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名家觀點》風波再起的ECFA

  中國大陸商務部日前發布對台灣禁止大陸進口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的初步結果,認定台灣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商務部甚至表示將研擬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來反制,此也得到大陸國台辦的支持。

 

  商務部雖然振振有詞,但是大陸貿易壁壘調查機制本身即有很大爭論。因為兩岸既均為WTO成員,經貿爭端理應先透過WTO平台解決,而非逕行透過國內法。況且中國大陸的調查程序仍頗多爭議,對於台灣並不公平。

 

  2010年生效的ECFA開始即爭議不斷,在台灣內部看法兩極化;而後台灣社會能以較理性態度面對ECFA,多數接受ECFA,認為ECFA對台灣經濟是有幫助的。

 

  近年來兩岸關係不佳,ECFA存廢一直是非常敏感的議題,對岸會終止ECFA傳聞不斷。台灣憂心ECFA被終止,呼籲陸方不應政治操作貿然廢除ECFA 。大陸內部雖然有廢除ECFA聲音,但是官方多次表示不會終止ECFA ;此次則是大陸政府首度表態終止ECFA,與以往情況大不相同。

 

  ECFA16條規定終止程序,必須由一方書面通知另一方,並展開協商,若30日內未有結果,則在通知日起第180日終止。換言之,ECFA雖然並非說廢就廢, 但終止的可能性卻一直存在。

 

  中國大陸加諸於台灣經貿措施,雖然每次均宣稱師出有名,但經濟威嚇總在政治衝突之後,當然引人質疑。此次宣稱要廢止ECFA也是兩岸在為賴副總統出訪過境美國,隔空激烈交鋒之後。

 

  大陸調整對ECFA立場,也顯示對台灣經貿政策轉變。近年來大陸開始增加對台灣經貿反制力道,主要對象是以農產品及非ECFA產品,未來可能會指向以工業產品為主的ECFA

 

  中國大陸認為ECFA「對台灣開的多,台灣對中國放的少」,是屬於「讓利」協定;但是台灣則認為兩岸量體懸殊,大國理應讓的多,而且此也見於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中。

 

  除了對於「讓利」認知不同外,台灣對大陸特有歧視性措施,也一直是雙方爭執重點。過去在兩岸關係和緩,進行經貿談判時,對岸曾多次要求台灣必須先撤除這些措施,即先「正常化」之後,才可談判「自由化」。而台灣則主張兩者之間並無關係,更無先後順序之說,目前台灣仍主張對大陸歧視政策,沒有違反WTO規範。

 

  在兩岸所有談判管道阻絕,自由化無法繼續下;大陸錙銖必較,開始考慮反制台灣歧視性經貿措施,被與讓利畫為等號的ECFA自然會成為主要目標。

 

  中國大陸重新檢討ECFA,兩岸不對等自由化可能會走入歷史。ECFA是對台灣效益最大的FTAECFA早收清單下,去年台灣對中國大陸早收出口為205億美元,約占對台灣對大陸總出口17%,主要以傳統產業為主。另外ECFA累計共節省關稅約96億美元,未來若關稅優勢不再,對出口必然會造成衝擊。

 

  除此之外,中國大陸對台灣經貿限制手段會更多元化,舉凡反傾銷調查、用各式理由的進口管制,以及對台灣直接貿易報復措施,都是可能的選項。

 

  在全球經貿自由化下,各國廣簽FTA,或是推動FTA升級版:反觀ECFA卻陷入爭議甚至不保。兩岸可能還會走回頭路,彼此樹立更高的貿易障礙,經貿對抗強度也會增加。面對高風險兩岸經貿環境,台灣必須做好沙盤推演, 針對各種可能的結果,做最充分的準備。

 

作者: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3-08-25/經濟日報/A4/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