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在舊金山登場的APEC峰會,除了俄國普丁以外的各國元首出席踴躍,加上美中領導人預期將舉行今年唯一的拜習會,應該將是一場熱鬧有餘的盛會,至於能否精彩,還要觀察。
可能有精彩演出的部分,主要取決於將在APEC峰會場邊召開會議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因為如印度等成員並非APEC國家),能否有具體成果。
美國去年5月啟動IPEF談判,共包含貿易與商業發展、供應鏈管理、乾淨能源與減排及反貪腐等四個「支柱」(Pillar)。經過一年半的談判討論,目前傳出後面三個支柱議題,很可能會在本次會議達成共識。果真如此,其中亮點將會是以強化供應鏈管理及韌性為目的之「IPEF供應鏈協定」,包括設立IPEF供應鏈理事會來負責處理印太地區的關鍵部門(critical sectors)與關鍵貨物(key goods)供應鏈合作事項,以及建立供應鏈中斷的預警與緊急應變機制等。這將是疫情過後,全球首部多國、多部門、多議題供應鏈管理的協定,更重要的是,該協定將會是印證拜登政府脫離傳統自貿協定(FTA)改為推動「非典型貿易協定」,以及重返印太與中國分庭抗禮成效等多重面向意義的里程碑,值得關注。
至於拜習會,雖然外界關切的程度似乎超過了APEC峰會及IPEF談判,但從近期雙方都開始用不同方式澆水降溫,以降低外界過度期待,加上北京拖到上週才宣布習近平受邀出席等舉動來看,恐怕「拜習會面」本身就可被視為成功指標之一,無法期待太多的突破。
2023年美國的經濟雖然並無年初時各界預期的衰退情況,加上烏俄戰爭雖未見尾聲,但至少出現風險逐步控制的發展,使得各界以為即將迎來春燕,卻又在中東爆發以哈武裝動亂,反以反美聲浪激增,再次使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升高。
至於中國在2023年的經濟情況也類似。今年年初國際機構預估新冠疫情全方位封鎖讓中國與世界隔絕下,「清零政策」大概犧牲了中國2%的GDP成長率,乃有樂觀預測隨著清零結束可釋出經濟活力。沒想到解封後經濟復甦力道低於預期,消費不振,出口又因全球景氣衰退,使得失業率惡化,加上房地產超過30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各種問題形成惡性循環。此外,反間諜法下對各國外商的突襲搜查,以及美歐去風險化政策擴大,使得外資進入減少,流出增加,人民銀行數據顯示至今持續處於淨流出結構。
以上背景形成美中雙方都有控管變數、專注處理其他挑戰的誘因。因而美中官員不斷釋放出為雙方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尋找「護欄」,以及尋求穩定而非對抗等底線。畢竟雙方2023年經濟或政治都有壓力,而2024年全球經濟外部挑戰並未減少。中方有意聚焦的經濟反轉力道及穩住外資動向等,皆與美中關係減緩對抗有關。同時拜登總統也面臨2024年總統大選連任壓力,亦有誘因降低外部變數及經濟動盪因素。
除了管控衝突風險建立護欄之外,預期美中會從雙方都有利益的共同領域,優先尋求創造正面訊號。
第一是尚無規則限制使用新技術和新興技術的領域,目前已傳出雙方重點在於討論如何限制AI自主武器系統的使用範圍,以及核武發射決策必須由人類負責,絕不能委由AI系統決定等。第二,類似合作概念也適用於氣候變遷問題,雙方可能交換碳匯等技術與能量,因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挑戰和解決對策。第三,美國的合成阿片類管制藥物引發的問題,也需雙方合作,即便中國官員稱問題出在需求而非供應,惟美中仍須有實際方法,以減少中國生產的芬太尼(Fentanyl)流入美國。以上議題都有可能獲致若干共識或進展。至於其他核心議題之關鍵,包括台灣問題、出口管制、烏俄與以哈問題等,美中雙方訴求與戰略目標不同,必然會有討論但最終恐怕仍是各說各話。
不論此次拜習會的成果如何,世界兩強首領會面都有助於降低、穩定彼此間及國際的不安情勢,但宜避免過度詮釋美國有意改變「去風險化」趨勢或中國有意放緩「監管升級化」的政策方向,才是合理的解讀與期待。
作 者:顏慧欣/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2023.11.14 03:00
原文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114700130-43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