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出手禁26家中國大陸棉花企業

  美國政府於今(2024)年5月16日宣布,將26間中國大陸棉花貿易商納入《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UFLPA)實體清單(Entity List),原因為該等企業涉嫌強迫維吾爾族人勞動。此舉被視為繼大幅提高中國大陸電動車、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關稅後,另一波制裁行動,而中國大陸紡織業首當其衝,惟亦可能加劇美國棉花供應鏈壓力。

  新疆係中國大陸主要棉花產地,截至2020年,當地棉花產量達全球棉花產量的20%。然而,外國媒體於過去幾年多次指控,中國大陸政府有對新疆維吾爾族施行強迫勞動之虞;為抵制新疆棉,美國率先於2020年9月22日通過UFLPA,歐盟、英國、加拿大等相繼表達支持,承諾就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大陸官員祭出制裁。該法自2022年6月21日起生效,將所有來自中國大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商品,視為「強迫勞動產品」(Goods produced by Forced Labor)並禁止進口;若企業能提供明確證據,證明其供應鏈無強迫勞動之情況,方可獲准進口。

  近年來,美國產業組織持續抱怨中國大陸紡織品製造商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其中強迫勞動生產是主要訴求之一,故呼籲政府採取積極行動,保護美國紡織企業。為回應企業要求,美國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表示,此次UFLPA實體清單大幅擴增,遭管制的棉花企業總數已累積至65家,主要來自河南、江蘇、湖北和福建等省份。除控管棉花外,UFLPA實體清單亦針對特定產業進行額外審查,如番茄及多晶矽(太陽能板關鍵原料),此兩項產品同樣在新疆有大量生產。馬約卡斯進一步說明,該一系列管制措施之目的,在讓中國大陸企業意識到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並予以解決及改善。

  中國大陸係美國第一大紡織品和服裝進口來源,主要產品包括服裝、個人防護設備及其他應用零件。美國擴大管制名單,可能影響其本身的棉花供應鏈;再加上,中國大陸不受限制的外國掠奪性貿易行為、國內長期不透明的供應鏈資訊,以及海關執法不力和受貿易政策建議誤導等,對美國國內紡織製造業未來造成嚴重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國大陸疑似加強跨省勞動力轉移力道,使美國海關執行UFLPA變得窒礙難行;2022年到2023年,配對協助(pairing assistance)計畫之勞動力轉移數量上升38%,預計未來可能持續增加。論者建議,美國政府應思考如何強化UFLPA監控中國大陸內部供應鏈條款,以因應勞動力轉移帶來的資訊盲點。

【由羅婉甄綜合報導,取材自Wall Street Journal,2024年5月16日、Nikkei Asia,2024年0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