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要議題評析(月報)

RTA/各國情勢分析:武漢肺炎對中國經濟及全球供應鏈之可能發展與影響重點評析

發展動態

武漢肺炎(COVID-19)自201912月起發現首例,至今疫情不斷擴散。相較於SARS為發燒後才有傳染力,致死率高(約10%);而武漢肺炎則是輕症即有傳染力,但致死率低,如未採取有效疫情管控措施,則可能癱瘓醫療體系。相較於2003SARS時期,中國占全球GDP占比由2003年的4%成長至2019年的17% ,加之全球人員交流密切、症狀與傳染方式差異,故感染人口也遠超於SARS時期。

許多意見認為本次武漢肺炎冠狀病毒可能與SARS病毒同樣不耐高溫,因此專家原本預測2月中為疫情高峰期,未來34月後可能達到下一波高峰,然而,28日世衛組織(WHO)菲律賓分部發布消息 ,表示武漢肺炎病毒於濕熱、乾冷環境都具有傳染力,且病程在初期不易辨別,可能拖長流行期間。若然,則武漢肺炎疫情可能未必會隨天候趨暖而緩解,目前疫情擴散速度似驗證此一說法。

截至202033日止,全球已有9.2萬人受到感染,相比半個月前,感染者增加2.1萬人,出現疫情的國家也從29國攀升至75國,中港澳感染人數達80,261人,韓國(5,186人)、伊朗(2,336人)與義大利(2,036人)疫情大幅擴散,全球死亡人數更是超過3,000人。

根據彭博社分析預估,如武漢肺炎對中國產生嚴重但短暫的影響,估計中國2020Q1 GDP成長率可能從2019Q46%降至4.5%,花旗銀行及野村研究也認為Q1 GDP成長率可能下降1.2-2.0% 1月底至2月初疫情爆發初期,國際研究機構於對中國2020年第一季GDP成長率約落在4.0-4.8%(原預估值約在5.8-6.0%),並認為疫情過後將反彈,對全年影響不大;即便至222日,IMF對中國2020年全年度GDP成長率,仍僅從6.0%下修至5.6%。由此可知,武漢肺炎對經濟影響程度高低之重點,在於高峰期何時消退。

中國本次採取封城、阻斷跨省交通、延後開工等SARS時未採取之防止疫情擴散措施,對供應鏈帶來影響。官方數字似顯示中國境內疫情逐步減緩,但隨著部分省份分階段、分類型復工,各省人員流動逐步開放,中國是否仍可控制疫情、官方數字是否真實,外界多也存疑;若觀察中國境外疫情變化,目前應尚未達到高峰。此外,原先預估中國產量過剩,不至影響供應鏈的預測也遭到推翻。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服裝、鞋類及大量中國製玩具等都有供應鏈延遲情形,迫使企業提早做出因應,如暫緩春裝上市日期、增加供應商多元性,避免集中於亞洲等措施,但調整仍須時間。

隨著本次疫情延燒,可能造成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供應鏈過度集中帶來的脆弱性已相當明顯,但企業是否能找到分散布局的適當目的地,也是不小的挑戰。過去如網路通訊、手機組裝等產能較集中於中國之產業,台商若能在此波調整中發揮彈性,可藉機調整體質,全面強化供應鏈韌性。(羅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