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利率上升有助提振銀行業績,但2023年金融市場潛在風險增加

  過去一年間,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數次升息以對抗通貨膨脹,亞洲各國銀行也隨之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並因貸款利率上揚而享受豐厚利潤。然而,亞洲前兩大經濟體的中國和日本卻是明顯例外。

  首先,在中國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近幾個月三度下調貸款市場最優惠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反映出中國對經濟減速和房地產市場的擔憂。房地產產業約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分之一,近期連番受到開發商債務危機的打擊,導致大量「爛尾樓」並引發購房業主的「停貸潮」。中國最近將與房貸息息相關的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從4.45%下調至4.3%,以減輕開發商和購房者的負擔,並降低銀行風險,但也因此影響其獲利。最新的標準普爾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在第三季度錄得較低的個位數增長,而中型商業銀行的貸款業績則出現萎縮。中國民生銀行2022年7至9月的淨貸款總額較去年同期收縮7.65%。

  至於日本部分,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 BOJ)多年來持續增加海外放款和債券投資,以彌補國內市場的低利差,但聯準會升息導致美國公債價格下跌,日本銀行持有的債券出現大量未實現損失。從2022年3月底到9月底,三菱日聯銀行、三井住友銀行和瑞穗銀行的外國債券未實現損失增加超過兩倍,達到近4兆日元(290億美元)。全國98家地區性銀行的損失達到2.3兆日元,增加超過六倍。儘管日本一直保持低利率以避免影響該國經濟復甦,但日本銀行於去(2022)年12月20將10年期國債長期利率變動容許幅度從0.25%上調至0.5%,顯示日本逐步調整其寬鬆貨幣政策。

  另一方面,韓國、印度以及新加坡的金融部門亦因升息政策而受惠。韓國最大的金融集團 KB Financial Group 表示,2022年前三季其淨利息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9%,至8.3兆韓元(64億美元);根據研究公司CareEdge的數據,印度的定期商業銀行或受中央銀行監管的商業銀行的淨息差在2022年7月至9月季度較去年同期增長22個基本點至3.1%,為一年來最高。東協最大銀行—星展銀行則表示,截至2022年9月,第三季淨利潤增長了35%。

  儘管如此,對東協的其他區域而言,利率上升可能伴隨潛在風險。根據金融研究公司CreditSights於10月份的報告指出,泰國的家庭債務佔GDP的比例為區域最高,其中大部分為浮動抵押貸款(floating mortgages),該類貸款利率會根據周圍的利率環境波動,更高的利率意味著借款人每月負擔更高的還款金額,增加貸放方承受壞帳的風險。按價值計算,曼谷銀行80%的抵押貸款帳與浮動利率掛鉤,而另一間銀行TMBThanachart Bank則為90%。

  整體而言,亞洲大部分地區的銀行目前都處於相對良好的狀態,但分析師表示,利率上揚和商業活動放緩將逐漸削弱借款人償債能力,故高利率亦可能成為金融市場的潛在危機。由於美國利率預期至2024年都將居高難下,連帶使得除日本和中國以外的亞太地區央行保持較高利率,或導致體質不佳或過度槓桿化的企業難以在債券或貸款市場進行再融資,提高企業倒帳風險。

【由劉真妤報導,取材自Nikkei Asia,2022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