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李淳:英國脫歐的短空與長多

  英國公投結果揭曉,確定脫歐。英鎊兌美元匯率跌至31年最低點,首相卡麥隆也已宣布請辭。不確定性帶來的短期波動難以避免,但我們可能更關心長期的影響及效應。


  公投前夕似乎留歐派的支持度上升,但昨天的脫歐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上周記者訪問時,我就投脫歐一票)。英國作為重商主義及資本主義的發源地,對外政策一向將務實(也可稱為現實!)原則發揮到極致;去年不顧美國反對率先加入亞投行就是一例。換言之,對英國而言,意識型態、盟友價值等主觀因素,都比不上客觀上實際利益的計算。


  也因此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關係,是本身利益的考量高於建立統一歐洲的大夢;近年來英國自認受到歐盟的牽絆已經大於利益的情況下,脫歐是非常符合英國風格的結果。例如自2010年開始,英國對非歐盟國家的出口值開始超過對歐盟地區出口;2014年時對歐盟國家的貿易逆差高達610億英鎊,反而對非歐盟國家享有270億英鎊的順差。同時近年英國深受歐債危機、難民配額、東歐勞工搶工作的影響。更深層的影響在歐盟「中央集權化」的趨勢下,對於監管法規、財政治理自主權的喪失衝擊。簡言之,英國認為與歐盟的整合已經走到「弊大於利」,必須忍痛說再見的時候。


  脫歐對英國、歐盟乃至於全球短期內都有巨大成本。本次公投只是脫歐程序的第一步。按照里斯本條約規定,英國與歐盟將有二年的時間針對規定後續互動架構及權利義務關係的「退出協定」進行談判。因而公投結束並無「利空出盡」的效果,反而是進入了二年的不確定期。對此,有以下幾點短長期效應值得注意。


  短期方面,若英國的「退出協定」能維持與歐盟高度的自由貿易及投資關係(如零關稅、投資自由化),卻能擺脫其他牽絆英國的非經貿義務,當然是最佳情境。歐盟對英國享高額貿易順差,有維持自貿關係的利益;但退出協定條件過好,又會增加歐盟其他成員國「脫歐」的聲浪,因而有不確定性。


  其次,脫歐公投某種程度也是對歐元區及歐盟本身治理架構的不信任投票,意味著歐盟的改革壓力也將大增,短期變動勢所難免,進而使全球經濟籠罩陰影。匯率波動及全球經濟變數恐亦將影響台灣的短期經濟表現。特別是今年前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平均為負數,保一大戰需要下半年由負轉正。在英國脫歐可能影響下半年全球經濟的情況下,全年保一的難度驟增。


  但長期而言,英國脫歐反而有正面意義。首先英國的經濟預期會展現更大活力;而歐盟若能藉此契機,改革治理架構使更加合理且降低其他國家脫歐壓力,走出歐債危機後的泥沼。英國及歐盟一向是台灣的主要投資來源及重要市場,此一發展應是好事。


  最後脫歐對台灣也有重要啟示。英國脫歐非但不是拒絕經濟整合,反而是因歐盟洽簽FTA(自由貿易協定)速度過慢連累英國所致,因此對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而言是正面教材。最重要的是海島小國唯有客觀的面對自己,以「務實主義」為基礎,減少情緒性思維,並瞭解短期成本及長期利益的區別,才是可持續的生存之道。


作者: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2016-06-25/經濟日報/A4版/英國脫歐政府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