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國際交流】「2015年經濟自由度報告-深化臺美經貿關係暨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研討會重點彙整



  「傳統基金會」於本(2015)年1月27日於華府發表「2015經濟自由度報告」,並於2月10日與本中心於台北舉辦第一場海外發表會。

  本次研討會分為兩部分:上半場為傳統基金會貿易暨經濟中心主任Terry MILLER及資深政策分析師Anthony KIM發表「2015年經濟自由度報告」,亞洲華爾街日報社論版主編Hugo RESTALL發表本年度報告結果,而下半場則由本院吳中書院長主持,邀請傳統基金會代表與我國專家共同針對「深化臺美經貿關係暨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前景與契機」進行與談。本次邀請到產、官、學界代表包括台北市美國商會吳王小珍執行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梁國新董事長、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曾永光副總談判代表、台灣金融研訓院鄭貞茂院長、國家發展委員會法制協調中心羅清榮主任。本文紀錄「深化臺美經貿關係暨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前景與契機」論壇,依照與談人之發言先後順序做重點統整。

台北市美國商會 Andrea WU執行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王煜翔、陳孟君分析師 紀錄



  美國商會是規模龐大歷史悠久、代表在臺美國企業界的利益團體,擁有千餘名會員、代表超過5百多家公司企業。美國商會在臺的任務主要為代表美商利益,每年發表「臺灣白皮書」對臺灣的經濟及產業政策提供「建言」,包含推動貿易自由化,解除國家管制等等。同時,美國商會運用「臺灣白皮書」作為說帖,為商會向華府當局說明對台經貿政策之重要依據。本次研討會討論臺灣在經貿自由度評比上的亮眼表現,必將成為我們美國商會下次向華府當局進行經貿議題遊說的重點之一。

  美國商會成立於民國40年(1951),隨著臺美關係的發展逐漸成長茁壯。Andrea Wu強調,美國商會是一個與臺灣利益一致的商會組織,相信美國商會所關心的議題,也和臺灣社會廣大民眾所關切的議題相吻合。在今(2015)年度美國商會所作的臺灣經商環境調查中,多數受調查會員指出,臺灣具有良好經商環境與法規制度,更重要的,臺灣的生活水準受到外籍人士的肯定。

  然而,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會員普遍關切的問題。例如,官僚政治所導致的行政不中立或不確定性,包括政府部門解釋意見的前後矛盾、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決策協調,或是不同行政部門之間欠缺溝通協調等。其次,人力資源供需失衡,導致很多企業尋找不到適當的人才,也會限制外國企業在臺從事經營活動。

  關於臺灣是否有能力達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樣高水準的經貿自由化協定此一問題,有近七成會員認為臺灣當然有能力達到TPP的開放要求。同時,有83%的會員認為臺灣有必要致力於加入TPP此一目標,主要理由包括:臺灣為一出口導向國家,若是未能順利加入TPP,包括關稅、資金運用等問題將有可能加速國內產業外移。

  由此觀之,為了強化臺灣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臺灣政府必須在法規鬆綁與行政效能上再加把勁。在過去一年裡,許多政府部門完成了重要的法規改革,包括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等。然而,政府致力於推動法規鬆綁與加入TPP的努力,在即將來臨的大選年度是否會受到影響,這是許多美國商會成員近來所關注的焦點。美國商會期望臺灣政府能夠在這方面展現更強烈的改革企圖心。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商會掌握華府方面的立場,預料TPP可能在未來的數個月之內完成談判,臺灣應該把握第一輪談判結束重啟大門的時間點,展現臺灣加入TPP的能力與決心。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梁國新董事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陳逸潔分析師 紀錄



  很榮幸能出席這場研討會,參與「深化臺美經貿關係暨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前景與契機」的討論。依據傳統基金會先前的詳盡報告,很高興我國政府改善經濟自由度的努力受到肯定,此成果不僅有助於促進貿易自由化且能提升所有居民的整體生活水準。

  我要特別謝謝美國商會為促進臺美經貿關係的努力,尤其個人樂見美國商會近期公布的2015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指出有68%的受訪會員企業認為臺灣可以符合TPP的高標準,且有高達八成的受訪會員企業認為臺灣應加入TPP,這可說是臺灣國內外商界的普遍共識。

