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WTO議題 / WTO之運作 / 貨品貿易 / 紡品協定 / 消息

WTO「2006年世界貿易報告」出爐,中印為全球紡品貿易最大贏家

  2005年1月起,WTO的紡織品及成衣協定(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 ATC)正式終止適用,WTO會員對於紡品進口的配額全面取消。全球紡織品貿易的自由化,必然對於原本的紡織品國際貿易產生巨大的衝擊。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公布的「2006年世界貿易報告」(World Trade Report 2006),在紡品全面自由化後,中國出口大量增加。而東亞四國包括南韓、台灣、香港及澳門,則對歐美的出口銳減,遭受最大的衝擊。   對於紡織品自由化採取抗拒態度最甚的歐盟及美國,在紡品全面自由化後所受到的影響最為重大。2005年歐盟與美國的紡織品總體進口雖無甚大增長,但供應歐美市場進口紡織品的出口國卻發生極大的改變。   中國與印度可說是全球紡品貿易自由化下的兩大贏家:中國在2005年間對美國及歐盟的紡品出口分別為272億美元及242億美元,增加43%及44%。印度對美國及歐盟的出口則為54億美元及59億美元,成長率則為25%與19%,僅次於中國。   對照中國及印度紡織品的大量出口,南韓、台灣、香港及澳門四國的紡品出口則大幅萎縮。2005年以上四國對美國的紡品出口總額為94億美元,較2004年減少17%,對歐盟出口35億美元,衰退28%。   然而,某些主要紡織品輸出國,在歐美市場的消長則呈現不同趨勢,其中地理上與歐盟相近的幾個國家,例如土耳其及保加利亞對歐盟的紡品出口逐漸增加,而羅馬尼亞、突尼西亞及摩洛哥出口至歐洲市場則小幅減少。而在美國市場,原本由赤道非洲國家(sub-Saharan Africa)的進口紡品則大幅衰退,達至17%。而自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與中美洲自由貿易區(Central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CAFTA)的進口紡品也衰退了6%與4%。此等衰退均來自中國與印度紡品大量進口的排擠作用。 【由吳柏寬綜合報導,取材自World Trade Report 2006;蕃薯藤新聞http://news.yam.com/cna/fn/200607/20060724076273.html&channel_id=yamcna,2006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