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要議題評析(月報)

國際經貿動態評析:歐盟-東協首次領袖高峰會於布魯塞爾舉行

歐盟-東協首次領袖高峰會於布魯塞爾舉行

發展動態

  2022年12月14日,歐盟與東協兩個區域組織的會員國,於布魯塞爾舉行自雙方建立外交互動45年來首次的領袖高峰會。會議由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今年輪值東協主席國的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共同主持。此次會議中,各國領袖就未來合作領域進行討論,內容涵蓋了貿易、綠色產業及數位轉型等議題,而歐盟與東協已針對航空運輸簽有協定,促進雙邊航空公司服務的拓展。此外,會議聲明中雙方同意加深彼此的經濟聯繫,並尊重烏克蘭的獨立性與領土完整性。(詳全文

重點評析

  為慶祝歐盟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45週年,雙方於12月1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首屆「歐盟-東協紀念高峰會」(EU-ASEAN Commemorative Summit),會後發布《聯合聲明》及通過「東協-歐盟戰略夥伴關係落實行動計畫(2023-2027)」,並宣布在「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架構下對東協投資約100億歐元(約106.5億美元),強化雙方在連結性的合作。此外,歐盟與泰國、馬來西亞簽署《夥伴關係合作協定》(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 PCA),也歡迎2022年10月17日簽署的《歐盟-東協全面空運協定》(ASEAN-EU Comprehensive Air Transport Agreement, CATA)。歐盟與東協於1977年建立對話關係,並於2021年12月升級至「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而本次45週年紀念峰會成果豐碩,對於充實「歐盟-東協戰略夥伴關係」深具重要性。

  2021年9月,歐盟提出「歐盟印太合作戰略」(EU Strategy for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以提升歐盟在印太區域的參與及影響力,尤其聚焦在對東協的交往。2022年2月,歐盟在巴黎召開首屆「印太合作部長級論壇」(Ministerial Forum for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為歐盟在印太區域的行動提供架構。雖然歐盟隨後深陷俄烏衝突的泥淖,分散對印太、東協事務的關注,但本屆「歐盟-東協紀念高峰會」召開再次向外界傳達出歐盟欲持續提升在印太地區的參與,不因外部情勢變化而有所改變。此外,隨著美中對抗情勢日漸激化,本次峰會也展現出雙方欲互相尋求成為美中之外的「第三選擇」之地緣政治意義,以緩解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的壓力。

  儘管如此,雙方在俄烏戰爭、臺海情勢等重大國際情勢之立場仍未達成共識,以致最後峰會聲明用字相對模糊,甚至隻字未提。歐盟原期望拉攏東協國家支持歐盟譴責俄羅斯,然最後聲明文字特別指出「對於情勢發展的評估與制裁措施有其他看法」,顯見雙方在俄烏衝突並未達成共識,因為東協不願對俄烏衝突多作表態,使得欲拉攏東協國家加入地緣政治之成效未如預期。而在臺海情勢亦是如此,歐盟原期望放入對臺海情勢的關切,但東協抗拒之,只願把提及中國的內容限於與自身直接相關的南海議題,故最終聲明對於臺海情勢隻字未提。[1]

  本次峰會之重大成果為歐盟「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擴展至東協,強化雙方在連結性的合作。歐盟於2021年12月提出「全球門戶」,為歐盟首個針對基礎建設的全球性計畫,籌措高達3,000億歐元資金,旨在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基礎建設,亦期望成為除中國「一帶一路計畫」(BRI)的可信賴替代選項(alternative)。「全球門戶」在東協的計畫聚焦在綠色轉型及永續連結性兩大領域,以彰顯歐盟在全球氣候行動與綠色經濟上的領頭羊角色,透過「綠色外交」提升在東協地區的影響力;亦將在數位經濟上提升標準制定的影響力。

