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王健全:2021經濟復甦三個關鍵

  有別於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經濟陷入愁雲慘霧的恐慌情境,2021年各預測機構對景氣前景的預測相當樂觀,也看到了經濟復甦的亮麗曙光。

 

  由於去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多數機構微幅上修2020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值。根據IHS Markit 202012月發布的最新預測,去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負的4%,明年則為4.53%;去年的全球出口年增率為負的9.41%,今年則可望成長8.29%

 

  在台灣方面,全球經濟的回溫對台灣出口是正面的訊息,而消費則因為基期較低,加上民間活動恢復正常的情況下,今年也會由負轉正。雖然政府投資基期較高,成長幅度縮減,但在民間半導體資本支出、綠能、5G通訊投資持續增加下,民間投資可望穩健成長。

 

  根據中經院展望中心的預測,今年台灣經濟的成長率可望達到3.73%(主計總處預測為3.83%)。逐季的成長率為3.32%5.48%3.49%2.75%。因為去年第2季為谷底,今年第2季的成長率也大幅攀升,達5.4%之多。

 

  不過,樂觀之餘中央銀行也指出經濟復甦的四大變數,包括:病毒的反覆使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提高;各國紓困債務提高,使財政政策捉襟見肘;寬鬆貨幣政策因泡沫加劇而有轉向之虞;拜登當選美國新總統後,美中貿易、科技戰的持續性及其可能衝擊等,均值得我們警惕。

 

  展望今年經濟新情勢的發展,三大議題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包括:後疫情時代企業的復原與數位轉型;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美中科技戰的持續性及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貨幣寬鬆低利率政策產生金融泡沫,進而衝擊經濟復甦的可能性。上述三大議題,我們分析如下。

 

  第一,後疫情時代企業復原力與數位轉型:台灣在防疫超前部署,未來在振興經濟上政策也應超前部署。尤其是掌握後疫情時代的幾大產業發展趨勢,包括去全球化、去實體化、去弱存強與去汙減碳等。政府應透過誘因、政策引導,促成企業往上述方向發展。同時,避免企業在金融泡沫時代過度財務槓桿,應朝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上面投資、發展。在數位轉轉型上,由於企業在疫情時代首要任務在求生存,行有餘力才能投資數位發展。因此,政府應設立數位轉型展示中心,讓廠商了解數位投資前後的效益變化,再加上適度誘因,才能鼓勵企業加速數位轉型。

 

  第二,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台美關係的深化,攸關台灣未來經濟的永續成長:台灣和美國的關係應先由經濟合作,再轉往政治上合作的可能性。在經濟上的合作包括:擴大投資美國,並取得美國AI5G的技術、商業模式與人才;透過口罩、酒精、防護衣協助美國降低疫情;以及選定兩、三項高階製造業,協助美國再工業化,創造就業機會。

 

  如此,贏得美國的信任,再尋求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經濟合作協定,乃至雙邊貿易協定洽簽的可能性。由易而難、由贏得信任再爭取合作、由經濟再政治合作等手段,來深化台美的合作關係。

 

  第三,避免金融泡沫損及經濟復甦的可能性:當前貨幣寬鬆、低利率的金融環境,導致房地產、股市、原物料價格的飆漲,未來可能衝擊實體經濟。政府除了公布打房的措施之外,也應疏導過剩的資金,往高值製造、創業投資發展,帶動產業升級與新創企業的發展。同時加速服務業的鬆綁產業化,將過剩資金導入國際醫療、資產管理、雙語教育、都市更新、長期照護,如此,才能避免金融泡沫波及強化實體產業競爭力。同時,加速服務業的升級轉型,以及為年輕人爭取高薪的就業機會。

 

作者: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21-01-05/經濟日報/A4/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