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2日公布「對等關稅」的細節,川普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即提出對等關稅,醞釀已有一段時間,川普甚至還形容4月2日是美國關稅的「解放日」,以彰顯此重大突破。
川普形容很貼切,美國關稅政策的確產生空前變化。美國此次對各國加徵關稅由10%起跳,最高達到49%,台灣則是被課徵32%的關稅,屬於前段班;在美國主要貿易逆差國家中,只低於中國大陸及越南,還超過日本及韓國。雖然台灣半導體被排除在外,但稅率之高,仍超乎預期。
特別是近年來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幅成長,去年對美出口達1,114億美元,將近占總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以資訊電子類產品為主,雖然半導品產品不在課稅範圍,但其他資訊電子產品,大多是屬於擴大資訊科技協定(ITA2)項下產品,目前享有零關稅,一旦被加課高關稅,影響會很大。另外其他非電子類的傳統產業,也會受到不小的衝擊。
川普認為關稅能治百病,可以迫使被課徵國家落實美國邊境管制政策,可以增加美國政府收入,可以促進企業回流美國;更重要的是在對等關稅架構下,美國也一併檢討加值稅及數位稅等國內稅制,連同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可以使長期面對不公平競爭環境的美國,與各國同在一起跑點的公平地位。緩不濟急是川普關稅政策最大的問題,很有可能在關稅效果未出現前,多邊經貿體制已崩解,全球經濟已受創。
美國對於課徵10%及10%以上的對等關稅措施,將分別在4月5日及9日生效。但與以往相同的是,川普將關稅視為談判的籌碼,若對手國能在符合美國要求的標準原則下調整,對等關稅可能會縮減,甚至不排除可以免除。
在面對川普強悍手段,各國反應不一。中國大陸一直以勒索、霸凌等字眼回應美國的關稅政策,立即對所有進口美國產品加徵34%報復關稅,歐盟及加拿大也在民意的支持下,也可能會展開對美報復;而預估川普也會再加碼反擊,美國、中國大陸,及歐盟等三大經濟體可能將捲入貿易戰的漩渦中。至於包括台灣的其他國家,雖然並未直接聲明報復,但大多均對美國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強奪豪取的對等關稅表達不滿,未來將會與美國進行諮商。
台灣未來與美國談判,首先應要求美國解釋目前計算對等關稅的粗糙方法,才能評估對美降關稅的可行性,此也是所有國家共同的困惑。其次,台灣應強調台灣對美國出口,主要是提供美國產業所需的中間產品,屬於供應鏈上下游合作關係;與其他國家對美出口最終消費品不同。美國對台灣加課關稅會提高美國產業成本,更無法降低貿易逆差而形成雙輸結果。另外,對於美方一些其他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增值稅及匯率問題,台灣也應據理力爭,並將衝擊降到最低。
作者: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2025/04/07 01:36:5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