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直接投資大陸當地化程度對當地績效的影響之研究--以中小企業為例

本研究以台灣直接投資大陸的中小企業的製造業為實証對象,依投資區位演進,選定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中西部內地重點省份的台商,再配合勞動密集到資本密集的投資趨勢,依產業別進行分層隨機抽樣。以大陸台商協會所印製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名錄」為抽樣對象,共寄發600份問卷,回收115份。將回收資料進行相關統計分析,驗證本研究之假設,以了解其因果關係。主要進行策略性網路連結及組織間的相依性與當地資源及市場之互動關係,進而探討當地化程度對其當地績效的影響。其研究結果發現: 一、初期降低成本的全球化策略,以維持國際產業供應鏈的競爭力,轉變為運用當地資源,積極開發內銷市場的當地化策略。 二、WTO的效應在大陸逐漸發酵,台商已逐漸調整經營策略並拓展當地市場。本研究亦發現勞動密集產業較資本密集產業內銷趨緩,主要原因為: 1.初期FDI為勞動密集輕工業,官方為避免國營企業因缺乏競爭力而倒閉,嚴加控制內銷的比例,大陸雖在2001年加入WTO,但目前軟體面,如整體法制、知識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的仍未完善,因此擴展內銷的風險亦較大,因此內銷比例較趨緩。 2.90年代FDI以資本密集產業為主,此為大陸所欠缺與重視的科技能力,且對國營之民生輕工業競爭威脅較小,於是運用「當地市場來交換技術」之策略,迫使企業將技術導入中國,進而提昇科技競爭力,因此內銷比例較高。 三、企業受限於內銷管控與維持產品品質為優先考量,及其外購的「合同核銷」下,較少投入大陸當地的財貨,因此國產化的比例並不高。 四、台商在幹部的甄選上有當地化的趨勢,尤其「中級管理階層」漸為當地人才取代台籍幹部的需求已不若前幾年迫切,造成許多的「台流」。 五、台商在研發有逐漸移轉的趨勢,企業把其核心當地化,是當地深耕的一種宣告。 六、中小企業在大陸,無法像大型企業整合性的進行跨國投資,卻能輕巧彈性取勝,使得中小企業無論投資在哪一種產業,皆能與大型企業一樣獲得良好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