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今年第1季與第2季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增強,尤其美中兩強經濟強勁反彈更為全球經濟成長注入動能,在全球經濟迅速回溫的同時臺灣經濟也表現亮眼,經濟成長在今年前兩季創下2008年金融風暴後新高。以下將針對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經濟仍舊維持成長動能之原因,以及這些成長動能對臺灣未來經濟發展之可能意涵進行分析。
二、臺灣2020年上半年經濟成長表現
據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今年第1季臺灣實質GDP與去(109)年同期比較經濟成長率(yoy)為9.27%,較2月預測數(6.2%)增加3.07個百分點;今年第1季經季節調整實質GDP與上季(109年第4季)比較經濟成長率(saqr)為3.05%。在今年第2季經濟表現方面,我國實質GDP與去年同期比較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為7.43%,較6月預測數(6.93%)增加0.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今年第2季經季節調整實質GDP與第1季比較經濟成長率為-1.07%(表1)。我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大幅成長,除了計算基期較低以外,還包括哪些因素使我國面對疫情之經濟持續成長,值得進一步探究。
展望我國今年下半年經濟,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第3季與第4季實質GDP較去年同期比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17%與2.94%,11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5.16%,較109年的3.12%增加2.04個百分點,經濟成長仍趨向樂觀態勢,惟成長幅度較前兩季數值收窄[1]。另外,臺灣經濟研究院針對下半年第3季與第4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分別為3.49%與4.13%,並預測今年整年經濟成長率為5.4%[2]。中央研究院亦公布我國今年第3季與第4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分別為2.41%與2.29%,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5.05%[3]。整體而言,前述三個機構對於國內下半年景氣預測皆顯示,相較於去年同期整體經濟表現趨向上行,但成長力道在今年後兩季有明顯縮小情形。
三、臺灣經濟維持成長動能之因素
本研究擬由主計處公布之GDP組成要素成長變化及其對GDP成長貢獻度,針對我國今年前兩季經濟表現突出之驅動因素進行探究。進一步言之,GDP組成可概括分成國內需求及國外淨需求兩部分;國內需求由民間消費、政府消費與資本形成(俗稱投資)構成,而進口與出口則組成國外淨需求部分,透過觀察不同GDP組成之變化有助於推敲我國在疫情期間經濟成長之動力來源。以下將由此出發分別針對國內需求及國外淨需求說明臺灣上半年經濟維持成長動能之原因(表2)。
(一)國內需求
1.民間消費
民間消費包含國人在國內及國外之消費,其中對我國GDP貢獻較大者通常是國內消費。今年第1季國人國外消費受疫情影響,各國嚴格之邊境管制措施致使國人出國人次持續呈現低迷現象,導致國人在國外消費仍然疲軟,惟國外旅行支出(服務輸入)也同步減少,因此對國內GDP影響不大。在國內消費方面,由於國人在國外消費受到抑制,因而轉向國內消費,促使國內消費人口及消費量增加,加上國內此時股市交易熱絡,財富效果進一步拉抬國內消費力道,且國內發達的資通訊網絡更讓疫情期間的網路購物與外送平臺等服務之「宅經濟」效果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推升國人在國內消費部分於今年第1季表現持續成長[4]。根據我國主計總處統計,我國今年第1季民間消費成長率(yoy)為2.27%(主要由國人國內消費所貢獻),對該季GDP成長之貢獻為1.12個百分點,並終結109年以來連續4季的民生消費負成長。
然而,今年第2季國內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戒,國人為配合疫情管控,大幅減少外出活動,國內消費行為連帶受到影響,同時餐廳全面禁止內用、文教與休閒場所暫時停止營業,以及實體商店實施人流管制與營業時間縮減等措施也加劇國內消費減少。除了人流管制措施,在心理層面上,擔憂感染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也將直接使人們減少外出及消費支出,此對觀光旅遊、餐飲等業別衝擊更為嚴重。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投資銀行部門首席經濟學家Michelle Girard認為,雖然全球投資者目前較關注新冠肺炎對供應鏈的影響,但疫情下的消費者需求和消費者行為變化,可能是另一個值得擔憂的地方。Girard指出疫情導致美國民眾恐慌而降低外出消費的意願,最終將使美國經濟受到損害[5]。