  就臺美雙邊關係來看,近年美國是臺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排在中國大陸與日本之後,且在2014年美國更一舉超過日本,成為我國第二大商業貿易夥伴。而就美國角度來看,在2013年臺灣是美國第12大貿易夥伴,此就臺灣的人口規模、土地大小而言,已是相當不容易的表現,甚至在2014年臺灣進一步超越印度等成為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這是臺灣國內外商界共同努力的成果。

  臺美除了有堅實的貿易關係外,在經濟、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各方面亦有緊密的聯繫,尤其臺灣在經濟、政治體系等各方面具有與美國相似的價值觀,故臺灣對於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地位應能有所貢獻。

  當我們提到FTA,我們通常聽到的意見是我們不僅要研究FTA對外部市場(External market)的影響,更應先增進自身的能力,只有當我們有很強的產業,我們才能走出去,才能更有效率的進入出口市場,但在現今的商業世界,我們若沒有取得北美、歐盟及日本等市場進入機會,在缺少這些潛在的出口市場收益誘因下,就不會有企業想在臺灣投資,不會在臺灣設廠、研發等,故面對貿易自由化,我們應同時進行這兩件事,提升產業競爭力,並且爭取更優惠的市場進入機會。此外,FTA除了為簽署FTA成員帶來貿易創造效果外,亦會對非FTA成員國造成貿易移轉效果,且其對投資也有相同影響,尤其是投資移轉效果,這從臺灣這些年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外,外人投資相對減少的現況便可得知,當投資人認為臺灣沒有經濟前景時,就會減少對臺灣的投資。

  最後,希望美國能支持臺灣以第二輪新成員身份加入TPP,尤其在我國政府的努力下,臺灣已做好加入TPP的準備,臺灣能符合TPP所要求的高標準。我們亦很感激許多美國商界及國會朋友的支持,尤其有52位參議員聯名致函歐巴馬總統,肯定我國對參與TPP的期望,並促請歐巴馬總統持續擴大與我國對話,而我亦曾隨團訪問華盛頓與紐約,在拜訪許多不同的政商人士後,其皆認為臺灣不能被排除在TPP之外,因此基於這些正面的回應,期待臺灣能有美國的支持,得以加入TPP。

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 曾永光副總談判代表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蘇怡文分析師 紀錄



  首先,感謝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所舉辦的2015自由經濟度報告發表會,我認為這是對於臺灣在過去幾年致力於經濟開放的一種認同。今天我主要針對三大部分發表看法:第一,貿易對臺灣經濟發展之重要性;第二,深化臺美經濟關係;第三,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在貿易對臺灣經濟發展之重要性方面,臺灣是一個小島國家,國內市場相對有限且和自然資源缺乏,因此經濟成長一直依賴於對外貿易,必須積極拓展國外市場。過去二十年間,臺灣的外貿依存度達到最大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0%,而鄰近的韓國和日本的外貿依存度,僅分別達到80%和20-30%。由此可看出,貿易自由化成為臺灣當務之急必須要走的路。過去藉由外資引進的資金和技術,創造了臺灣的經濟奇蹟,儘管貿易自由化已使商品的關稅有所降低,但是非關稅貿易障礙已經日益成為貿易的重要課題。如果一個國家要進一步發展其經濟,就必須修改國內法規,使經濟進一步自由化,在這方面臺灣不僅沒有例外,還必須做得更多,以避免讓貿易這條重要命脈有所萎縮。而臺灣經濟自由度的排名提高,即為證明政府在自由化和強化經濟所做的努力。

