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拓展我國新的經貿領域,並重新定位在亞洲地區所扮演的角色,蔡英文總統自上任以來,特別針對對外經貿戰略擬定新南向政策綱領,其中除了揭示新南向政策理念,也提出短中長程目標、行動準則及推動架構,並作為引領政府施政的方向。
2016年的新南向政策綱領所擬定的總體及長程目標,在於促進與新南向國家彼此間的連結層面,從而在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達到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進而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並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和分歧。在短中程目標中的其中一項為促進並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及人才等雙向交流。在推動策略方面,與貿易有關的主要針對我國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具有高度互補性的領域,特別是在資通訊、內需產業、能源及石化、新農業、金融服務等,擬建立供應鏈連結,為下一世代的產業和貿易分工合作及早布局。
2019年對新南向國家出口占比提高1個百分點 新南向國家總共包括18國,分別為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以近年的出口資料來看,新南向政策於2016年提出後,立即在2017年出口大幅成長13.3%,2018年出口金額雖然突破680億美元,惟受美中貿易紛爭影響,成長率只有1.4%;2019年因為美中貿易紛爭持續未解,出口金額降為631億美元,衰退7.3%(見圖1)。整體而言,對新南向國家的出口占我國整體出口比重由2015年的16.0%提高至2019年的17.0%,提高1個百分點,就轉移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來看,小有貢獻。
我國出口新南向國家最大宗的產品,以電子零組件為主,2019年占比達35.7%,其次為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占比約為10%上下;而礦產品過去向為我出口次大項產品,近年來占比由2012年的20.1%大幅降至2019年的7.7%,已成為第四大出口產品。其餘產品以化學品、塑膠、橡膠及其製品、紡織品、機械、資通與視聽產品的占比較高(見表1),總計前八大出口產品占我國出口新南向國家近9成,顯示我國出口新南向國家的產品相當集中。
在當地進口市場占有率提高不易 新南向國家雖然高達18國,不過我國出口以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的金額較大。2019年對新加坡、越南出口達百億美元以上,對馬來西亞出口曾達百億美元,但2019年金額大幅下滑,降至94億美元(見圖2)。總計對新南向國家前八大出口國合計金額可達94.2%,其餘10國與我國的貿易關係相對薄弱。
就可取得的各國海關資料來看,除了新加坡以外,其餘如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泰國,中國大陸產品多占有1/5以上的進口市場。我國產品的進口市占率多未達10%,2019年以在新加坡的9.0%最高,其次為馬來西亞,再次為菲律賓、泰國與印尼。若與新南向政策推動前的2016年市占率比較,發現我國產品市占率除了在新加坡提高1個百分點,在馬來西亞微幅上升0.7個百分點外,在泰國與菲律賓分別下滑0.3個百分點與2個百分點。在市占率下滑2個百分點的菲律賓市場,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的市占率則提高4.4個百分點、韓國也微幅提高1.1個百分點,呈現我國市占率提升不易的困境。(見表2)
對新南向前八大出口國以平衡貿易居多 對新南向八國出口中,我國有部分產品特別集中的現象,以財政部的主要貨品分類來看,例如2019年我國對泰國出口活動物;動物產品的占比達53.3%,而毛皮及其製品、紡織品、鞋、帽及其他飾品、光學及精密儀器則以出口越南為主,分別占76.6%、63.4%、42.6%、40.6%,至於珠寶及貴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則以出口新加坡為主,分別占62.0%、54.2%,以及46.4%。(見圖3)
