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活動快訊

劉大年:《名家觀點》WTO三十而立 未來挑戰大

199511日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是全球最大的經貿組織,目前已有166個會員,貿易值約占全球98%WTO已經成立30年,但未來面臨很大的挑戰。

 

WTO在本世紀初即展開杜哈回合談判,但在須共識決的機制下,談判曠日廢時,幾乎毫無進展而陷入僵局,自由化無以為繼。WTO成立迄今,較明顯的進展只有在1996年及2015年分別完成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以及擴大資訊科技協定(ITAII),台灣資訊產業得以搭上免關稅的順風車,為發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在2013年達成的貿易便捷化協定(TFA),也有促進貿易的作用。

 

相較WTO自由化的停滯,各國紛紛投入區域結盟,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形成風潮;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數目大幅成長,建構超越WTO標準(WTO plus)的FTA,成為各國經貿政策主軸。FTA雖然也有侷限性,但已經取代WTO,成為推動自由化的主要管道。特別是近年來形成的大型FTA,自由化的廣度及深度均遠超過WTO,為WTO未來發展一大警訊。

 

WTO另一隱憂是協定內容是上個世紀的產物,沒與時俱進。在新興貿易議題,例如數位貿易、綠色貿易與供應鏈韌性上,無法建構出新的規範,成為帶領全球經貿體制創新的領頭羊。反觀各國紛紛透過其他平台,針對上述議題推動各式經貿協議,展現新的合作模式,更凸顯出WTO的窘境。

 

WTO也面臨既有協定無法落實,例如近年來各國濫用補貼,挹注高科技產業,形成補貼競賽,WTO補貼協定形同虛設,雖有改革的聲浪,但也沒有進展。爭端解決機制在美國抵制下無法正常運作,使得WTO無法解決會員間的貿易紛爭。另外近年來在地緣政治衝突下,經濟安全議題備受重視。各國為了確保經濟安全,動輒實施進出口管制甚至禁令,更直接侵蝕到WTO的核心原則。

 

WTO另一大挑戰是川普政府的杯葛,美國曾對WTO成立做出重大貢獻,但目前卻成為WTO最大的絆腳石。川普認為WTO制度設計偏差,損害美國利益;更指責WTO無力駕馭只享權利,不盡義務而不斷坐大的中國大陸;甚至指出美國支持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WTO,是美國貿易政策犯的最嚴重錯誤。川普第一任期時即揚言美國要退出WTO。美國雖並未退出WTO,但也阻擋WTO運作,本身經貿措施也幾乎處處抵觸。特別是最近各國疲於奔命應付美鋪天蓋地的關稅措施,幾乎遺忘已無約束能力的WTO

 

事實上,在以美國為軸心的模式上,在雙邊諮商不成,即提高關稅報復的方式,與WTO透過多邊談判共同調降關稅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另外川普不但對中國大陸關稅加碼,還準備要求其他國家跟進。在美國帶動下,各國群起效尤,全球可能形成關稅戰,貿易保護主義升溫,WTO精神蕩然無存,幾乎會把WTO及其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過去自由化累積的成果消耗殆盡。

 

台灣在2002年正式加入WTO,為WTO144個會員。WTO是台灣參與最重要全球經貿組織,過去台灣對WTO自由化,特別是在擴大資訊科技協定的完成,做出具體貢獻。不過由於WTO整體功能不彰下,使台灣無法有效利用WTO平台;另外台灣在建構FTA上也處處受阻,在其他FTA排擠影響下,出口環境更加艱難。然而WTO是使台灣由雙邊轉多邊,開通台灣經貿國際化之路,培育貿易談判人才,使台灣可以走入世界,此功能未來仍會持續不斷。

 

作者: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2025-03-11/經濟日報/A4/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