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研究報告 / 議題諮詢研究

研析國際間以稻米為主食之政府安全存糧儲備政策與措施

日期:202212

計畫主持人:江文基 Jiang, Wun-Ji

研究人員:李宜靜Li, Yi-Ching

 

1. 我國安全存糧儲備相關政策及措施主要法規為《糧食管理法》及《糧食管理法施行細則》,該法針對稻米安全儲備已有完整規範與制度。

2. 從蒐集各國的安全存糧制度可以發現,日本的做法為,設有進口食用小麥及玉米飼料穀物之安全儲備量,2.3個月全國對國外食用小麥的需求庫存,以及玉米等飼料穀物約100萬噸。此外,要求一般民家家庭有37天之短期糧食儲備,並發布儲備指南供民眾參考。

3. 韓國除國產稻米,其公共稻米儲糧尚包括進口米及參與「東協加三緊急稻米儲備」應提供之稻米量,且韓國政府將國產米與進口米分開存放。

4. 新加坡主要透過進口方式維持國內稻米安全儲糧標準,要求國內稻米進口商參與「稻米儲糧計畫」,並維持2個月稻米儲備量於政府糧倉,且每月最低進口量至少為50公噸。此外,該國政府以兩種方式減少可能的進口風險,其一為多樣化進口來源,其二為投資海外糧食市場,提供資金與技術獲得該國家/地區糧食優先購買權。

5. 泰國方面,其境內稻米產量遠高於消費量,為全球稻米主要淨出口國之一,因此對安全存糧重視程度相對於我國而言較低,泰國境內無明確要求國內稻米安全儲備數量,為所有研究國家中較為特殊者。

6. 中國大陸公共糧食儲備政策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制定,並由中國大陸糧食儲備總公司實施,另中國大陸幅員廣大,其又區分中央與地方兩種儲備糧之儲備糧體系,由中央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及地方政府建立的國家儲備糧承儲企業組成。可確認的是中國大陸現有中央及地方儲備糧至少能滿足產區3個月、銷售區6月、產銷平衡區45個月供應。

7. 在稻米安全制度對稻米價格影響方面,回顧OECD2018)研究,各國相較於基準情境,將安全存糧降低為兩周國內消費之庫存量,稻米的庫存會因為從公共存糧被釋出,使稻米價格下跌;反之,各國調整為三個月的安全稻米存糧數量,由於國內及國際市場需求增加,會使稻米價格上漲。然而,無論是降低或提升稻米存糧,各國稻米公共存糧數量改變對米價的影響會在大概第4年之後回到原有水準。是以,短期內稻米公共存糧增加或減少皆會對米價產生一定程度影響,但長期因生產者調節生產稻米數量,市場供需再次達到均衡,價格將回復到原有基準情境水準。

8. 一般情況下,安全儲糧的稻米數量越多,面對突發性狀況時(如糧食供應短缺),將能更有效的減緩對稻米價格的衝擊,以及釋出足夠存糧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同時也隱含政府須收購更多的稻米(無論是稻米短缺缺發生前後),對政府的財政支出產生不小負擔,因此國內政策走向不應一味地增加安全儲備數量,應在安全儲備水準與政府支出之間尋求平衡。

9. 在稻米安全儲糧WTO適法性方面,我國用於糧食安全目的之公共庫存相關農業支持並未列入綠色措施中,我國一向重視國內稻米糧食安全,庫存量一直維持相當水準以備不時之需,惟稻米安全存糧並非依照市價進行收購,對國內稻米有一定程度之影響,因此相關境內支持無法被視為綠色措施。由於實際境內支持水準仍低於承諾水準,符合WTO農業協定相關規定,故雖然我國稻米保價收購制度會影響市場價格,但仍在WTO規範之許可範圍內。其他國家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各國稻米安全存糧制度目前尚未有違反WTO農業協定規範之疑慮。

10. 綜合前述,如何減輕國際情勢動盪對我國糧食安全之衝擊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以總熱量重新檢討國內公共存糧標準、建立國內黃豆、玉米與小麥公糧儲備機制、建立國內糧食安全預警機制、推動在地消費,擴大米食消費量以及參與區域性糧食安全儲備機制等。

 

英文:https://web.wtocenter.org.tw/EN/Page?nid=145&pid=38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