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名家觀點》中日韓FTA談判 各有盤算

  近日在中日韓三國高峰會中,三方同意重新啟動中日韓FTA談判。中日韓FTA2012年起展開首輪談判,至2019年共舉行16輪談判仍無法達成共識;其間三國彼此關係起伏不斷,更時常因為政治齟齬而中斷。相較於起步較晚的中韓FTA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均已「後發先至」正式生效。

 

  中日韓FTA一旦形成,顯示東亞三大經濟體的深化合作,其GDP約占全球四分之一,遠超過才納入英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的15%,算是一巨型FTA

 

  目前三國之間有中韓FTARCEPFTA聯結,但是此兩個FTA無論在廣度及深度方面,均非高標準FTA。所以基於現有FTA開放幅度不夠,規定無法與時俱進下,才有啟動中日韓FTA的構想。

 

  但是中日韓FTA未來談判挑戰不小。首先需先清除談判前的路障,主要是日本與中國大陸的爭議。因為日本一直要求中國大陸取消2023年為防止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影響食品安全,而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的措施。日本認為大陸禁令缺乏客觀根據,充滿政治操作;但大陸則立場強硬,不願解除禁令,目前雙方仍陷入僵局。

 

  其次,未來談判也將觸及「深水區」的議題。首先在關稅減讓部分,會將過去未完全開放,或是排除開放的農工產品納入。並準備將RCEP未涵蓋的議題,例如補貼以及國營事業貿易,納入中日韓FTA中;另外也將RCEP中規定簡略的議題,例如電子商務,制定更多規範。在全方面的設計下,達到可以超過RCEP水準的FTA

 

  不過上述議題在國際上一向爭議很大,對中國大陸更是敏感,其中以補貼問題最受關注。中國大陸的補貼政策,在全球幾乎已成為眾矢之的。例如美國最近為制裁中國大陸對綠能產品補貼,對大陸電動車及電池等產品,課徵高額301懲罰性關稅;歐盟也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均引起中國大陸不滿。在國營事業及電子商務方面,過去在中國大陸FTA中幾乎甚少著墨,未來也會在中日韓FTA中通盤處理。

 

  不過日本及韓國國內也有雜音,認為目前對中國大陸開放幅度過高,已經影響到國內經濟;未來中日韓FTA若再擴大開放範圍,對國內衝擊更大,有必要更為謹慎。

 

  中日韓FTA談判尚未正式起步,未來即使展開談判,但三國立場差異大,更存在不少潛在政治糾葛,是否再度陷入過去談判停滯情況,不確定性很高。但是三國同意重啟談判,也算是一大進展,顯示在美中對抗升溫,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下,各國更積極投入合縱連橫。

 

  中國大陸除了有拓展出口的經濟考量外,也顯示出大陸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立場。由於美國早已不再追求以市場開放為主的FTA,中國大陸積極取代美國地位。目前中國大陸在全球廣簽FTA,推動原有FTA升級,對於主題式協議也不排斥,另外也在申請加入CPTPP。以多元方式擴大經貿網絡範圍,以增加在全球影響力,並與美國抗衡。

 

  至於日、韓兩國不但與美國軍事結盟,也是美國認定的信賴夥伴;並配合美國對大陸實施經貿管制措施,加速與中國大陸脫鉤。但日、韓還是離不開大陸市場,更不願與中國大陸交惡。藉由三國峰會中倡議推動中日韓FTA,除了有助於拓展中國大陸市場,也有槓桿日、韓與美、中之間關係的作用。

 

 

 

作  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A4版/焦點/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