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名人TALKS》CPTPP路難行 台灣繼續努力

最近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在加拿大舉行的執行委員會,傳出哥斯大黎加進度超前,甚至通過成立工作小組,包括台灣、中國大陸、烏克蘭、烏拉圭、厄瓜多,以及印尼等六個申請案,可能並未成立工作小組的訊息,要到明年在輪值主席國澳大利亞召開的執委會再行討論。

 

成立工作小組是加入CPTPP最重要關卡,因為只有工作小組,才能展開後續的正式談判;台灣叩關未成,當然非常失望。因為與哥斯大黎加相比,無論在經貿自由度、法規透明度,以及制度完善性,台灣都優於哥斯大黎加,更接近CPTPP的高標準。事實上,在此次討論七個新申請案,台灣最具備加入CPTPP的條件。但是CPTPP跳過條件最佳的台灣,而選擇條件雖優於其他申請國家,卻不及台灣的哥斯大黎加,其中不乏政治考量的斧鑿痕跡,對於台灣並非公允。

 

CPTPP雖然擺脫不了政治,但經濟因素仍相當關鍵。特別是成員對中國大陸不符合CPTPP標準有高度認知,所以即使在中國大陸全力遊說下,仍有不少成員不願對支持中國大陸加入背書。另外選擇經貿條件亦不差的哥斯大黎加做為領跑者,顯見經貿體制成熟度仍為篩選新成員的重要標準。

 

此次台灣進度和預期有落差,不過在CPTPP內亦不乏支持台灣的成員。特別是在兩岸均申請加入CPTPP,對岸阻撓台灣加入的複雜情勢下,CPTPP仍是以兩個獨立個案分別處理。與台灣當年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被迫接受台灣不可早於中國大陸加入WTO的條件,兩岸糾葛不清下情況已有不同。

 

台灣應強化準備,以期在明年的執委會有所突破。CPTPP開放程度極高,新申請成員在農業、工業及服務業,首先要做好立即、大幅,以及無例外的全面自由化,緩衝的空間非常有限,此可視為加入CPTPP最基本要求。台灣必須準備全面自由化,除了大幅調降關稅外,也要有隨時取消其他進口限制措施的決心。

 

台灣應在其他領域主動出擊,彰顯除了開放市場利基外,台灣也可為CPTPP帶來其他效益,以爭取更多支持。特別是CPTPP是目前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唯一有供應鏈合作的專章。在協定第廿二章規定應強化區域內供應鏈合作,以降低貿易成本,並設立推動委員會,但迄今成果有限。

 

台灣可在CPTPP供應鏈合作有所貢獻,台灣應強調沒有納入台灣的CPTPP供應鏈合作,不但不完整,而且無法因應劇變的國際環境。事實上,近年來台灣在拓展與CPTPP成員經貿關係時,對方普遍對供應鏈合作,有很高的期待。台灣應掌握此機會,將雙邊合作擴展為區域合作。而且除了半導體之外,台灣在多項產業的供應鏈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有助於強化CPTPP供應鏈競爭力;台灣應將供應鏈合作,做為推動申入CPTPP的另一切入重點。

 

 

 

       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聯合報/A12/民意論壇/2024-11-29

原文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39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