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軟體委外產業之發展

一、前言

  印度自1991年經濟改革以來,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堪稱全球服務貿易發展史上的奇蹟。此等發展主要得益於世界服務貿易迅速發展和跨國服務業盛行之趨勢,同時亦受印度國內服務業市場迅速成長、以及印度政府努力營造有利政策環境,加上印度國內大量優秀的企業充分發揮印度之比較優勢,例如印度充沛及低廉的技術勞力,再加上印度人民普及的英語能力,發展商業服務業潛力雄厚。近年來,印度在科技化服務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enabled Services, ITES)、以及商業流程委外(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 BPO)【註1】等,均呈現快速成長。其中,伴隨著已開發國家出生率逐年下降所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委外服務產業更成為跨國公司全球布局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此波全球蓬勃的委外浪潮中,印度取得先發優勢,在承接全球委外產業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印度委外服務的發展不但增加了印度國民收入、外匯儲備、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協助舒緩失業問題,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國家稅收、儲蓄和消費支出的增加,對印度晚近的經濟發展,提供極大助益。【註2】

  委外服務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具備科學技術高、附加價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提供就業機會多等特點,因此世界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對委外業務的發展十分重視。目前全球委外業務的發包國家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而美國是委外業務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曾佔據全球發包市場85%~90%的份額,目前己下降為63%,其次為歐洲占26%,其他國家占11%;全球提供委外服務國家則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國大陸等國家,其中美國市場幾乎被印度壟斷。目前來看,印度仍在國際委外市場上占有龍頭地位;中國大陸、俄羅斯、巴西、菲律賓等國則成為新興的委外服務提供國。

  根據2009年統計資料顯示,印度提供委外服務的主要消費者以美國與歐洲為主,其中軟體委外及商業流程委外各佔60%及31%;依行業別區分則為金融服務(41%)、高科技產業(20%)、製造業(17%)、零售業(8%);2009年,印度資訊與商業流程委外產業總共提供220萬個工作機會。【註3】

二、印度軟體委外產業發展

  印度委外產業中表現最亮眼的又屬軟體委外服務的提供,此點與印度軟體產業自90年代獲得快速發展具高度關聯性。1981年以默西(N. R. Narayana Murthy)為首的7名工程師創立具有代表性的印度歐美軟體出口企業Infosys;1984年印度政府提出將電子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產業並積極推動資訊業,明確宣示軟體業為「產業」,編列相關補貼及優惠政策。1986年12月,印度政府又頒布「電腦軟體產業政策」,提供發展軟體業環境並給予稅收優惠;1988年印度全國軟體與服務業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Services Companies, NASSCOM)成立,積極參與各項資訊產業政策制定和推動。1990年為鼓勵出口以及促進軟體技術進步和軟體產業的發展,印度政府更提出「促進軟體產業發展政策」;1991年,依據「軟體科技園區計畫」首度設立包括班加洛(Bangalore)在內的三個軟體園區,試圖以群聚效應快速達到產業發展的目標。【註4】

  1990年印度軟體出口僅5,000萬美元,1999年即達39億美元。2000年,印度軟體企業更利用千禧危機(Year 2000, Y2K)與電子商務(E-commerce)商機獲得大量美國客戶訂單,以46%的增長速度達到57億美元,2001年軟體出口額達到78億美元。2005年,印度軟體和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服務業出口額增長35%,從2004年的128億美元增長至173億美元。印度在軟體產業的快速成長,為印度軟體委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提供充足動能。【註5】

  印度目前佔有全球軟體委外市場總額的65%,以及全球服務委外市場總額的46%。作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委外業務承接國,印度的國際服務委外市場範圍以歐美市場為主,在美國市場幾乎占有壟斷地位。根據印度全國應用經濟研究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for Applied Economic Research, NCAER)報告指出,估計印度服務貿易出口將於2012年,從目前占全球服務出口的2.7%成長到6%,達到3,190億美元。根據NASSCOM 2007-08會計年度調查報告顯示【註6】 ,印度軟體服務業(包括其國內市場)在2007-08會計年度增加28%,達到520億美元,其中出口增加29%,達到404億美元;國內業務增加26%(按盧比計),達到116億美元。在軟體服務業總出口中,IT服務出口增加28%,達到231億美元;服務外包(outsourcing)出口增加30%,達到109億美元;工程設計和軟體產品出口增加29%,達到64億美元。惟2008-09會計年度受到全球金融風暴之影響以及近年全球科技服務業競爭加劇,成長幅度趨弱。但NASSCOM表示,全球金融危機促使印度IT外包業進行改革,不但提高成本效率和利用率、更積極開拓新市場,目前由於全球需求回升,部分印度軟體服務業開始受益,其當時預測2009-10會計年度軟體和服務出口的收入將達560億美元,IT和軟體服務出口至少成長13%至15%。

三、印度發展軟體委外產業成功因素

(一)合理的業務及市場選擇

  委外服務包括資訊技術委外和商務流程委外兩種主要業務內容。印度的委外服務業務主要是軟體服務,此一業務的選擇既考慮了印度國內的資源能力基礎,又與國際市場需求緊密銜接,因而取得極大的成效。由於政府的政策支援,印度國內的軟體研發迅速發展,惟基礎設施的落後嚴重抑制了國內需求,使得軟體研發在印度供過於求;而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需要大量的軟體供給,很多企業開始將軟體研發此等非核心業務外包,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印度於是抓住此機會,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對美國的委外服務提供。

  另外,印度選擇美國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有兩大有利因素。一是因為英語國家有共同的文化基礎;二是許多軟體研發人員多曾在美國工作,熟悉美國的軟體發展要求和技術水準。

