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貿易戰停火期的台灣功課

  在阿根廷舉行的G20高峰會,全球的焦點似乎都集中在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結果是雙方各讓一步,讓中美貿易戰暫時休兵90天。   

  雖然美中仍各執己見,彼此歧見很深,但此次「習川會」至少達成休兵3個月的協議。美方原先對2000億美元大陸商品加徵的關稅,明年1月1日後仍維持在10%,暫不提高到25%。預料對尚未加徵關稅的2670億美元大陸進口品,包括手機、筆記型電腦、鞋類及成衣等,也可望暫時先不加徵關稅。此部分對台商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屬於美國品牌大廠供應鏈的台商,至少未來3個月可暫時免去受波及的風險。

  中國則同意增加對美國農業、工業及能源相關產品的採購,以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目前中國輸美約有500億美元的商品被加課25%的重稅,2000億美元出口品則被加課10%的關稅,雙方同意暫緩實施後續措施,未來3個月的中美談判非常關鍵,最好是能達成停徵懲罰性關稅的共識,讓相關議題回歸正常貿易體制的談判範圍。


  美國期中選舉後,民主黨重新握有眾議院多數,共和黨雖失利但並未潰敗。民主黨雖也傾向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但前提是需降低對美國產業及經濟的衝擊,並非全面引爆烽火。而且目前中國對美國採取關稅報復措施已影響到美國國內產業,因此美國國內目前反彈聲浪也不小。川普為了2020年競選連任,對內宣稱中國已經讓步,願意增加對美國採購,所以先踩個煞車暫時不繼續加碼報復措施。

  貿易戰目前只是暫時停火,未來的發展不確定性仍高,而且由於美國目前經濟情勢不錯,對於進口品需求強勁,單憑中國此種放煙火式增加採購的做法,長期並無助於降低美中貿易失衡。

  但美國最在意的還是中國的技術威脅,包括竊取智慧財產權、政府大量非法補貼、強迫移轉技術,以及透過併購取得先進技術,對於「中國製造2025」計畫更有如芒刺在背。即使未來美中貿易戰力道減弱,但美國對於防範中國獲取技術會更加滴水不漏,包括高科技產品出口到中國的管制、大陸企業在美國的併購行為,以及利用國際組織規範來制裁中國的不當經貿行為等,預期未來雙方在此方面的交鋒會更加白熱化。

  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如何發展,都已凸顯大陸作為海外加工生產基地的風險太高,再加上大陸投資環境的問題,迫使跨國企業開始尋求替代地點,重新安排其國際布局。但另一方面,跨國企業也不會放棄大陸的內需市場,由此所帶動的投資區位移轉、供應鏈重組、營運及行銷模式的變化,台灣均應好好因應,掌握可能的機會。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