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 (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Craig Jackson則認為,倘疫情加重,則民眾參與公眾活動、前往相關場地的意願與機會就會被限制[6]。在這波肺炎疫情下,消費者可能避免前往人群聚集處,取消看電影、參加體育賽事、咖啡廳聚會、逛百貨公司等活動,這種心理變化讓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下降,消費下降又將使得國內外相關生產活動趨緩,讓國內經濟活動更加雪上加霜。我國主計總處統計,今年第2季民間消費成長率(yoy)為-0.41%,對該季GDP成長率之貢獻為-0.2個百分點。
2.政府消費
政府消費主要包括國防、行政、司法、治安、教育及軍公教人員薪資等經常性預算支出。今年第1季政府消費成長4.4%(yoy),對經濟成長貢獻為0.59個百分點。第2季政府消費成長2.46%(yoy),對經濟成長貢獻0.34個百分點,主要因為擴大防疫支出,相關費用如疫苗施打、檢驗及治療等費用大幅增加[7]。
3.資本形成
以國內需求而言,資本形成是除民間消費外我國今年前兩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我國資本形成(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及存貨變動)成長率為9.36%(yoy),對經濟成長貢獻為2.29個百分點,是國內需求之中驅動我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為我國製造業增加機械設備等資本投資,加上國內廠商擴廠、5G網路布建、綠能設施加速建置,以及營業用車與飛機增購等帶動投資支出[8],再加上國內疫情和緩,進而推升資本形成。其中,在第一季資本形成成長對GDP貢獻中,又以民間投資力道最為明顯,成長率為13.77%(yoy),對該季經濟成長貢獻為2.82個百分點,貢獻幅度遠高於政府投資(-0.21個百分點)、公營企業投資(0.25個百分點)與存貨變動(-0.57個百分點)。
第2季雖受到疫情影響,但國內投資仍維持一定力道,廠商持續擴充產能,5G網路布建與綠能設施建置也未因疫情影響而有所停滯,加上軌道車輛及船舶購置數量增加,且營建工程、機械設備與運輸工具等投資均大幅成長,使得臺灣經濟成長在第2季表現得以依靠資本形成獲得支撐力道。據統計,臺灣第2季資本設備進口增加24.39%,製造業投資財生產量則增加13.57%[9],皆顯示此時期即便疫情嚴峻,在我國政府與民眾積極合作推動嚴格且有系統之管控(如推動防疫措施、人流管制)並積極擴大疫苗施打率情況下,投資人對我國仍具有投資信心,以致第2季資本形成成長率為8.56%(yoy),對經濟成長貢獻為2.14個百分點。就投資來源別言,其中僅民間投資維持正成長,成長率為17.43%(yoy),對當季實質GDP成長率之貢獻為3.42個百分點,其餘包括政府投資(-0.21個百分點)、公營企業投資(-0.34個百分點)與存貨變動(-0.73個百分點)等皆呈現負成長,對該季經濟成長貢獻皆為負值。
(二)國外淨需求
相較於其他因素,出口是維持我國今年前兩季經濟成長之最重要關鍵。全球景氣於今年第1季出現復甦,受惠於各國經濟開始回溫及新興科技發展需求持續,以及疫情加速全球各國數位轉型,遠距離商機與「宅經濟」應運而起,拉升對5G網路、高效能運算及資通訊設備之需求,促使我國出口在第1季仍維持高度成長動能,其中我國出口大宗電子零組件較去年同季成長28.37%,資通訊設備亦有29.67%的成長,其他包括鋼鐵等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化學品與機械出口也有兩成左右的成長[10]。
進口方面,受出口擴張、投資增加與國際原物料價格攀升等因素影響,使我國對農工原料及資本設備等進口需求增加,今年第1季進口呈現成長態勢。據我國主計總處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我國商品與服務之出口與進口成長率分別為21.31%與15.54%,但因進口品為國外所提供,他國附加價值不應列為我國經濟貢獻一部分,因此要予以扣除,正負相抵後國外淨需求成長在第1季對我國經濟成長貢獻為5.27個百分點。
至於第2季,我國雖受疫情干擾,但在國內企業分艙分流推動[11],以及醫療量能足以提供企業快篩支援的情況下[12],製造業仍可維持一定產能,加上歐美等主要國家擴大鬆綁防疫管制,促使其需求擴增,我國出口在第2季仍維持高度成長,其中傳統產業包括塑橡膠製品、化學品與基本金屬製品出口增幅超過四成,資通訊與機械產品出口也分別有28.74%與27.44%的成長,而出口增加也進一步拉抬我國原料與機器設備之進口[13]。整體而言,我國今年第2季出口與進口分別成長22.62%及17.46%,正負互相抵銷後國外淨需求對我國第2季經濟成長貢獻為5.14個百分點,為促成我國經濟成長最重要的貢獻來源。
(三)綜合評析
綜上所述,今年以來隨歐美等主要國家疫苗接種普及,逐步降低疫情管控程度,全球經濟呈現復甦情勢,我國為出口導向之經濟體,經濟成長也間接受惠於全球景氣之回溫。在今年第1季,我國疫情控制得宜,製造業產能穩健,在全球景氣回升之際,國內經濟成長最重要動能為出口之增加;其次,此時期由於國內疫情較為和緩,投資熱度持續增溫,致使資本形成成為我國今年第1季第二大經濟成長引擎;第三,民間消費部分受限於各國邊境管制,民眾出國不易,原本國外消費遂而轉向國內消費,加上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極為有限,民眾日常消費幾乎不受影響,使國內消費成為除出口與資本形成以外,國內第1季經濟成長的第三個支柱。
