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RTA議題 / RCEP / 相關研究

從附加價值貿易析我國對外貿易特質及發展趨勢

一、前言

  全球價值鏈上的分工合作為當前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活動中的重要現象,很多國家因此成為必須相互依賴、分工合作的連結體。我國由於先天環境的限制,境內資源與市場有限,過去在以向外導向為主的發展策略下,高度的利用國際市場促使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因此很多經濟活動均已深深加入到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合作體系中。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sation for Economic and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ECD)的附加價值貿易統計顯示,在我國出口中,屬於全球價值鏈中零組件與半成品的商品達71%,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盧森堡;但是傳統的貿易統計完全無法顯示全球價值鏈中各國相互依賴的關係,以致在貿易政策、區域經濟整合策略的規劃上有時無法據以形成最佳判斷。

  基於當前區域經濟整合的風潮及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之高度參與,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檢視我國對外經貿關係或許可以看到一些容易被傳統貿易數據忽略,但確是我國應該重視的經貿特質。例如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合作,很多國家只生產產品中的一部分,其中工資較低的國家,主要進行組裝,其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十分有限,但在傳統貿易係以交易價值計算之下,成為主要的出口大國,導致貿易值與生產活動缺乏直接的相關性;而在價值鏈上相互分工合作的國家,由於出口貿易中含有很多自其他國家的進口,不但雙邊貿易值無法真實地反映雙邊的經濟活動,在全球貿易統計中又形成很多重複的計算,因此在全球價值鏈普遍盛行的今日難以顯示各國雙邊貿易的真實情況。反之若以附加價值衡量出口貿易,不但可以去除出口中的進口成份,亦能如實地反映雙邊的經濟活動,以及避免重複的計算,以致在衡量對外貿易的依賴度、對外開放程度、雙邊貿易關係時,可以看到與傳統貿易統計完全不同的結果。本文主要從附加價值貿易角度分析比較我國與韓、星、馬、泰,在過去以來,彼此在對外貿易發展上所呈現的若干特質、發展趨勢,以及將兩種統計值加以比較,以利識者區別;此外,由於TPP及RCEP為我國當前亟欲加入的區域經貿組織,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國家與我國的分工合作各有不同屬性,藉由附加價值貿易分析可以顯示此種差異。

二、我國及韓星馬泰等五國對外貿易發展趨勢

  在進行我國對外貿易依賴度及與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關係分析前,以下首先從進出口總額來看我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在傳統貿易統計與附加價值貿易統計之進出口貿易趨勢,以作為即將展開的後續分析之基礎。圖1顯示不論以傳統貿易統計(又稱為進出口毛額)或附加價值貿易統計,五國進出口貿易趨勢相同,自1995年至2008年間出口及進口的貿易值皆持續上升,惟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機而略微下降。就成長幅度言,自2000年以後韓國的出口、進口成長幅度明顯高於其他各國,不管以毛額或附加價值計算皆是。我國成長幅度較小,尤其在以附加價值計算時成長幅度更小,故整體趨勢最平緩。



圖1 我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總體進出口貿易趨勢

三、五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比較

(一)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

  以傳統貿易統計(進出口毛額)來看,從1995年到2009年,我國出口依存度[1] 由44.9%提高至59.77%(見圖2),進口依存度由43.37%提高至51.13%,進出口合計的貿易依存度[2]由88.27%提高至110.9%。若以附加價值統計來看,我國出口依存度由28.65%微幅提高至34.49%,進口依存度在2008年以前原是微幅提高,但因2009年金融危機降低至25.85%;貿易依存度由55.76%提高至60.34%。換句話說,我國附加價值出口在1995年至2009年期間,占GDP比重有小幅上揚,但附加價值進口占GDP之比重有微幅降低,惟其變化程度較小,如不計金融風暴的影響,則其比重是微幅上揚。



