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美國對中國大陸之雙邊貿易以2017年為基準,計達5,622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大陸之出口為1,304億美元,中國大陸對美國之出口為4,318億美元,美對中之貿易逆差金額高達3,014億美元,創下兩國貿易逆差空前紀錄,相對引發雙方之貿易摩擦,預估2018年兩國之貿易爭端將更趨嚴峻,尤其自美國宣布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之商品,加徵額外關稅後,中國大陸亦公告以相同規模之手法予以反擊,雙方隨即展開第一波之貿易戰。
當初美國對中國大陸曾揚言,將針對約500億美元之商品加徵額外關稅,惟其後美方將其徵收範圍擴大為2,500億美元,增幅高達5倍之多,且美國之此一舉措,如無特殊因素,恐將趨向長期化,尤其美、中貿易戰之本質,偏重在智慧財產權及高端科技產業等方面,此在短期內雙方妥協之可能性極少。
美國與中國大陸相互加徵額外關稅及報復性關稅措施,不但影響兩國之經濟成長,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亦將帶來相當大之衝擊。尤其依賴對美國及中國大陸出口比率較高之國家,一旦減少對美國及中國大陸之出口,將間接影響其成長,進而導致景氣衰退。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全球之關稅如增加10%時,世界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在1~2年內將減少1.4%。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亦指出,因美、中貿易戰之影響,貿易費率之負擔,增加10%時,全球GDP成長率將下降1.0%~1.5%。[1]韓國之出口市場,因一向偏重在美國及中國大陸,倘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其出口規模亦將呈現減少趨勢。
本研究將針對美、中貿易戰之現況,對主要國家經濟之影響,以及韓國之出口及其因應對策等,作一概略之分析及探討。
二、美、中貿易戰之過程及其相互制裁之品目
(一)美、中貿易戰之過程
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均以相當於500億美元規模之產品,加徵25%之進口關稅,導致雙方之貿易戰浮上檯面。
1. 美國於2018年7月6日,首先對中國大陸輸往美國之汽車零組件、通訊機器、機器人及航太裝備等818項,相當於340億美元之產品,加徵進口關稅,而中國大陸亦針對美國輸往中國大陸之農產品、汽車及漁產品等545項,相當於340億美元之產品,加徵報復性進口關稅。
2. 其後,美國於同年8月23日,第二波再對中國大陸之半導體及電池等284項,相當於160億美元之產品,加徵進口關稅。在此同時,中國大陸亦針對美國之醫療器材等114項,相當於160億美元之產品,再加徵報復性進口關稅。
3. 美國鑒於中國大陸相繼兩次,本以牙還牙之手法,對美國採行報復關稅,乃於同年9月24日,再宣布第三波,針對中國大陸之6,031項,相當於2,000億美元之產品,追加課徵10%之進口關稅,其課徵規模較先前增加約4倍之多,並表示,自2019年元月1日起,將其稅率自10%再提高為25%。然而中國大陸亦於同一時日,針對自美國進口約600億美元之3,517項及1,636項產品,分別課徵10%與5%之報復性關稅。
茲將美國與中國大陸互徵關稅之主要內容,列表分述如次:
(二)美、中貿易戰相互制裁之品目 1. 美國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之產品,課徵相當於500億美元,1,102項品目之追加關稅,約占美國自中國大陸進口總值之9.2%,而中國大陸亦對自美國進口同規模659項產品,所課徵之報復性關稅,則占中國大陸自美國進口總值之32.2%。
就美、中各對500億美元,相互課徵關稅之項目分析,進口韓國產品項目之比重,分占韓國總進口之42.7%及7.9%。
茲將美國與中國大陸互徵關稅品目之進口規模及其依存度,列表分述如次:
[2]
2. 如以制裁品目別、進口比重加權平均關稅率分析,中、美在各對500億美元,互徵25%關稅之基準時,美國對中國大陸之產品所課徵之關稅稅率為2.3%,而中國大陸對美國產品所課徵之稅率則為8.1%,中國大陸之稅率約為美國之4倍。
美國對中國大陸所課徵之關稅中,以半導體之25.0%、顯示器(Display)之11.7%,以及機械類之10.1%等居高。
中國大陸對美國所課徵之關稅中,則以石油製品之22.0%、農、漁產品之22.7%、汽車之21.4%、塑膠類之13.8%,以及纖維類之13.3%等為高。
茲將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戰制裁品目別,加權平均關稅率列表分述如次:
[3]