(二)完備的政策體系

  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產業,是開展委外服務的必要前提。印度能夠在軟體研發委外服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此與印度政府對電腦和軟體產業一貫的扶持及培育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十五」計劃(2002~2007年)明確將資訊科技產業發展作為策略重點,印度政府先後制定多項政策,為電腦軟體出口企業提供資金、組織人員培訓、簡化投資和進口手續、減免國內貨物稅、實行10年免稅等;建立電腦軟體工業園區,並給予企業各種優惠政策,如符合條件的軟體企業2010年前免課徵所得稅,研發所必需進口的軟硬體實施零關稅或減讓,對軟體和服務產業得優先申請銀行貸款;1998年,印度政府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用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同時,為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資訊安全,為資訊服務糾紛解決提供法律規範,不斷地完善國內相關法律。

(三)豐富的人才儲備

  20世紀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提出「要以教育和電子革命將印度帶進21世紀」口號以後,印度逐漸培養了許多專業素質高、薪資要求低的軟體人才。此種人才結構的形成與印度有計畫、有系統化的軟體人才培養模式密切相關。目前印度已經形成了印度理工學院居於頂端、各大學居中、國家資訊技術學院居於底層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養體系,這一完整的體系每年為印度培養軟體設計人員約1.78萬人。在軟體教育中,印度還十分重視軟體研發的標準化程式。印度軟體企業的品質管制及認證除了採用國際通用的ISO品質認證體系外,還採用目前世界軟體業公認的權威性認證體系─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軟體工程學院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所發展之軟體能力認證體系,透過該等體系掌握軟體委外的品質與進度,使印度軟體委外服務更加國際化,競爭力亦得大幅提高。

四、印度軟體委外產業的隱憂

(一)資訊安全

  印度委外服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機密資訊作業是否應交給海外公司承包的爭議在發包國家也未曾停歇。在印度亦曾發生電話客服中心離職員工被控盜領美國客戶的銀行存款案件。此等類似案件的發生,總會引發各界對於委外業務資訊安全的憂心,從而引發若干對印度委外服務提供整體評價的負面影響,甚而足以傷害印度委外服務市場。

  因此,印度委外服務提供者如何管控資訊安全風險與客戶個資隱私,無論是資訊安全技術的提升,或人員的訓練及素質的養成等,皆需與印度委外產業的發展俱進。

(二)員工耗損率高

  印度委外服務的另一隱憂則是員工耗損率。由於印度人普遍認為企業委外服務工作無前途可言,因此員工耗損率不斷攀高,形成委外服務勞動者的高流動率,此點亦影響委外服務的品質及效率,同時並影響公司對員工背景的查核工作,也成為前述資訊安全控管不易的原因之一。

(三)各類服務產業發展不均

  印度國內亦有反對印度積極發展委外服務的提供,原因在於眾多委外服務產業屬於低技術勞動(low-skilled labour)類型,反對人士認為發展此類產業將無益印度未來整體國力與經濟的永續發展,政府政策不應短視目前委外服務帶來的龐大利潤或極多的就業機會,導致印度各類型服務產業發展不均,甚至忽略其他產業發展或產業升級的進程。

五、小結

  研究印度在委外巿場的營運模式,對台灣而言亦具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事實上,台灣在若干提供特殊職能、高階知識協助企業決策的知識服務委外業務的發展上,具備許多優異條件,例如半導體產業、電腦及相關零組件產業技術及研發能量等優勢、教育水準、及政府相關推動知識服務委外產業發展政策等。從上述條件觀之,目前台灣的工程設計(如消費電子產品)、醫療照護(遠距診斷、生物科技)及晶片設計等領域,皆極適於成為積極發展委外接單服務的標的。

  其實目前印度的委外產業亦逐漸面臨來自亞洲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家擁有低工資的軟體工程師,其通訊產業也逐漸現代化,並同時積極開拓委外業務。或許我國無法以價格戰與印度知識委外產業競爭,但印度委外專業人才之培養、市場拓展策略、政府獎勵政策等,對於我國研擬知識服務委外產業發展策略,發展高階、高品質的知識委外產業,頗值得參考。


參考資料

  1. 王綺年,發展路徑抉擇與全球生產鏈之制約:以印度軟體代工為例,全球政治評論,第三十期,2010年,頁97-126。

  2. 吳德鳳,2005年,〈放眼印度新興服務業軟體與委外服務〉,《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2期,頁30-37。

  3. 張淮杞、盧素涵,《印度軟體產業及技術研究》,經濟部技術處,2002年。

  4. Barry Eichengreen and Poonam Gupta, “The Service Sector as India’s Road to Economic Growth?”, ICRIER Working Paper No.249, (2010).

  5. Kaushalesh L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India,”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Vol. 17, No. 2(2001), pp. 105~117.



【註1】: 一般而言,BPO業務大致包括:金融暨會計、客戶服務(Customer Interaction Services)、人力資源管理及專案服務(niche business services)四大類別。
【註2】: See Barry Eichengreen and Poonam Gupta, “The Service Sector as India’s Road to Economic Growth?”, ICRIER Working Paper No.249, (2010), pp. 2-4. 
【註3】: Outsourcing To India Statistics, the website of SourcingLine:http://www.sourcingline.com/outsourcing-location/india/,最後瀏覽日期:2010年7月23日。
【註4】: 張淮杞、盧素涵,《印度軟體產業及技術研究》,經濟部技術處,2002年,頁105-106。
【註5】: 請參見印度全國軟體與服務業協會網站:http://www.nasscom.in/,最後瀏覽日期:2010年2月1日。
【註6】: 同前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