圖2 1995~200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占GDP之比重

  若兩者相比,由於傳統的貿易統計是以交易價值來衡量,而GDP是以生產價值來衡量,兩者本不應該直接相除;然而在沒有以附加價值衡量的貿易值時,將兩者相除仍然可以大略得知一國對外貿易開放的程度,只是此種對外開放程度(我國為110.9%),明顯地比依附加價值計算得到的貿易依存度(60.34%)高。因此在提出此種貿易對外開放程度數據之說明時,必須了解其分子與分母是兩種不同統計概念的數值之比。

(二)五國貿易依存度趨勢值之比較

  貿易依存度之高低對一國貿易政策之取向可能會有影響,譬如韓國在推動自由貿易政策(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政策時,即以韓國是以貿易立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因此應採取積極的FTA政策為訴求。新加坡對外貿易依存度比韓國更高,故其FTA政策也更加積極。以臺、韓、星、泰、馬五國貿易依存度而言,2009年新加坡出口毛額占GDP比例最高達115%,其次馬、泰為93%及66%,我國第四占60%,韓國最低占48%。以發展趨勢言,過去15年,韓國及新加坡之進出口貿易依存度,不論以傳統貿易統計或附加價值貿易統計,皆為微幅提高的趨勢;泰國則與我國類似,除附加價值計算之進口依存度較1995年低之外,進出口毛額占GDP比重及附加價值出口占GDP比重亦微幅上揚;至於馬來西亞,其進出口貿易值雖然持續增加,但其占GDP之比重呈現逐年降低之勢,故以毛額計算之進出口貿易依存度,以2000年為高峰,其後逐年降低,但以附加價值計算之出口依存度則略為提高。

  以進出口加總占GDP的比重來看,傳統貿易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及星、馬、泰、韓之貿易依存度分別為111%、208%、165%、121%及93%,故新加坡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最高,其後依序為馬來西亞、泰國、臺灣、韓國;以附加價值統計下,五國貿易依存度皆低於100%,但其中馬來西亞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最高(92.93%),其次才是新加坡(91.38%)、泰國(75.44%)、臺灣(60.34%)、韓國(52.57%)。



圖3 五國進出口貿易依存之變化趨勢

(三)五國間出口貿易依存度之比較

  由於一國的出口對經濟發展的助益遠高於進口或整體進出口貿易,各國往往較為重視出口依存度。2009年以出口毛額占GDP比重而言,新加坡(115.9%)明顯高於馬來西亞(93.2%)、泰國(66%)、臺灣(60%)、韓國(48.1%)。以出口附加價值占GDP比重來看,各國次序相同,但新加坡比重高出的部分已經大幅度縮小,各國所占比重分別為57.5%、57.2%、43%、34.5%及28.1%。而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以前,馬來西亞一直高於新加坡,而馬來西亞的出口貿易依存度在2005年到達高峰後,即持續下降,到2009年已略低於新加坡。新加坡出口毛額占GDP比重大幅高於出口附加價值占GDP比重,顯示新加坡為轉口港的地緣位置,發達的轉口貿易造成出口毛額相對於出口附加價值明顯偏高。

四、我國與TPP及RCEP國家整體進出口貿易與趨勢

  以傳統貿易統計來看,我國對TPP國家整體進出口貿易於1995至2009年期間持續為逆差(見表1及圖5)。同期間,我國對RCEP國家原為逆差,自2005年後轉為順差。但以附加價值統計來看,我國對TPP國家反而有貿易順差,對RCEP國家則原有貿易逆差,自2009年始轉為順差。



圖4 我國對TPP及RCEP進出口金額趨勢

  不論以傳統或附加價值貿易統計來看,我國對RCEP國家進出口的比重均逐漸提高,對TPP國家進出口的比重則逐漸降低。以毛額計算來看,自2005年以後,RCEP國家占我國進出口比重皆相對TPP國家高,但以附加價值統計來看則相反,TPP國家占我國進出口比重比RCEP國家要高;以2009年我國對RCEP及TPP國家出占我國總出口比重言,我國對RCEP國家出口毛額占我國總出口61.56%,我國對TPP國家出口占30.36%;但以附加價值出口占總出口附加價值比而言,RCEP國家占38.74%,TPP國家占39.03%,TPP國家占比反而比較高。

