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要議題評析(月報)

美中科技對抗進展

針對近期美中科技對抗進展之相關議題動態內容如下:

發展動態

(一)拜登政府擴大中國企業投資黑名單

(二)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指出商務部應盡速制定新興及基礎技術清單

(三)拜登總統撤銷對抖音、微信的禁令並重新評估軟體程式相關之安全風險

重點評析

近期美中科技對抗之開端,始於美國前任總統川普於20195月對中國華為多家企業祭出出口管制措施,及其任內陸續採取之外人投資審查機制(CFIUS)改革、保護資通訊供應鏈、5G乾淨網路等政策。今年拜登總統上任以來,也依然持續強化科技對抗戰略之力道,例如上述USCC呼籲國會加強監督商務部制定新興與基礎技術清單、強化川普時期限制美國人對中國企業投資之規定,此等措施均持續深化美中間地緣政治的衝突關係,也更加對美中間之貿易與投資產生重要影響。儘管強迫技術移轉、投資併購,以及產業間諜等是美國一再對外表明對中國大陸的擔憂,惟事實上由於美中雙方長年以來在政治、社會與經濟體制上根深蒂固的結構差異,以及中國技術崛起對美國國際領先地位之威脅,促使美國必須正視中國勢力帶來的全球經濟與科技變革與挑戰,並積極追求在戰略競爭關係中的勝出。

總括美方迄今實施的科技限制措施,可發現尤其在資通訊(ICT)技術領域上更為雙方角力之重點,例如出口管制措施多次針對電信商華為及其關係企業,以及針對涉及人工智慧(AI)、人臉識別及安全監控業務之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等公司發布實體清單。除此之外,擬列入出口管制與投資審查之多項指標性新興技術,以及保護資通訊服務供應鏈措施的交易審查重點,則廣泛涵蓋AI、機器學習、量子計算、量子密鑰傳輸、微處理器、先進計算等ICT技術領域。再者,5G乾淨網路計畫排除若干中國電信商提供數位服務,亦對資通訊建設若干上下游產業造成限制影響。

迄今美國實施科技管制的影響,事實上亦反映在雙方的相互投資程度,顯示相關措施應已奏效。根據美國智庫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統計,在美中科技戰開始之前,2013-2017年間美中間的外人投資流量平均每年約為40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投資約為261億美元,而美國對中投資為142億美元。然而,科技戰開始後的2018-2020年間,中國對美投資金額明顯降至一半,平均每年約為71億美元;而美國對中投資則略為減少,平均每年約為114億美元。另一方面,ICT產業之投資亦呈現相當顯著的變化,2013-2017年平均每年中國對美投資金額為34億美元,但2018-2020年間每年皆不到5,000萬美元;美國對中國的ICT產業投資,則從2013-2017年年平均的2.78億美元降至2018-2020年的1.46億美元。尤其在拜登6月公布擴大對中投資的限制禁令後,打擊的產業面更擴及至多家中國國防軍工與監控科技產業,此舉之下未來恐更加速美中之間科技投資上的脫鉤。

歸結這場美中科技對抗的競賽重點,仍然是美中兩方各自追求主導國際標準制定的領先地位,以及避免中國利用新興科技對其他國家造成國家安全威脅。為此目的,此刻拜登政府也意識到在這場角力賽中無法再如同川普執政時期的孤軍奮戰,而需透過與國際盟友及可信賴夥伴合作,方為「去中國化」的重要關鍵。因此可觀察到拜登除了在上任之初表明將「重新建立與盟友間的關係」以及「重返多邊場域」的宣示口號之外,近期更已透過推動《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 USICA)草案來落實與盟友合作的理想,包括在出口管制方面要求與多邊體系和歐盟加強合作,以及呼籲建立「數位連結與資通安全夥伴關係」(Digital Connectivity and Cybersecurity Partnership, DCCP)協助其他國家建立數位基礎建設,共同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除此之外,盟友是否正面回應美國的訴求也是未來需持續觀察的重點。尤其向來作為美國傳統盟友的歐盟,已率先於今年615日和美國共同宣布成立「貿易與科技理事會」(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TTC),作為未來搭建美歐雙方在新興科技各方面領域之合作交流平台。TTC的合作領域將包含AI、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標準制定、資通訊安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強化關鍵供應鏈,以及在數位領域強化民主價值等重要內容。TTC的成立除了對改善現行美歐經貿關係具有重大意義之外,同時在未來有效制衡中國的科技競爭上亦屬指日可待。後續美歐合作能否持續號召更多理念共同的國家參與,以及整體運作成效如何,均有待深入觀察。(聶廷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