以下就我國與新南向前八大國家的出進口比率指數(出口金額/進口金額)觀察我國該商品的競爭力強弱,以瞭解我國與該國的產業內鏈結關係。一般而言,出進口比率指數小於0.1為強入超品;介於0.1至0.5之間為準入超品;介於0.5與2之間為水平貿易品,代表兩國貿易可視為平衡貿易;介於2與10之間為準出超品;大於10,為強出超品。從資料中發現我國相對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產品整體屬於水平貿易品;相對於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產品屬於準出超品,相對於澳大利亞產品則屬於準入超品。(見表3)
就主要貨品來看,我國與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以水平貿易品類較多,對泰國只有3類準出超品,卻有4類屬於強入超品與3類準入超品。我國與馬來西亞、印尼的貿易情況類似於泰國,也以入超產品類多於出超產品類,出超品各分別僅5類與4類;我國與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則出超品類多於入超品類,顯示針對這些國家,我有相當多具相對優勢產品。其中,我國對澳大利亞出超品類雖遠多於入超品類,但澳大利亞卻是我國的準入超國,主要是我國大量由澳洲進口煤礦產品,其金額達我國整體出口澳洲金額的2.5倍,即便我國相對於澳大利亞有高達10類的強出超品,5類準出超品,仍無法抵銷煤礦品的進口金額。可見相對於澳大利亞,我國在出超品上仍有努力拓展的空間,應強化彼此之間的產業鏈結,以發揮我國產品優勢並降低入超。至於與菲律賓的貿易,我國以水平貿易品與出超品為主,與印度的貿易則入超品類、水平貿易品類與出超品類數目相對平均。強化我國與印度彼此間的貿易,將有利於兩國生產者根據自己的相對比較利益進行高效率的專業生產。(請參閱表3)
我國強出超產品達25類 我國相對於各國的強出超品究竟有哪些?以菲律賓來看,我國的強出超品包括礦產品、紡織品,以及非金屬礦物製品,至於相對於新加坡則以植物產品、毛皮及其製品、木及木製品、鞋、帽及其他飾品、家用電器等;相對於越南,則僅有動植物油脂、塑膠、橡膠及其製品2類;相對於澳大利亞,10類強出超品包括塑膠、橡膠及其製品、鞋、帽及其他飾品、非金屬礦物製品、電子零組件、機械、電機產品、資通與視聽產品、家用電器、運輸工具等。至於強入超品、準入超品、水平貿易品、準出超品的類別眾多,受限於篇幅,不再贅述。惟因每一大類產品中包含數十或數百類細類產品,應就更細類產品加以探究,才能掌握我國與新南向國家間產品的貿易競爭性,進而針對我國產品提出相應的改善或升級策略。(見表4)
後疫情時代開啟新拓銷方法 整體來看,我國推動新南向政策在2017年傳出佳績,惟因美中貿易紛爭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影響全球經濟動能,連帶影響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往來。不過,即便存在國際經濟變數,我國對新南向前八大出口國家的貿易產品,相對於2016年新南向政策推動前,仍然提高了出口占比,顯示新南向政策仍具一定成效。但因部分產品有過度集中於單一國家的現象,長期仍應思考分散市場的可能性,以避免重蹈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的覆轍。
至於我國相對於出口前八大國家,計有高達25類的強出超產品,顯示我國該類產品具有比較利益,在國際經濟可能面臨衰退與供應鏈重新布局的情勢下,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供應鏈鏈結關係應積極加強。強出超品顯示我國目前與該國的產業鏈結程度強,但是整體金額僅63億美元,未來成長幅度也許較為有限,倒是準出超品與平衡貿易品,高達1,043億美元,或許更值得我們大力推動,未來的成長空間更大,主管機關或行銷機構應針對該類商品仔細評估,主動協助廠商開拓市場。
針對近期的國內外情勢發展,或許仍有值得思考協助拓銷的作法:
第一,近來因為肺炎疫情使得電子商務更加蓬勃發展,國內電商產業也因此積極拓展跨域銷售,尤其國內的店家曾有4成訂單來自海外,顯示臺灣品牌具有跨足海外市場的潛力。雖然已有廠商結合7-ELEVEN提供橫跨星、馬、港三地的海外7-ELEVEN門市取貨,惟協助國內小型電商廠商解決出口障礙,仍有其必要;對於未加入7-ELEVEN合作體系的電商廠商,跨境電商的海外市場拓銷,也不容忽視。
第二,由於疫情之故,許多國際大型活動或賽事停辦,而我國在此次肺炎疫情中,不但疫情相對緩和,防疫成果也在世界中獲得肯定,未來各項國際大型活動或賽事重新舉辦時,應積極在大型賽事、大型國際活動曝光,以行銷臺灣形象,進而提高臺灣產品的國際能見度。
第三,取法雙11的概念,制訂臺灣品牌日,於全球同一日積極推動,形成國際風潮,讓臺灣品牌深植於產業界與一般消費者心中,帶動臺灣品牌風潮。
第四,積極思考新南向國家間與其他地區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國家、不同產業建立差異化的拓銷策略,才能有效的發揮拓銷實力,對國內廠商帶來具體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