  整體而言,以傳統貿易統計來看,我國對RCEP國家有貿易順差,對TPP國家有貿易逆差,因此與RCEP國家洽簽FTA對我國可能較為有利;但以附加價值統計來說,除2009年之外,我國對RCEP國家有貿易逆差,對TPP國家則有貿易順差,而且我國對TPP國家出口大於對RCEP國家出口,因此我國與TPP國家有更密切之經貿關係(見表1)。



圖5 我國對TPP及RCEP進出口比重趨勢


表1 我國與TPP國家、RCEP國家整體進出口貿易

單位:百萬美元,%

毛額

附加價值

 

出口

出口占比

進口

進口占比

貿易餘額

出口

出口占比

進口

進口占比

貿易餘額

我國與TPP國家整體進出口貿易

1995

62747

50.87

66829

56.09

-4081

41119

52.24

39810

53.44

1309

2000

81621

49.53

87915

55.74

-6294

53694

50.74

54068

54.76

-374

2005

79230

36.35

95436

47.28

-16206

57737

46.59

55856

51.81

1881

2008

89336

31.93

109896

42.24

-20560

58830

40.85

55363

44.53

3467

2009

68500

30.36

82371

42.67

-13871

50819

39.03

44688

45.79

6131

我國與RCEP國家整體進出口貿易

1995

50298

40.77

56407

47.35

-6110

29420

37.38

32324

43.39

-2904

2000

71237

43.23

80903

51.30

-9665

38101

36.00

42241

42.78

-4140

2005

128189

58.81

112886

55.92

15302

46777

37.74

50812

47.13

-4035

2008

169573

60.60

140494

54.01

29079

51875

36.02

55010

44.24

-3135

2009

138916

61.56

107539

55.71

31377

50444

38.74

44214

45.31

6230

資料來源:OECD TIVA資料庫。

五、我國與TPP及RCEP主要國家進出口雙邊貿易關係與趨勢

  由於附加價值貿易去除了出口中非本國生產的部分,但是加上本國的間接出口,因此對雙邊貿易會有影響。在傳統貿易統計中,我國一向以中、歐、美、日為最重要出口市場,在以附加價值衡量對外貿易關係之下,美、歐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大陸成為第三大出口市場(見表3)。就演變趨勢而言,此種關係是如何演變的?我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是否也會有明顯地不同?以下利用兩種統計資料來顯示其間的差異與變化趨勢。

  圖6左半部是以出口毛額顯示,我國對中、美、日、韓的出口比重,在2009年分別為36%、12%、6.80%及4.0%。其中我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比重於2000年~2005年間超越美國。但是在以附加價值衡量出口貿易(見圖7右半部)時,美國始終為我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大陸第二(歐盟不計),日本第三、加拿大第四。其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在2000年時超越日本成為第二,此後對陸出口的附加價值持續提升,美國占我國出口比重則持續下降。



圖6 TPP及RCEP國家占我國進出口比重趨勢變化

  在進口貿易方面,不論以進口毛額或進口附加價值計算,日本都是我國最重要的進口來源,但名列二、三、四位的進口來源則有不同;若以進口毛額計,中國大陸、美國、韓國分居二、三、四位;以進口附加價值計,則是美國、中國大陸、澳洲分居二、三、四名。此種排名順位之差異,顯示來自美、日的進口,其所含的附加價值較高。此外澳洲則主要是因為其出口以礦產為主,所含的附加價值率較高所致。

  以雙邊貿易毛額總量來看,我國與TPP及RCEP國家2009年貿易量最大者依序為:「中」、日、美、韓、星、馬、澳、泰、印尼、越南、印度、菲、加、墨、智、紐、柬埔寨、汶萊(見表2)。若以附加價值貿易總量來看,順序略有改變,由高至低依序為:美、「中」、日、澳、韓、印度、加、印尼、馬、墨、泰、越、星、菲、智、紐、柬埔寨、汶萊(見表3)。其中主要的改為變澳洲、印度、加拿大排名向前躍進,我國與新加坡之貿易量則大為降低。

