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電子報 / 主題索引 / 專欄 / 貿易與發展

「77國集團和中國」小組要的是什麼?

  今(2009)年12月9日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新聞發表會上,代表77國集團和中國發言的蘇丹外交官迪亞平(Lumumba Di-Aping)表示,無法接受丹麥擬訂的「大會最終文件」內容,迪亞平認為,該文件違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已達成共識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向開發中國家提出許多要求,對開發中國家十分不利。

  所謂「77國集團和中國」小組,在歷屆UNFCCC締約國大會中,就是作為開發中國家的代表,與已開發國家進行減量義務及要求技術援助的談判,係奠基於1964年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上發表《77國聯合宣言》。77國集團不設總部、秘書處等常設機構,也沒有章程或預算,每次聯合國大會或貿易與發展會議前,該組織都會舉行部長會議,以研究因應對策及統一立場。現在77國集團的成員雖已超過一百個,但仍延用原名稱。

  近兩三年來,國際間又面臨了許多的挑戰,不僅是全人類共同的挑戰,對77國集團的成員來說受害特別深,因此,77國集團的立場,也可以說是所有開發中國家的共同立場。茲分述如下:

一、77國集團要克服全球金融危機

  近年來國際輿論逐漸形成,要求已開發國家提供GDP的0.7%在國際援外計畫上【註1,然而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的援外金額都未達上述水準。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對各援助國及夥伴國均造成若干影響,聯合國專門機構預測,2009年全球貿易量將下降10%。貿易是經濟成長的引擎,為處理貿易量下降問題,聯合國、G-8及G-20皆召開會議處理經濟及貿易危機。

  這次金融危機對降低貧窮以及聯合國千禧年目標的進展造成直接的威脅,它使得許多援助國沒有多餘的能力進行捐助,特別是美國經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美國的聯合國發展計畫委員會(U.S. Committee for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執行長萊森(Elizabeth Latham)表示募款更為困難;有些援助國援助的金額降低,例如荷蘭一向依照GDP的固定百分比提撥預算從事援外工作,但是金融危機降低荷蘭的GDP,也進而減少援助金額。

  2009年9月舉行的G-20匹茲堡高峰會議中,世界銀行(World Bank)總裁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表示,這次金融危機,窮人以及原本就較脆弱的族群受到的衝擊最大,他們的家庭陷入貧窮、健康條件被破壞、學生上學出席率下降,以及在一些重要區域的開發計畫陷入延遲、甚至倒退的困境。開發中國家無法出席G-20,但是他們的健康與教育,以及因為金融危機而付出的長期成本,卻不該被忽視【註2

  世界銀行亦指出,由於金融危機,預估在2010年底全球將會增加8,900萬人口處於極度貧窮,平均每天的工資將再減少1.25美元。雖然最近幾個月全球經濟看似開始恢復,但全世界仍有43個低收入國家(Low-Income Countries, LICs)因經濟衰退而受苦,如何在這經濟危機以及不穩定的情況下,增加對貧窮國家的幫助更為重要。低收入國家受到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層面包括【註3

  貿易量減少:2009年的出口市場需求估計下降5%~10%。

  私人資金流動減少:LICs私人資金淨流量已由2007年的300億美金降到2008年的210億美金,預測2009年可能降到130億美金。

  國外匯款減少:2009年國外匯款估計減少5%~7%。

  觀光減少:許多低收入國家,特別是小島國家,非常仰賴觀光業以增加外匯及工作機會。自2008年下半年起,截至2009年4月,觀光收入已降低了8%。

  開發中國家還遭遇了失業率增加、社會動盪不安、人口販賣、娼妓或其他的壓榨,金融危機對原本就脆弱的婦女及兒童影響更大【註4

二、77國集團要降低貧窮

  根據聯合國1995年在哥本哈根舉行之「社會發展高峰會」(World Summ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會後宣言定義【註5,全世界有十億人口處於「極度貧窮」(abject poverty)狀態,基本人類生存需求被剝奪,包括收入、資源、衛生保健或營養及教育。所謂「極度貧窮」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全球發展,貧窮的定義也隨之更新,處於貧窮線以下的人口數因而有所不同,根據世界銀行專家在2008年發表報告估計,2005年全球收入在每日2.5美元以下的人口約占全球人口的56.6%【註6