  在綠色轉型上,歐盟聚焦在綠色與智慧城市、生物多樣性與永續景觀、乾淨可負擔的安全能源、永續糧食系統、循環經濟五大領域。歐盟將集結歐洲投資銀行(EIB)等夥伴共計7.83億歐元資金於「東協綠色金融催化計畫」(ASEAN Catalytic Green Finance Facility, ACGF),並透過「東協綠色智慧城市計畫」(ASEAN Green Smart Cities)與東協重要城市達成夥伴關係。此外,歐盟與越南、印尼達成「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 JETP),在未來3至5年內分別投入170億歐元、194億歐元的公私融資,協助兩國逐漸脫碳,並向乾淨能源轉型。歐盟成員國也對東協國家推動若干旗艦投資計畫,例如湄公河水力二期寮柬越泰計畫(法國)、越南Hon Trau離岸風場(德國)等。

  在永續連結性上,歐盟將聚焦在五大領域:(1)能源連結性:支持東協區域電力基礎建設與市場的強化及整合;(2)運輸連結性:支持落實《歐盟-東協全面空運協定》(CATA);(3)經貿連結性與永續價值鏈:改善公平與永續貿易投資之環境;(4)高等教育及人與人連結性:提升學生與學界流動性及「歐盟-東協大學網絡」;(5)數位連結性:投資在可信賴及安全的海底電纜連結線。其中,歐盟與新加坡於2022年2月啟動《歐星數位夥伴關係》(EU-Singapore Digital Partnership)之談判,將為雙方數位合作提供架構,包含數位經濟與貿易、可信賴數據流與數據創新、標準制定、針對勞工的數位技能發展、企業與公共服務的數位轉型。

  綜觀「全球門戶」擴展至東協方面,歐盟將透過價值基礎(value-based)來區別與中國BRI的不同,意即更重視高標準、善治與透明度,服膺其對外交往原則。然須注意的是,「全球門戶」自2021年12月提出後,首先規劃給2022年2月17日「非盟-歐盟峰會」通過的1,500億歐元「非歐投資套案」(Africa-Europe Investment Package),資金占「全球門戶」的一半,可見非洲在歐盟推動對外基礎建設上的重要性。至於在東協上,雖然遲至本屆峰會始提出相關計畫,但代表歐盟將透過「全球門戶」來強化對東協的連結性合作,而別具意義;然深究之,歐盟對東協投入100億歐元,規模遠不及非洲。

  除「全球門戶」外,在經濟合作亦取得重大成果,歐盟與泰國、馬來西亞簽署《夥伴關係合作協定》(PCA),將強化雙方對話合作機制。在「歐盟印太合作戰略」下,歐盟欲重啟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貿易談判,本次與泰、馬簽署PCA,被視為對未來FTA談判邁出重要一步。

  歐盟目前已和新加坡、越南簽訂FTA,分別在2019年11月、2020年8月生效;與印尼則持續進行FTA談判,至2022年8月已進行11回合談判。然而,歐盟在對外交往與談判上重視人權價值,使前述談判充滿變數。例如,歐盟因2017年杜特蒂發動的「毒品戰爭」而終止與菲律賓FTA談判;因2014年泰國軍事政變而終止雙方FTA談判;因棕櫚油爭議而拖累與印尼的FTA談判等。此種「條件性」(conditionality)恐成為雙方推進經貿關係的絆腳石。此亦反映在歐盟是目前東協對話夥伴中較晚升級至「戰略夥伴關係」者,相較於中、日、韓等國,歐盟參與東協事務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展望2023年,將由印尼接任東協輪值主席,因印尼向來被視為東協的「非正式領袖」(unofficial leader),預計在東協整合上將有更積極作為。不過,歐盟與印尼關係近期屢有爭端,例如印尼針對棕櫚油問題向WTO提起訴訟,歐盟則針對印尼鎳礦出口禁令向WTO提起訴訟,恐成為歐盟與東協未來強化合作的一大變因。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在本次峰會上便指出,「若要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就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不應該有脅迫、有任何人發號施令,並預設一套標準優於其他。」[2]


[1]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Dec 15, 2022. “At summit, EU announces €10 billion package but frustrated Asean leaders seek trade pact” https://www.scmp.com/news/asia/southeast-asia/article/3203343/summit-eu-announces-eu10-billion-package-frustrated-asean-leaders-seek-trade-pact

[2] Tempo. Dec 15, 2022. “EU-ASEAN Summit; Jokowi Calls for Inclusivity, Sustainability” https://en.tempo.co/read/1668683/eu-asean-summit-jokowi-calls-for-inclusivity-susta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