三、主要國家對美、中出口之依存度(一)美、中貿易戰不但影響兩國經濟,對依存美、中出口之主要國家,亦蒙其害 1. 美國與中國大陸之貿易戰,倘於短期內無法達成協議時,對於出口美國及中國大陸依存度較高之主要國家,恐將遭受直接或間接之影響,至於損失之程度,則依其對美、中之出口依存比重而定,其中對美、中依存度最高之墨西哥為29.1%、臺灣為21.8%、加拿大為20.4%、馬來西亞為15.8%,韓國則為13.7%。
2. 針對美、中主要國家依存兩國出口之個別影響而言,對中國大陸出口減少之國家,將以臺灣、馬來西亞及韓國為主,對美國出口減少之國家,則以墨西哥、加拿大及冰島等歐盟(European Union, EU)成員國為主。
茲將主要國家對美國及中國大陸之出口比重及其依存度,列表分述如次:
[4]
(二)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較多之國家,因以加工貿易居多,輸銷美國時,其所受之影響亦較多
1. 屬於中國大陸前5大進口國家之韓國、日本、臺灣及德國等,絕大部分產品之最終消費國為美國,一旦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之進口,實施制裁時,渠等國家對中國大陸出口之中間產品及其零組件等,則將呈現減少趨勢。
根據世界投入產出資料庫(World Input – Output Database, WIOD)之分析,以2014年為基準,主要國家對中國大陸之整體出口中,以美國為最終消費國之比重,臺灣為6.5%、韓國為5.0%、日本為3.8%、德國為2.0%。其中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中間產品及其零組件之比重,2016年為73.9%、2017年為78.9%。
2. 反之,加拿大、墨西哥及日本等,對美國之整體出口中,以中國大陸為最終消費國之比重,僅及1%左右,其餘90%之項目(包括成品及中間產品),均以美國為消費國。
依WIOD 2014年之分析,主要國家對美國之整體出口中,以中國大陸為最終消費國之比重,加拿大為1.02%、韓國為0.89%、日本為0.88%、墨西哥為0.80%、德國為0.73%。
至於主要國家對美國之整體出口中,以美國為最終消費國之比重,中國大陸為93.9%、德國為92.2%、墨西哥為91.3%、日本為91.0%、韓國為90.6%,加拿大則為87.8%。
茲將美國及中國大陸自主要國家進口之動向,列表分述如次:
四、美、中相互加徵關稅對主要國家GDP之影響(一)美、中互徵關稅對兩國經濟之影響 1. 世界主要經濟研究機構認為,美、中針對相當於500億美元,加徵25%之關稅時,就中、長期而言,均將影響兩國之經濟成長,其中中國大陸之GDP,將較原預定值下降0.1~0.3%,美國亦將衰退0.1%。
2. 就經濟結構而言,由於中國大陸在出口總值中,對美國之出口比重,遠大於美國在出口總值中,對中國大陸之出口比重,因此中國大陸之影響大於美國。
如以2017年為基準,中國大陸對美國之出口為4,318億美元,占中國大陸出口總值之18.9%;反之,美國對中國大陸之出口為1,304億美元,占美國出口總值之8.4%。
(二)美、中經濟成長率下降對主要國家GDP之影響 1. 美、中相互加徵關稅時,隨著兩國進口商品價格之上漲,產生通貨膨脹及對雙方相互出口之減少,更因兩國經濟成長率之下滑,相對降低對方之進口需求,進而減少主要國家對美、中之出口,以致影響主要國家GDP之衰退。
就美、中互徵關稅對主要國家GDP之影響而言,臺灣及韓國受中國大陸之影響較大,而加拿大及墨西哥則受美國之影響較大。
2. 以美國及中國大陸為出口對象國,來分析主要國家附加價值移入(value – added in, VA-in)之結構時,如對中國大陸出口所創出之VA-in,臺灣為9.7%、韓國為6.8%、澳洲為4.4%、德國為2.8%。如對美國出口所創出之VA-in,加拿大為13.5%、墨西哥為12.9%、冰島為7.6%、臺灣為5.4%、韓國則為4.8%。
3. 美、中針對500億美元規模之進口商品,相互加徵25%之關稅時,2018年倘美國之GDP減少0.1%、中國大陸之GDP減少0.2%時
[5],對臺灣及韓國之GDP,估計將分別減少0.025%及0.018%。
美、中貿易戰帶給主要國家之景氣影響,雖將因今後之發展趨勢,有所差異,但其中對臺灣及韓國之影響仍高於其他國家,其風險亦最大。
茲將美、中貿易戰對主要國家GDP之影響列表分述如次:
五、美、中貿易戰對主要國家出口之評估 美、中一旦開啟貿易戰,相互追加徵收懲罰性或報復性關稅時,將相對影響兩國之經濟成長與運作,尤其當雙方之關稅上升10%時,韓國之出口估計將減少6.4%,約為367億美元,韓國企業界為期因應此一發展趨勢,除致力生產品質之高級化及出口市場之多元化外,韓國政府,亦將研擬有效防範各國保護貿易主義之擴散,並將聯合其他各相關國家,採取共同步伐,予以抵制。
(一)美、中周邊主要國家之出口比重及依存度 就美、中周邊主要國家對兩國之出口比重分析,以臺灣居首,計達38.4%、其次為日本,計達38.3%、再次為韓國,計達36.7%。如以出口依存度區分,亦以臺灣居首,計達20.3%、韓國居次,計達13.8%、再次為德國,計達6.2%。
茲將美、中周邊主要國家對兩國之出口比重及依存度列表分述如次:
[6]
