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盟於TTC第四次部長會議立場趨向一致

  本(2023)年5月30日及31日,美國和歐盟於瑞典共同舉行「美歐貿易科技委員會」(US-EU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US-EU TTC)第四次部長級會議。美方由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商務部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及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等代表出席;歐方則由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和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等代表出席。會議期間,美歐商定一系列關鍵成果,以推進雙方在數位環境下,關於新興技術、永續貿易、經濟安全與繁榮、安全數位連接及人權等領域之合作。 

  布林肯會後表示,美歐官員於廣泛經濟問題看法上,大致上趨於一同(remarkable convergence);在緊迫性挑戰方面,包括應對烏俄戰爭及中國大陸非市場經濟政策,合作無間且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取得進展。其強調,雙方持續專注於建立永續、有韌性和多元化的供應鏈,合作並共享資訊,以確保關鍵礦產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另外在歐盟方面,杜姆布羅夫斯基斯表示,雙方就創建綠色跨大西洋市場之工作計畫達成協議,並討論經濟安全,包含對出口管制和經濟脅迫議題的擔憂。雙方對於相關議題看法趨向一致,並且對於未來發展皆抱持正面態度。

  歸納本次部長會議的成果,主要包含:(1)確認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之關鍵工具和技術,並打擊規避制裁及出口管制;(2)在2050年前加速轉型為淨零排放經濟,以及促進「美歐潔淨能源獎勵對話」;(3)與G7盟友合作,處理對外投資與敏感技術相關風險問題;(4)支持雙方利益相關者,並且關注獨立商業盡職調查和諮詢機構行動,以加強協調對抗經濟脅迫;(5)對影響數位貿易之非市場政策進行資訊分享;(6)就半導體供應鏈之非市場經濟政策分享資訊及市場情報;(7)運行半導體供應鏈中斷聯合早期預警機制;(8)推動聯合「人工智慧(AI)路徑圖」;(9)推動歐盟執委會與美國科學機構在五個領域加強合作,包括:極端天氣和氣候預報、緊急因應管理、改善健康與醫學、電網優化及農業優化;(10)推動關鍵與新興技術共享標準工作;(11)量子聯合工作小組之公共研發計畫,以及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活動互惠性研究;(12)提出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補助之聯合技術建議,及發布充電標準共同願景;(13)制定6G無線通信之共同願景與產業路徑圖;(14)支持哥斯大黎加與菲律賓之安全及韌性的數位連接;(15)貿易及勞工對話;(16)透過「促進成長之人才任務小組」(Talent for Growth Task Force)培育人才和技能;(17)交換外國操縱和干擾資訊發展結構式威脅資訊;(18)擴大藥品良好生產規範相互承認協議,包括動物用藥。

  然而,利益相關者對會議成果提出疑慮。業界人士認為,歐盟《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 DSA)和《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 DMA)相關政策歧視美國公司,例如今年《數位服務法》指名「非常大型網路平台」(Very Large Online Platforms, VLOPs)及「非常大型搜尋引擎」(Very Large Online Search Engines, VLOSEs),包含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和Google等大型企業納入監管名單,令其修改系統以符合規範;對此,維斯塔哲表示,美歐TTC的討論並不影響雙方司法管轄區之立法程序,但是TTC得促進美國和歐盟對爭議議題之相互理解。在其他貿易爭端方面,歐洲工商聯合會(Business Europe)副秘書長桑托斯(Luisa Santos)表示,商業團體期望TTC能夠解決有關鋼鐵和鋁、航空器補貼等爭端之永久性解決方案;另外,美國勞工組織支持美歐關鍵礦產交易可採用類似美墨加協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之「快速回應機制」(Rapid Resource Management, RRM)的模式,以解決勞工紛爭。

  最後,杜姆布羅夫斯基斯補充,歐盟願意於貿易便捷化領域更加快速及大膽地採取行動,提升在標準、相互承認、合格評定和海關程序中,運用數位工具方式的合作,並強調促進技術進步的價值。美國貿易代表署(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一位發言人向Inside U.S. Trade表示,美歐在一系列的雙邊貿易議題上為密切合作夥伴,且美國就相關優先事項提出建議,已顯示其企圖心;戴琪已承諾每月將與杜姆布羅夫斯基斯會面,以確保美歐TTC工作進程取得進展。

【由蔡晴雯綜合報導,取材自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3年6月1日;Inside U.S. Trade,201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