  聯合國發展計畫(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為推動發展議題之聯合國專門機構,減少貧窮是聯合國千禧年目標之主要工作。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自2005年香港部長宣言以來,也將推動開發中國家之貿易定位為主流化工作,以降低貧窮。

  在2007年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及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全球即有約11億人口每天的生活低於1美元。聯合國千禧年目標消除貧窮的具體指標之一,是在2015年時,將平均每天收入低於1美元的人口數減半。因為這幾年來大多數的亞洲國家經濟迅速成長,UNDP認為這個目標應該可以達成;但相反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發展相當緩慢【註7。UNDP認為達成千禧年目標的各個指標就是降低貧窮的具體方式【註8

  造成貧窮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教育、衛生醫療、戰亂、不穩定的政府等,各國援外機構皆致力找出導致貧窮的原因,並從這些方面提供援助。在糧食危機及金融危機發生後,開發中國家以及低度開發國家的人民陷入一個更脆弱的狀態,衍生出健康、衛生醫療、失業等問題,讓貧窮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更有效降低貧窮,瞭解何謂貧窮、貧窮發生原因,以及影響的對象等基本問題,UNDP設計一個貧窮監督及評估系統(Pover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作為有效降低貧窮的策略之一,該系統可以幫助政府及援助開發機構追蹤千禧年目標的進展。然而,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資料缺少可靠性、一致性及時效性,也讓系統建立更加困難,UNDP已開始幫助這些國家設立有效機制。另外,UNDP也與世界銀行合作,針對貧窮與社會影響作分析(Poverty and Social Impact Analysis, PSIA),以幫助各國政府分析政策選擇對窮困人民的影響,以及預測可能發生的負面後果,並預為因應。

三、77國集團要解決糧食危機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分析,2008年發生的糧食危機,主要原因如下【註9

  1. 氣候變遷:澳洲是全球主要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國,氣候變遷導致澳洲遭遇嚴重乾旱,糧食歉收。

  2. 石油價格上升:油價上升也帶動糧食價格增長,因為工業化國家依賴化石燃料,不僅用來運輸糧食,也用於生產農藥和化肥。

  3. 生質能源:歐美各國急於訂定強制性生質能源發展目標,2007年,美國把5,400萬噸玉米用於生產乙醇,而歐盟也把285萬公頃土地改種生產生質能源的作物。如果同樣的土地用於種植食用玉米和小麥,估計可生產6,800萬噸糧食,足夠供應28個非洲低度開發國家人口一年的糧食。

  4. 商品期貨市場投機活動:由於商品期貨投資市場有利可圖,來自其他市場的投機客轉移到商品期貨市場,進行投機行為。

  5. 對肉類需求日益增加:世界各國越來越崇尚西方飲食,對肉類需求大幅增加。原本供應人類的糧食,變成餵養牲畜的飼料。據估計,如果五成歐美人口減少一半肉類消耗,改從植物吸收蛋白質,剩下來的「動物飼料」足以為世界一半營養不良人口提供糧食一年。

  G-8國家在2009年針對發展議題提出2千萬美金之承諾,將確保食物供給及進一步推動開發中國家的農業,減少開發中國家因食物存糧降低及糧食價格上升所造成的痛苦。

  糧食是維持人類生命和健康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1996年舉行的「世界糧食高峰會」(World Food Summit),定義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為:「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能實質且有效的獲得充足、安全且營養之糧食,以滿足個人活力健康生活所需的飲食以及糧食偏好」【註10