  以我國對澳洲之進出口言,附加價值出口與出口毛額之間的差距不多,顯示我國出口至澳洲之貨品並未摻雜太多其他國家的附加價值,即出口商品內含之國內附加價值較高;主要原因應該是我國對澳洲之出口,並非是亞太供應鏈中的重要商品。但進口毛額與附加價值進口之間的差距逐漸擴大,顯示我國自澳洲的進口貨品內含他國的附加價值已逐漸增加。

  以臺加雙邊貿易來看,2008年以前我國對加拿大的出口,不管是以附加價值額或毛額來看皆持續增加,但2009年受金融風暴影響,進出口額皆減少;以貿易餘額來看,以附加價值衡量的貿易順差有持續增長趨勢。而我國對馬來西亞之貿易餘額有時順差、有時逆差,但以附加價值來看,我國對其出口額皆高於自其進口額,故對馬來西亞之貿易餘額亦持續為順差。在我國與墨西哥、泰國雙邊貿易方面,出口毛額與出口附加價值統計間的差距雖然擴大,但由於以傳統貿易統計顯示之順差有膨脹傾向,實際上我國與墨西哥、泰國之貿易順差並不大。

  以毛額計算,我國與新加坡之進出口貿易為TPP及RCEP國家之中排名第5,越南排名第10,但以附加價值計算來看,我國與星之貿易量僅高於菲、智、紐、柬埔寨、汶萊等5國,排名13,越南排名12。即我國對新加坡、越南之出口毛額高、出口附加價值低,顯示我國對新加坡、越南之出口貨品主要是在全球價值鏈中分工合作的商品,其內含我國附加價值的成分較低。而我國自新加坡進口毛額高、進口附加價值低,顯示我國自新加坡進口之貨品,主要也是全球價值鏈中的商品,內含他國附加價值的成分亦高。

表2 我國與TPP及RCEP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進出口比重(毛額)

單位:%;百萬美元

貿易值

平均市占率

2009

1995

2000

2005

2008

出口

進口

平均市占率

出口額

進口額

總計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

100

225,657

193,026

中國大陸

6.98

10.15

22.53

25.23

36.26

14.91

26.42

81,823

28,786

日本

20.20

18.73

15.63

12.80

6.76

19.58

12.67

15,248

37,804

美國

22.37

23.00

15.08

12.74

12.18

12.53

12.34

27,481

24,183

韓國

3.48

4.67

5.29

4.63

4.05

5.82

4.87

9,135

11,243

新加坡

2.05

2.17

2.37

2.34

2.65

2.61

2.63

5,991

5,036

馬來西亞

2.98

2.94

2.60

2.29

2.02

2.28

2.14

4,567

4,404

澳洲

2.17

2.17

1.99

2.25

1.01

3.27

2.05

2,273

6,307

泰國

2.13

1.78

1.81

1.83

2.1

1.52

1.83

4,744

2,934

印尼

1.80

1.42

1.33

1.75

1.01

2.59

1.74

2,271

4,995

越南

0.43

0.72

1.07

1.61

2.51

0.49

1.58

5,656

948

印度

0.42

0.53

1.15

1.35

1.48

1.59

1.53

3,341

3,066

菲律賓

0.98

1.63

1.29

1.05

1.39

0.78

1.11

3,143

1,514

加拿大

1.89

1.65

1.27

1.10

1.27

0.8

1.05

2,865

1,545

墨西哥

0.48

0.68

0.96

1.13

1.68

0.16

0.98

3,788

302

智利

0.51

0.28

0.35

0.41

0.11

0.7

0.38

242

1,352

紐西蘭

0.34

0.22

0.27

0.22

0.16

0.25

0.2

359

487

柬埔寨

0.01

0.05

0.07

0.07

0.15

0.01

0.08

336

13

汶萊

0.03

0.01

0.00

0.01

0.01

0

0.01

29

2

資料來源:利用OECD TiVA資料計算而得。

表3 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進出口比重(附加價值貿易)