不過,由於第2季新冠肺炎疫情轉趨嚴峻,在嚴格人流管制措施及民眾不敢外出之心理效應交互影響下,民間消費呈現負成長,所幸國內及時透過強化防疫措施宣導、推動企業分艙分流工作,以及加速疫苗研發與購買等方式作為因應,加上民眾積極配合政府政策,疫情對製造業造成之影響得以受到控制,產能仍舊可穩定滿足國外需求,因此出口在第2季繼續維持國內經濟成長之主要支柱。在上述政府政策推動且民眾積極配合情況下,投資人對國內投資前景仍具信心,使資本形成(尤其是民間投資)成為繼出口之後第二股支撐國內經濟成長之力量。
四、對臺灣未來經濟發展之意涵
整體而言,臺灣今年第2季受到疫情嚴峻考驗,5月開始升三級警戒,縱然民間消費下降,但受出口與資本形成增加的影響,第2季經濟成長仍得以獲得支撐力道。目前,臺灣在全國民眾共同努力下疫情逐漸趨緩,自7月27日開始已降回二級警戒,故研判此次疫情對臺灣經濟影響短期內應該有限,第3季開始隨著國內疫情受控,預計民眾外出消費心理將漸漸回穩,國內消費將有明顯增長,可望再次為臺灣經濟成長注入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對臺灣產業所產生的影響效果不一,以出口為導向或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產業而言,受疫情衝擊程度應當有限,但餐飲、旅遊、觀光及文化休閒產業從去年以來便遭受重創,在尚未完全回復的狀況下面對今年疫情肆虐,更是雪上加霜。因此,短期而言我國政府可斟酌推動選擇性紓困措施,針對受影響較大的產業優先給予補助,協助企業度過難關。此外,為促進國內消費恢復成長,疫情穩定控制後,利用適度之振興措施刺激民眾消費也有其必要性。在長期因應上,面對新冠肺炎病毒不斷地突變與國際形勢,疫情對於國內經濟之影響並未遠離,甚且未來可能演變成一場持久戰,以致疫苗將扮演其中關鍵角色,故台灣除了加強醫療量能、繼續維持篩檢能量外,擴大疫苗施打率應為穩定經濟成長之根本方式。針對擴大疫苗施打,除了進口疫苗之外,我國亦可考量強化投入疫苗研發與生產,如此一來可避免各國因搶購疫苗所造成之進口疫苗短缺現象,同時亦突顯掌握疫苗關鍵生產技術對於穩定經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 中華經濟研究院(2021),「2021年第3季臺灣經濟預測」,https://www.cier.edu.tw/tmf。 [2] 台灣經濟研究院(2021),「國內總體經濟預測暨景氣動向調查新聞稿」,https://www.tier.org.tw/forecast/macro_trends.aspx。
[3] 中央研究院(2021),「2021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http://www.econ.sinica.edu.tw/webtools/thumbnail/download/2013090215150494922/?fd=Downloads_NFlies&Pname=1100728_2021%E5%B9%B4%E8%87%BA%E7%81%A3%E7%B6%93%E6%BF%9F%E6%83%85%E5%8B%A2%E7%B8%BD%E5%B1%95%E6%9C%9B%E4%B9%8B%E4%BF%AE%E6%AD%A3_%E6%96%B0%E8%81%9E%E7%A8%BF%28%E7%B0%A1%29.pdf。
[4] 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6月4日),「110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行政院主計總處新聞稿。
[5] “Coronavirus could trigger a worrying psychological change in US consumers, economist says,” CNBC News, Feb 27. 網址:https://www.cnbc.com/2020/02/27/how-coronavirus-could-trigger-psychological-change-in-us-consumers.html。
[6] 同前揭註5。
[7] 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8月)。「110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行政院主計總處新聞稿。
[8] 同前揭註4。
[9] 同前揭註7。
[10] 同前揭註4。
[11] 經濟部工業局(110年6月29日)。「建議企業強化分艙分流作法」。https://www.osha.gov.tw/media/7188490/20210609%e5%bb%ba%e8%ad%b0%e4%bc%81%e6%a5%ad%e5%bc%b7%e5%8c%96%e5%88%86%e8%89%99%e5%88%86%e6%b5%81%e5%81%9a%e6%b3%950609pdf.pdf。
[12] 經濟部(110年5月30日)。「促使企業持續營運,保障員工健康,開放企業快篩」。經濟部新聞稿。
[13] 同前揭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