,使得台灣富人只能選擇投資相對容易的房地產,故其認為若能進一步鬆綁相關法規應能改善台灣高房價問題,其亦建議政府應多關注對孤兒的教育及發展,認為其或可是政府因應未來少子化及勞動力不足的方法之一。

二、日本美國商會代表Bruce J. Ellsworth

  有關貿易調整協助計畫,日本目前還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TPP談判還在進行中。若以稻米問題來看,過去日本政府採取價格支持措施,造成日本米價是合理價格的兩倍,這樣的政策對財政負擔很大,但對農民相當有利。現在為因應加入TPP,日本政府決定取消價格支持措施,改成直接補貼、鼓勵休耕、離農,以使米價下跌,開放進口。這樣的政策可以為日本節省許多預算,以用於其他有競爭力的產業,促進經濟成長。但這個政策實際上執行仍遇到許多困難,像是日本農民並不想放棄耕種等。故日本還在尋找何謂最適當的政策,且需要更多時間來調整,並持續與各界討論。

三、新加坡美國商會代表Steven R. Okun

  美國推動的TPP係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僅處理邊境貿易障礙問題,亦涉及各國境內規範,但RCEP不處理境內議題,而是以調降關稅開放市場為主,相對比較低標。若能同時加入兩個協定是最好,但有些國家並不想處理境內議題,故他們就只加入RCEP。目前,所有人都在關注這兩個協定哪個會先完成。有關政府該如何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可由老羅斯福總統的故事來看,他當時接見商界代表時,曾跟商界代表說:「你說的每件事都可以同意,但得先讓我有這個機會去做,商界必須支持我,並協助說服國會。」故台灣要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商界亦有責任,要告訴政府該如何去做,並支持政府的政策,協助說服國會。以美國來說,就算簽成FTA,還是會有許多爭議,美星、美韓FTA等都有很多人批評,故美國商界就需出來繼續說明,支持政府推動FTA政策的作法。

四、菲律賓美國商會代表John D. Forbes

  對於政府該如何與民眾溝通,提供菲律賓政府的經驗。東協跨境投資障礙的撤除,原預定去年底要達成結果,當時菲律賓政府為了取得國內支持,每個月都舉辦溝通研討會,邀集商界、學界、政府機關等參與,該座談會係委由民間主導,目的在增進菲律賓國內對此協議之瞭解,故這作法可供台灣參考。

五、韓國美國商會代表Amy Jackson

  如何與民眾溝通,有時大家會以為很容易,但實際上還是很困難。例如美韓FTA,韓國開放美牛時,有上萬人上街頭抗議,但他們不一定反對FTA,而是反對當時韓國總統李明博。從那次的經驗,韓國政府學到建立各部門溝通管道的重要性,從一開始只有商界領袖參與,到現在擴大至公民代表及國會,建立全面性的溝通管道,並有諮詢委員會舉辦公聽會,透過正式管道讓韓國各個不同團體都能對這些議題發表意見,故建立正式溝通管道是相當重要的。有關韓國TAA計畫,其相當重視職業訓練,並也受到產業界支持,像是有機農產品的栽種訓練就很受到農民的歡迎,另外,TAA亦包括救濟補貼的發放,但要領取這些補貼,業者本身也必須要有改革計畫,如同美國政府的作法,領取補貼需要達到一些標準。

六、馬來西亞美國商會代表Stuart L. Dean

  對於TPP/RCEP的影響可以參考彼德森基金會做過一個研究,該研究將參與TPP/RCEP國家受到的衝擊程度進行量化分析。以國家選擇加入TPP/RCEP的理由來看,馬來西亞及越南選擇加入TPP是因為其與美國尚未簽署FTA,故直接加入TPP可以帶來較多好處,而其他加入RCEP者,可能是因為沒有跟中國大陸簽署FTA,故加入RCEP可取得的市場開放利益相對較大。RCEP的效益相對明顯主要是因為成員國多為開發中國家,市場開放帶來的效益較大。但理論上所有國家都會受益於自由貿易。

七、國安會劉大年副秘書長


  由韓國例子可知,其第一個FTA是2003年韓智FTA,韓國與智利的貿易量相對較低,且季節相反,故韓國認為與其簽署FTA對農業的傷害較小,當時韓國比較擔心的只有蘋果與水梨,惟因季節相反,故對蘋果與水梨變採取季節關稅方式開放,在夏季就給智利蘋果、水梨低關稅進口。但韓國沒有想到的是,消費替代性的問題。夏季由智利進口的便宜蘋果與水梨直接衝擊韓國其他夏季水果,例如西瓜,而造成西瓜農民上街頭抗議。由此經驗,讓韓國政府學到簽署FTA時全面性溝通的重要性,其不僅要跟直接受到衝擊的產業溝通,例如蘋果、水梨,亦需對潛在的受衝擊產業事先掌握,並進行溝通,給予適當補償,而不是以為不會受影響就置之不理。故正式溝通管道相當重要,因為加入TPP雖會帶來效益,但亦會有產業受到衝擊,現階段如何建立正式溝通管道,使得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更加確實,應是台灣政府最該優先處理的。

八、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

  請問韓國的正式溝通管道,有哪些措施或作法,如何去處理那些激烈的反對聲音,例如有人說死都不支持,或認為政府都用錢買通反對者,這樣的反對者,政府該如何去處理?

九、韓國美國商會代表Amy Jackson


  韓國政府也是常面對激烈的反對者,例如第一次公聽會時便有農民激烈抗爭,但這樣的情況並非在韓國政府意料之外,且他們也認為,即使會有激烈反對,還是得給反對者有公開的管道去表達他們的意見。韓國對於受衝擊產業,也是採取補償的作法,政府高層對於農民的處境亦是相當同情,但以國家長遠發展而言,即使面對反對,還是堅持推動FTA。

十、台北市美國商會代表Scott Meikle


  台灣雖然以中小企業與家族企業為主,但這並非表示這些企業在貿易自由化後不會成功,台灣企業一直在全球有很好的表現,且富有勤奮、努力與競爭力,或許在自由貿易後,中小企業反而能有更進一步的成長。

十一、菲律賓美國商會代表John D. Forbes

  如何幫助沒技能及弱勢族群是政府必須重視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並非加入TPP造成,而是整個全球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即使沒有TPP,政府也都應去解決。大家擔心的就業與房價其實跟貿易沒有直接關係,反而貿易或許可以讓這些問題快速改善,但仍是有利有弊。目前全球化企業重視的是「立足當地、放眼世界」,現在全球企業很少直接外派,而是找當地人才,能雙語具有多元文化能力者,能理解不同國家應採用的經商方法者,這些人才是到全球企業最需要的。

【上期內容】

第一場:日本、韓國加入TPP/RCEP之準備經驗及策略
第二場:菲律賓、馬來西亞加入TPP/RCEP之準備經驗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