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廖明輝:《自由開講》「川普經濟學」 經發會應有因應策略

  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的背景下,臺灣面臨的挑戰日益複雜,特別是面對川普如果十一月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川普經濟學」對全球貿易和台海安全的影響不容忽視。

 

  川普曾表示,臺灣應該支付「保護費」來換取美國的防衛支持,這種言論不僅反映其一貫的交易性外交風格,也替臺灣的經濟發展策略帶來新的考驗。例如川普的最後一任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更加碼提議,面對中國潛在的侵略,台灣應增加國防支出到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五。但是,若按照歐布萊恩的說法,國防預算將占政府總預算歲出比例高達四成以上,在非戰爭時期根本沒有辦法這樣編列預算。

 

  因此,臺灣必須未雨綢繆開始構思如何應對「川普經濟學」的挑戰,並藉此契機進行創新經濟轉型。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議經濟發展委員會(經發會)在「創新經濟」政策目標的設定議題,建議納入面對「川普經濟學」的因應策略。

 

  在經濟政策上做出相應調整,以因應川普當選後可能帶來的影響。首先,面對全球貿易碎片化與供應鏈重組的趨勢,台灣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擴大市場並促進貿易和投資的成長。

 

  由於國際政治現實,台灣無法加入一些主要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但透過雙邊貿易談判,排除貿易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劣勢。然而,臺灣目前尚未加入CPTPP,雖是世貿組織(WTO)成員,但目前與全球主要經濟體國家達成FTA只有紐西蘭和新加坡兩國。政府應該優先與主要貿易國進行雙邊談判以消除各種貿易障礙,透過增加與不同國家的貿易來緩解美國若採取高關稅政策後可能帶來的衝擊。

 

  其次,台灣的經濟發展除了聚焦五大信賴產業,也需持續壯大發展智慧機械、生物科技、綠能、和資通訊等產業。這些產業不僅具有高附加價值,還能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強大的產業群聚。例如,綠能產業可以推動台灣能源結構的優化,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提升能源韌性。生物科技產業則能透過技術創新,提升醫療水平和生物製藥能力,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AI技術的產業化和產業的AI化也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點。台灣應積極推動AI技術的應用,提升百工百業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政府應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推動AI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應用。同時,台灣應致力於成為亞洲的科技中心,吸引全球的AI企業和人才,打造強大的AI應用創新生態系統。

 

  總之,「創新經濟」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面對「川普經濟學」可能帶來的挑戰,臺灣需要在提升產業競爭力、強化雙邊貿易談判、推動AI技術的產業化和產業的AI化等方面採取積極作為。透過這些措施,臺灣才可以應對未來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確保經濟繁榮與國家安全。

 

 

 

作  者:廖明輝╱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24/07/21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