單位:%;百萬美元

貿易值

平均市占率

2009

1995

2000

2005

2008

出口

進口

平均市占率

出口額

進口額

總計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

100

130,216

97,585

美國

23.63

26.74

22.23

19.09

20.48

16.66

18.84

26,662

16,253

中國大陸

6.36

8.51

11.53

12.55

17.14

10.32

14.22

22,325

10,075

日本

20.23

17.08

17.58

13.64

8.49

20.44

13.61

11,051

19,948

澳洲

2.26

2.28

2.38

2.42

1.75

3.19

2.37

2,278

3,112

韓國

3.06

3.33

2.57

2.38

2.08

2.42

2.23

2,715

2,366

印度

0.51

0.65

1.53

1.84

2.29

1.69

2.03

2,979

1,646

加拿大

2.11

1.78

1.91

2.00

2.31

1.35

1.9

3,003

1,314

印尼

1.75

1.38

1.30

1.79

1.26

2.55

1.82

1,646

2,491

馬來西亞

1.87

1.78

1.47

1.41

1.33

1.22

1.28

1,735

1,191

墨西哥

0.48

0.72

1.15

1.46

1.93

0.35

1.26

2,515

344

泰國

1.75

1.34

1.35

1.31

1.23

1.19

1.21

1,597

1,159

越南

0.39

0.58

0.77

0.95

1.45

0.6

1.09

1,890

585

新加坡

1.02

1.15

0.74

0.77

0.82

0.92

0.86

1,062

899

菲律賓

0.68

0.86

0.44

0.35

0.54

0.3

0.44

704

290

智利

0.43

0.28

0.39

0.45

0.23

0.61

0.4

306

600

紐西蘭

0.38

0.26

0.37

0.33

0.22

0.42

0.3

288

406

柬埔寨

0.02

0.04

0.06

0.05

0.11

0.01

0.07

146

11

汶萊

0.04

0.03

0.03

0.04

0.02

0.04

0.03

30

36

資料來源:同表2

六、結語

  綜合而言,以附加價值貿易計算我國對外貿易關係時,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依存度大幅度降低,其中出口依存度為34%,進口依存度為26%;以發展趨勢看,出口依存度是微幅提高,進口依存度是微幅降低。與星、馬、泰、韓相比,五國出口依存度的高低,依序為星、馬、泰、我國及韓國。我國高於韓國,低於星、馬、泰。

  TPP及RCEP國家占我國出口之比重,經由傳統貿易統計顯示,2009年分別占我國出口30%及62%,RCEP國家市場規模是TPP國家的2倍有餘,但是以附加價值衡量時,TPP及RCEP分別占我國出口之39%及38.7%,TPP國家的重要性反而高於RCEP國家。此外,過去多年我國對TPP國家有貿易順差,對RCEP則僅有在2009年始有貿易順差,此與傳統貿易統計有相當差異。

  在以附加價值貿易計算時,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關係也有明顯改變,除了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大幅提高,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大幅降低外,一般而言,對東亞國家的貿易順差多會減少,對非東亞國家,如:印度、加拿大的貿易順差則會擴大。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分工合作與交易,在生產階段主要是與東亞國家間分工,因此零組件與半成品貿易發達,以致傳統的貿易統計誇大了我國與東亞國家間生產上的關係。不過此種密切地相互分工與貿易的關係卻顯示了彼此位於價值鏈中,上、下游相互依賴之關係。而最終產品主要仍要運到美歐市場作最終消費,因此歐美市場的需求對東亞國家,包括對我國的生產活動及景氣均有重要影響。


[1] 出口(進口)依存度:即一國出口(進口)總額與其國內生產毛額之比。值愈高代表該國對出口(進口)貿易的依存度愈高。

[2] 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國對外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出口+進口)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值,主要用於衡量一國經濟活動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或國內市場的開放程度之高低。該指標的變化意味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的變化,體現該國經濟成長對進出口貿易的依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