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組建彈性供應鏈以替代中國大陸,CPTPP部長會議亦聲明確保糧食、醫療等供應鏈不因疫情而斷鏈,茲分述其重點如下:
發展動態
(一)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組建彈性供應鏈以替代中國大陸
印度、日本和澳洲正準備討論籌備三邊供應鏈彈性倡議(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itiative, SCRI),以應對中國大陸積極的政治和軍事行為。此倡議由日本首先提出,目前正在確認進行三方首次經貿部長會議的日期。消息人士指出,日本近期透過經濟產業省與印度接觸,表達推動倡議的迫切性,並希望於11月前啟動SCRI。印度方面,政府高層似已呼應加入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從而成為中國大陸的替代國。印度總理莫迪(Modi)於8月15日之印度獨立日演講提及,企業已開始將印度視為可能的供應鏈樞紐,如今印度也必須為全球而製。
日本之提議有雙重目標: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以促使印太(Indo-Pacific)成為經濟強國,並於夥伴國家之間建立互補關係。消息人士表示,依循此概念,待印度、日本和澳洲達成協商之後,也會對東協國家開放該倡議,最終目的在於提高印太地區的供應鏈彈性,以區域安全角度發展健全的經濟樣貌。其指出,個別企業與經濟體擔心中國大陸的政治行為以及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的問題,SCRI是對該些企業和經濟體的直接回應。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後,日本首相安倍(Shinzo Abe)已設立20億美元基金協助日本企業撤出中國大陸。在日益成長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議題考量之下,澳洲和美國啟動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以建立不涉及中國大陸(China free)的稀土材料供應鏈,澳洲稀土礦業公司(Lynas)將與美國企業(Blue Line)於德州設置稀土處理廠,此將為中國大陸境外首座稀土處理廠,惟法國亦曾推動稀土開發計畫,最終因成本過高而被迫放棄,美澳稀土計畫可能亦會面臨成本問題。
【綜合取材自The Economic Times,2020年8月19日;科技新報,2020年8月18日】
(二)CPTPP墨西哥部長會議聲明:確保糧食、醫療等供應鏈不因疫情而斷鏈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第三屆執委會於8月5日舉行,主辦國墨西哥及與會成員國之部長透過視訊進行會議,會後發布部長聯合聲明表示,堅信在當前形勢下,對抗保護主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而開放的、互通的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保障全球食物的供應,避免出現糧食短缺。參與視訊會議的各國部長亦同意,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期間加強區域連通性和強化產業供應鏈,為必要的商品和服務之流通提供便利,其中包括醫療補給品和相關設備,繼續對抗衝擊國際貿易的保護主義。
CPTPP本為因應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而成型,而美國與中國大陸雖皆非CPTPP成員國,近期因兩國關係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危害區域經濟的穩定與繁榮,迫使CPTPP關注美中衝突是否不利於貿易重啟和投資重現。
此外,此次CPTPP墨西哥部長會議聯合聲明中,也提到對WTO的現代化表達支持,建議WTO應展現出提供解決21世紀問題的能力。同時,CPTPP成員也關注「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的發展,因此同意成立專責推展數位經濟之辦公室;部長會議聯合聲明中亦呼籲汶萊、馬來西亞、秘魯及智利等會員體應盡速批准該協議,讓協議得以全面實施。
目前,CPTPP是否擴大成員國數的議題頗受國際輿論關注,英國駐墨西哥大使羅伯森(Corin Robertson)便主動對路透社表示,加入CPTPP這種深具企圖心的貿易協定,將對脫歐後的英國帶來極大契機,因此英國仍有加入CPTPP的高度意願。而馬來西亞「太陽報」在上月底以專文刊登「台灣加入CPTPP將使馬來西亞受益」(CPTPP membership for Taiwan will benefit Malaysia),探討台灣在高科技領域的利基,與馬來西亞的長期貿易和投資關係,台灣有30%進口來自CPTPP成員,20%的台灣產品出口地也是CPTPP成員國,其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均為台灣前十大貿易夥伴。該文認為,台灣若能加入CPTPP,可幫助馬來西亞提高生產能力,使產品研製過程升級,有利於馬來西亞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及提供國內就業機會。
【綜合取材自RUTERS,2020年8月6日;Vietnam+,2020年8月7日;The Sun,2020年7月30日】
重點評析
(一)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組建彈性供應鏈以替代中國大陸
近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貿易中斷,突顯產品過於依賴特定國家的供應時,倘該進口來源因為突發原因而停止生產,對進口國需求甚至是國人健康將產生影響,尤其在藥品、呼吸器與口罩等關鍵重要物資的供應上更為明顯,此促使各國政府與企業開始尋求供應鏈多元化佈局之機會。從日本此次與印度及澳大利亞的三邊供應鏈彈性倡議(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itiative, SCRI)來看,過去供應鏈過度集中的問題已經開始被各國注意到,未來全球供應鏈結構成型的基本條件將建立在信賴夥伴關係之上。