  消除飢餓亦是聯合國千禧年目標之一,具體指標之一就是在2015年時將遭受飢餓的人數減少一半。然而,2008年的糧食危機造成了食物價格高漲,對部份貧窮國家的人民來說,取得食物更加不易,只好吃得更少,食物的品質也下降。

  為因應嚴重的糧食危機,世界銀行在2008年5月成立「因應全球糧食危機計劃」(Global Food Crisis Response Program, GFRP),提供因為糧食價格高漲受苦的國家立即的援助;2009年4月,世界銀行投注20億美金在GFRP,同時與聯合國針對糧食安全的「高階行動」(High-Level Task Force, HLTF)相結合【註11

  近來雖然國際糧食價格已經有下降的趨勢,但目前糧食價格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例如玉米以及稻米,相較於糧食危機發生前的價格,仍然是高出50%~100%。

  聯合國專家德舒特(Olivier De Schutter)認為,要解決糧食危機並非只有投資在農業上,G-20領袖在2009年7月的會議表示,將投資200億美元在開發中國家的農業,這只是一個起點,還有很多相關的工作,因為一個人對食物的權利並非只是吃飽,而是要對食物具備生產能力,以及能藉由該生產力賺取金錢,以購買其他貨品或服務的能力等權利。他建議應儘快穩定國際糧食市場,以面對未來因為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傷害【註12

四、77國集團要對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是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到地球大氣層所造成的現象,根據許多科學研究結果顯示,此舉已造成地球的溫度上升;氣候變遷近年來造成世界各地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增加,再加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及糧食減產等,都是近來國際上最受注目的問題。幫助開發中國家提高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的能力及進行相關的技術移轉,是77國集團及中國小組在哥本哈根召開之UNFCCC第十五屆締約國大會的共同立場。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造成溫度的上升等自然環境改變,這些改變也顯著影響人類的農業、糧食,與水資源的供應,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比已開發國家更容易受到影響【註13。根據英國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的研究估計,未來六年全球受氣候衝擊的人口將增加54%,即約三億七千五百萬人,而以低海拔島嶼國家和貧窮國家受害嚴重【註14。氣候調適經濟(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ECA)與保險公司的共同研究報告指出,近數十年來,氣候所導致的災情與全球暖化有直接關係,而開發中國家受創將更大【註15。氣候變遷不止造成糧食危機,也使得糧食、能源以及運輸價格升高,營養不良的人數增加,不安全的食物與用水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造成了瘧疾等疾病的增加,連帶也會導致某些區域的社會不穩定【註16

  英國政府認為,開發中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不高,但受到的打擊卻較已開發國家來的嚴重,也就是說,他們對氣候變遷之發生只需負較小的責任,卻要為其帶來的問題付上較多的代價【註17。世界銀行將氣候變遷議題列為優先幫助開發中國家的議題之一;目前聯合國及各國政府因應氣候變遷的處理方式,最主要為兼顧「減緩」(mitigation)─即避免狀況無法管理,以及「調適」(adaptation)─即對於無法避免狀態之管理【註18

  世界銀行「2010世界發展報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指出,開發中國家可以走低碳經濟路線,同時促進發展及降低貧窮,但這需要高所得國家在金錢及技術上的援助。另外,根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氣候變遷調適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指出,為調適氣候變遷,開發中國家在2010-2015年間,每年預計需要700-1,000億美元【註19的經費投入。

五、77國集團要確保水資源

  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中有97.5%是海水,淡水只占2.5%;在淡水水資源中,絕大部分為極地冰山、高山冰河和地下水,適合人類使用的水資源非常有限;隨著全球人口與產業的發展,水資源將日益匱乏。因此,最近十餘年聯合國和相關國際組織都持續關注水資源議題,如何有效利用珍貴的水資源,並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已成為各國必須積極面對的議題。

