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名家觀點》降低全球綠色貿易戰的風險

  近年來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發展綠能產業成為各國產業政策主軸。但是諷刺的是目前全球經貿環境,對綠能產業並非友善。例如多數環保設備關稅高於原油等天然資源,電動車關稅則普遍高於傳統燃油車。而各國為了要扶植綠能產業,對國內產業投入大量補貼,以期能取得競爭優勢,形成另類的「補貼競賽」。

 

  此導致全球綠色貿易爭端不斷延燒,例如美國近來指責中國大陸電動車、太陽能電池,以及鋰電池,憑藉政府補貼之優勢,將國內生產過剩產品,大量低價出口全球,形成不公平競爭,嚴重擾亂全球貿易秩序。美國準備針對中國大陸,實施更多貿易制裁措施。

 

  中國大陸不但全盤駁斥美國指控,反而宣稱中國低價的綠能產品有助於世界因應氣候變遷,推動綠色轉型。中國大陸最近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控告美國通膨削減法(IRA),對大陸企業歧視。通膨削減法是美國補貼綠色產業的主法,大陸直接挑戰其合法性。雖然目前WTO爭端解決機制功能殘缺不全,中國大陸深知即使告贏美國,美國也不會改變政策;但至少使世界了解美國才是補貼綠色產業大戶,破壞全球貿易秩序的主要國家。兩大強權互不相讓,毫無交集。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近日訪問法國,綠色貿易爭端是雙方重點議題之一。因為中國大陸電動車席捲歐洲,歐盟在去年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展開補貼調查,未來可能會對進口大陸電動車課徵平衡稅,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而後大陸對歐盟進口的蒸餾葡萄酒,啟動傾銷調查,大陸雖然聲稱是獨立個案,但也被解讀是針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調查的報復措施。中國大陸由歐盟進口蒸餾葡萄酒幾乎全來自法國,法國是此波大陸傾銷調查的最大苦主,未來發展有待觀察。

 

  整體而言,未來即使歐盟、中國大陸,甚至美、中之間,透過雙邊管道或許有可能降低以牙還牙的貿易報復行為,但也只能暫時抒緩貿易對抗,未來隨時有可能再度引發衝突。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各國綠色補貼措施態樣不斷翻新,但制裁工具仍是以傳統貿易手段,例如反傾銷稅及平衡稅為主;美國則考慮直接以提高關稅,或是限制進口等強度更高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全球經貿對抗情勢。

 

  未來解決全球綠色貿易爭端應由源頭矯正,目前貿易爭端主要是來自補貼。萬事起頭難,發展綠色產業,若無政府的補貼挹注,不但推動節能減碳困難度高,更不可能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但是目前WTO的補貼協定制定於上世紀,主要是在禁止以出口為授予補貼條件的出口補貼,以及為取代進口而提供的進口替代補貼;不但無法與時俱進,更無力約束各種新態樣的綠色補貼措施。

 

  在過去WTO架構下,甚至在WTO體制外,均有一些改革補貼協定的構想,但在WTO談判曠日廢時下,並沒有具體進展,因而形成目前的貿易亂象。

 

  目前主要國家的做法,仍是以檢視他國補貼措施為主,精細計算貿易對手的補貼金額,做為實施貿易反制手段的依據;但對於本身補貼措施,則多半放任行之。未來惟有透過主要國家間的協調,可先彼此降低補貼幅度,以減輕對貿易衝擊及衝突;再尋求降低對於補貼認定的歧見,才能踏出改革的第一步。

 

 

 

作  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A4版/民意論壇/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