印度總理穆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在9月3日在美印戰略夥伴關係論壇(US-India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um,USISPF)視訊會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最大的啟發就是,在發展全球供應鏈時,不該將成本作為唯一考量,而是要以信賴為基礎。除了地理位置優勢外,企業進行供應鏈佈局時亦應將當地市場的政治穩定度納入評估範圍,印度總理穆迪認為印度是符合所有條件的最佳信賴夥伴。由此看來,印度似乎想藉由SCRI倡議另外打造一個以自己為核心(hub)的全球供應鏈。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印度過去為保護自己國內產業發展,築起相當高的關稅壁壘,使得國外產品難以進入當地市場,特別是印度在「2020-21年度政府預算書」中調升104項產品關稅,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像是手機零件與太陽能電池等都是關稅調升的對象,而這些產品為全球供應鏈重要的中間財,倘關稅過高將不利於彼此間的中間財貿易往來。另一方面,在通關方面,印度通關具有關務程序延宕、其海關對估價規則解釋的不一致,以及線上關務文件系統不穩定等問題[1],雖然印度海關在2019年12月啟用貨物自動化通關系統,但僅運用在3,800家獲印度海關認證核可的優質企業(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 AEO)[2],對於產品交期有所要求的跨國企業而言,通關不夠便捷恐降低其至印度進行投資佈局的意願。最後,印度政府為推動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推動一系列保護措施,包括對電機電子產品的強制檢驗,徒增業者的進口成本,若印度想打進全球供應鏈,與他國建立信賴夥伴關係,此等保護措施之必要性將有再重新檢視之空間。因此,雖然穆迪總理積極希望印度能夠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但在客觀考量其國內條件後,印度要成為全球供應鏈據點恐有相當多的努力須要付出。
臺灣方面,固然印度成為全球供應鏈核心仍有許多努力空間,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日後全球供應鏈佈局的思維將會從成本管控(cost control)變成風險管控(risk control)。我國產業條件在成本面上或許居於劣勢,但在風險控制上相對具有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對疫情的控制、對技術剽竊的防範、以及對商業機密資料的保護,復加上我國有一定製造業技術基礎,因此對於臺灣而言,未來以信賴關係為主的全球供應鏈興起,可能是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深化與其他國家經貿關係的重要契機。
(二)CPTPP墨西哥部長會議聲明:確保糧食、醫療等供應鏈不因疫情而斷鏈
本次參與CPTPP執委會會議的國家共11國,包括澳、紐、墨、日、星、加、越7國已完成國內批准程序為CPTPP已生效國,而智利、馬來西亞、汶萊、秘魯等4個則尚未完成國內批准程序。由執委會聲明可以看出,此次CPTPP執委會將大部分的焦點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強化區域內成員間的供應鏈連結,以確保藥品、農產品與食品等重要物資在成員間能夠自由移動。事實上,除了CPTPP外,亦有不少國家與區域組織因應肺炎疫情啟動合作機制,例如由加拿大發起之「因應COVID-19部長協調小組」所公布的「維持必要全球連結共同聲明」、APEC於2020年5月5日發布的「APEC貿易部長關於COVID-19之聲明」,以及由G20貿易暨投資工作小組(Trade and Investment Working
Group)草擬之「因應COVID-19 G20支持世界貿易及投資之行動」文件等。
疫情發展至今,由各國因應措施到國家間或區域組織合作倡議,可以歸納出兩個重點:(1)防疫須仰賴各國自己的公衛防護網,然維持供應鏈連結,確保重要物資移動,乃至於經濟復原仍需要各國間的合作;(2)此次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遭受衝擊,而如何重建各國間或區域內的信賴夥伴關係為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之重要起步。以此觀之,一些區域組織像是CPTPP、APEC本來就是由志同道合的(like-minded)國家所組成,較區域外國家而言具互信基礎,因而適合當作疫情下或後疫情時代彼此公共衛生安全合作之場域,從而建立起有別於傳統經貿關係之合作連結,這也顯示出CPTPP、APEC等區域組織在後疫情時期的信賴夥伴關係建立上將具重要之意義[3]。
臺灣方面,我國擁有成功的防疫、抗疫及口罩與個人防護裝備國家隊的經驗,此在後疫情時代各國或區域內強調建立信賴夥伴關係之際更具有參與優勢,而透過如CPTPP等區域整合機制,將是最直接爭取建立此一信任夥伴關係的方式。觀察此次CPTPP執委會會議聲明,可以發現其強調的是成員間針對重要物資供應鏈的信任感建立,聲明中多次呼籲CPTPP成員應確保食品、藥品等重點產品的流通,倘我國在產能許可情況,且係以爭取加入CPTPP為主要目的,則在口罩與防護衣等抗疫物資的幫助上,可考慮優先生產並出口至疫情嚴重之CPTPP國家,以強化我國與CPTPP國家間的信任關係,預先為日後參與該組織奠定基礎。
歸納而言,在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衝擊之後,更突顯出區域經濟組織(如CPTPP)很有可能是未來成員間供應鏈連結重要之信賴基礎。此外,過去一直以來,為避免被邊緣化,我國以爭取加入CPTPP等區域組織為目標,而此次CPTPP執委會聲明特別強調區域內重要物資透過供應鏈於成員間流通之重要性,我國可考量藉此機會在爭取加入的過程中向CPTPP各會員承諾,保證向臺灣與成員國下單或將生產線置於臺灣及成員國之安全性,並將恪守CPTPP相關規範,展現我國為值得信賴之夥伴與加入CPTPP之決心,此可能才是此次執委會聲明對我重要意涵之所在。(江文基)
[1] USITC (2014), “Trade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in India,” USITC report, Publication Number: 4501.
[2] 「印度海關將啟用貨物自動化通關系統,以往需耗時12個小時的貨物通關時程可大幅縮短至12分鐘」,新南向政策專網。
[3] 李淳(2020),新冠肺炎對區域整合的影響及因應作法:以CPTPP為例,《經濟前瞻》,第190期,頁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