  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到水資源的供需,開發中國家不但最先受到影響,也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氣候變遷使得水資源的安全議題更加複雜化,海平面的上升造成了海水入侵淡水,影響原本海水流入河口的過程。對開發中國家來說,必須透過建設基礎設施,以滿足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供應國內民生用水及農業、工業用水。因應氣候變遷對水文方面帶來的改變、影響與衝擊,國際組織在援助工作上也都注意到水資源議題的重要性。幫助開發中國家建設水壩等公共建設的同時,也必須協助他們重視環境永續發展。水壩建設等公共建設,除了可儲水及防洪,亦有助經濟發展。然而,倘計畫不當、設計或運作不良,因而改變河川流量或流向,可能對下游生態或是當地社區造成嚴重破壞。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for Nature, WWF)在2006年舉辦的「斯德哥爾摩水資源會議」(Stockholm Water Conference)中,呼籲各國政府提供保育水資源更多協助,避免過度開發,惟有確保淡水之供應係安全且容易取得,方能使數以千計的人民脫離貧窮並享有更好的生活。然而,目前全球僅有12%的國家能有效運用水資源,而現今國際援助多著重於大型的水利建設,很少注意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全球水資源危機已變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全世界約有10億人口無法取得乾淨的淡水,數百萬兒童每年死於藉由水傳染的疾病。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最佳且最經濟的方式是保育並同時復育淡水生態,以維持未來人類的永續發展【註20


註1. Emile Hokayem, “Urgent Calls for Aid Meet New Challenges to its Merits,” The National, (July 15, 2009).

註2. The World Bank, Low-Income Countries Face Long Recovery: Serious Challenges Require More and Better Support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September 2009).

註3. The World Bank Group, Protecting Progress: The Challenge Facing Low-Income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Recession (September 2009).

註4. AusAID, The Global Recession: An Action Plan for the Australian Aid Program (Canberra: AusAID, 2009).

註5. United Nations, Copenhagen Declaration on Social Development, http://www.visionoffice.com/socdev/wssdco-0.htm (last visited at October 28, 2009)

註6. Shaohua Chen and Martin Ravallion, “The Developing World is Poorer than We Thought, But No Less Successful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August 2008).

註7. UNDP,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Global Progress, http://www.undp.org/mdg/basics_ontrack.shtml (last visited at October 7, 2009).

註8. UNDP, MDGs Strategies, http://www.undp.org/poverty/focus_mdg_strategies.shtml (last visited at October 7, 2009).

註9. 綠色和平,「關於糧食危機的常見問題」,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campaigns/food-and-agriculture/food-crisis (最後檢閱於2009年10月7日)

註10. Food security exists when all people at all times have physical and economic access to sufficient, safe and nutritious food to meet their dietary and food preferences for an active and healthy life.

註11. The World Bank, Food Crisis, http://www.worldbank.org/foodcrisis/ (last visited at October. 7, 2009).

註12. “More Must Be Done to Reform Global Food System to Fight Crisis Says UN Expert,” UN News Center (September 18, 2009).

註13. The World Bank, Climate Change & the World Bank, http://beta.worldbank.org/climatechange/overview (last visited at October. 8, 2009).

註14. Oxfam, The Right to Survive: The Humanitarian Challen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ndon: Oxfam International, April 2009).

註15. 黃文正,「減碳若失敗最快2060年地球均溫升高4℃」,中國時報,2009年9月30日。

註16. 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Developing in a Changing Climate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2009).

註17. DFID, Climate Change, http://www.dfid.gov.uk/Global-Issues/How-we-fight-Poverty/Climate-and-Environment/Climate-Change/

註18. The World Bank, Climate Change & the World Bank, http://beta.worldbank.org/climatechange/overview (last visited at October. 8, 2009).

註19. World Bank News,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to Cost US$75-100 Billion a Year (September 30, 2009).

註20. “Protecting the Future of Our Rivers,” WWF(August 25, 2006), http://www.panda.org/about_our_earth/about_freshwater/freshwater_news/?78840/Protecting-the-future-of-our-r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