(二)美、中貿易戰對主要國家出口中間產品之影響 美國對進口中國大陸之產品,一旦實施加徵關稅措施時,由於臺灣、韓國、日本及德國等,對中國大陸之出口以中間產品比重較高,因此所遭受之損失亦較大。其中,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值中,中間產品所占之比重為79.9%,約達641億美元、韓國所占比重為78.9%,約達1,121億美元、日本所占比重為60.9%,約達809億美元、德國所占比重為48.0%,約達473億美元。
茲將美、中周邊主要國家對中國大陸出口中間產品之現況,列表分述如次:
[7]
(三)美國對出口鋼材徵收25%關稅之分析
美國因與中國大陸之貿易戰,引發兩國互徵進口關稅,立即引起全球之關注,尤其自美國宣布對進口鋼材課徵25%之關稅後,韓國對美國鋼材之出口量,將減少30%左右,其中尤以中小企業之影響居大。
(四)美對中實施追加關稅對韓國出口之影響
就美國進口中國大陸相當於340億美元之產品,實施第一波之追加關稅時,韓國對中國大陸之出口將減少1億9,000萬美元,倘美國對中國大陸,再針對相當於160億規模之產品,實施第二波之追加關稅時,韓國對中國大陸之出口將減少2億7,400萬美元。
(五)中對美課徵報復關稅對韓國出口之影響
在此同時,如中國大陸對自美國進口之產品,課徵同等規模之報復關稅時,韓國對外出口總值估計將減少3億3,400萬美元。
六、韓國對美、中貿易戰所採取之因應對策
就美、中貿易戰之未來發展分析,由於兩國之爭端重點,係以智慧財產權及高端產業為中心,來爭取主導世界貿易領域之「霸權」,在此種情況下,雙方在短期內妥協之可能性不大,尤其美國川普(Donald J. Trump)總統面對2018年11月6日之期中選舉,川普為期能持續爭取選民之支持,亦將強力推動「美國第一」之保護貿易措施。
韓國面對商品出口兩大對象國家間之貿易戰,仍將趨向長期化,企業界為將其影響降至最低程度,擬將朝向下列方向努力:
(一)由於中國大陸產業之快速成長,相對引起美國對中國大陸高端科技市場之牽制,在此種市場環境下,韓國認為面對美、中在高端科技之競爭情勢下,可以視為其在推動產業高度化之契機,進而有利加速產業升級。
(二)就中、長程而言,韓國之對外出口,應將過去偏重在美、中之依存度,逐漸轉向印度及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等市場,進而擴大貿易領域,以利出口市場多元化。
(三)為期有效因應美國所採行之貿易制裁,宜加強與EU及日本等之貿易合作,並研擬於必要時,更進一步加強與WTO提訴之機制,以利維護自由貿易之體制。
(四)政府為期有效因應保護貿易主義之擴散,將聯合其他相關國家,透過各種機制,採取共同步伐,予以抵制。
七、結論
因美國總統川普以美國第一及貿易保護主義為先決條件之施政理念,而掀起之美、中貿易戰,截至目前為止,仍在持續燃燒中,邇來兩國之經貿首長,雖然輾轉將針對目前之貿易糾紛進行協商,但仍不被看好,尤其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所舉行之20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領袖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進平,是否能針對雙方所關注,且影響全球之貿易爭端,坦誠交換意見,進而尋求解決機制,亦係眾所注目之焦點。
美、中因貿易戰,相互追加徵收懲罰性及報復性關稅,不但影響兩國之GDP成長,對以美、中為主要出口市場之周邊國家而言,亦因兩國之貿易爭端而遭受波及,尤以臺灣及韓國為首之周邊國家,不但影響經濟成長,在出口方面,亦面臨困境,進而抵減出口。
臺灣及韓國不論在經濟發展模式及產業結構方面,雷同之處甚多,且均以出口為導向,對外貿易在國家之整體發展方面,亦占據重要地位。
韓國就美、中貿易戰對主要周邊國家經濟影響之分析及其因應對策等,似可作為我國之參效。
資料來源:
韓國貿易協會
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研究院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
韓國關稅廳
[1] 係以美、中貿易戰對各國GDP之影響比較。
[2] 依美、中互以500億美元,課徵25%關稅之品目及進口金額為基準。
[3] 加權平均關稅率:依制裁品目比重x名目稅率(25%)。
[4] (1)出口比重係以各國出口總值中,對美國及中國大陸之出口金額為基準;(2)出口依存度係以國家別名目GPD,對美國及中國大陸之出口金額為基準。
[5] 依2018年經濟成長率之預估值作比較,其中美國為0.1%(2.3%~2.4%),中國大陸為0.2%(6.4%~6.6%)。
[6] (1)出口比重:依主要周邊國家出口總值對美、中兩國及美、中個別之出口值比重;(2)出口依存度,係主要周邊國家以GDP之規模,對美、中兩國及美、中個別之出口值為基準;(3)日本及德國之出口值,以2017年平均匯率為基準計算;(4)印尼、臺灣及印度,以2016年之統計資料為基準。
[7] 韓國及日本以2017年為之統計為準,臺灣及德國以2016年之統計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