  在不斷深化臺美經濟關係方面,臺灣和美國是長期盟友,彼此共享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等共同的核心價值,如何加強兩國之間的關係,一直被視為是我國的首要任務。2014年美國成為臺灣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顯示兩國經貿關係日益增強。從貿易政策的角度來看,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是兩國在貿易與經濟方面最重要的溝通和協商平台,臺北美國商會高度讚揚其所發揮的效力,最近一次會議於2014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TIFA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包括智慧財產權、藥品、醫療器材、TBT等其對臺灣提高貿易自由化程度,具有相當程度的貢獻。此外,在過去幾十年裡,兩國企業已經發展出一套強大的供應鏈關係,進入21世紀網路和創新經濟的時代,勞動力和競爭模式的傳統的國際分工已顯著改變,因此兩國應在過去的基礎上,透過在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關係經驗,共同研發和創新。為此,2012年兩國共同成立了「美臺工業合作促進辦公室」(US-Taiw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Promotion Office),以美國的創新能力結合臺灣的競爭優勢,促進產業快速商業化。未來,我們期許仍然透過這種協調和戰略的努力,攜手共創雙贏的局面。

  在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特別是TPP)方面,正如前述,擴大貿易/市場對臺灣經濟發展很重要,如果臺灣能夠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一部分,將意味著我們能有更大的市場,從而更好的經濟發展。前兩天美國商務部次長塞里格(Stefan Selig)表示,「美國對於臺灣參與第二輪TPP談判的立場並沒有改變,美國歡迎每一位能夠應付高標準的TPP的參與者」。由於TPA可能在2015年獲得批准,也因此TPP可能結束,這意味著今年是臺灣的關鍵一年,我們將更加努力成為第二輪TPP談判的一員,我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之窗。美國是TPP中最強的成員國,獲得其支持,對臺灣來說絕對至關重要,我們將持續爭取美國的幫助,也會同時遊說其他成員國的支持。

台灣金融研訓院 鄭貞茂院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李宜靜分析師 紀錄



  2015年經濟自由度報告,臺灣於186個國家中排名第14,較去年進步3名。然而據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料顯示,經濟自由度比較高的國家,通常國民所得比較高,繁榮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等各項指數排名都比較前面,雖然臺灣過去5年經濟自由度排名大幅提升,但民眾對政府經濟政策信心卻在持續下降,突顯經濟表現良好但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造成一般民眾對經濟政策的失望。

  經濟自由度是依據法治、政府管制、監管效能與開放市場等4項來評估,臺灣各項指標之中,惟勞動自由度低於全球平均。勞動自由度意指企業及勞工擁有經濟決策的自由,例如勞工可自由選擇工作地點、企業可決定薪資給付額,最終由市場供需決定。每個國家都有既存的勞動政策,臺灣有最低薪資限制,外國企業亦抱怨臺灣勞動法規之規範形成企業雇用跨國籍人才之限制。然而經濟自由有其代價,高度開放的自由市場必伴隨高度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高風險,臺灣企業是否可以忍受、是否有能力應對。

  TPP為兼具深度與廣度的FTA,不僅包括產業的市場開放,甚至較為強調體現政府行政程序與思維的法規調和,因此討論之議題通常為國營事業,然而目前國內觀點聚焦於產業之利弊得失。以國營企業而言,中國大陸的國企都是政府掌控,其影響許多經濟的正常運作,中國大陸在此的經濟自由度較低,臺灣國營占GDP比重持續下降,從另一角度來看便是經濟自由度提升。以食安為例,臺灣以加強後續查核因應,美國處理方式則偏向事件源頭,關切食物的安全檢查程序、過程是否有疏失,這就是臺美政府行政思維的差異,臺美之間牛肉及豬肉爭議肇因於此,美國認為臺灣針對美牛有特別處置,並非適用所有肉類的安全檢查程序。

  因此臺灣欲加入TPP等協定,對民眾傳達FTA的資訊應包括國際規則的運作,重點應是各國政府的思惟,而非僅是產業的利弊分析,避免陷入利弊得失的相互爭辯,如此一來較可凝聚共識,否則國內意見分歧,不論政府有何作為,民眾都不信賴。

  中國大陸有中等收入陷阱,即所得達到一定程度,要再持續高度成長不太可能,除非進行經濟結構改變。臺灣經濟自由度排名14,也要注意經濟自由度的陷阱,未來經濟自由度上升幅度將開始變緩。臺灣於部分經濟自由度指標分數較低,如銀行金融及投資自由度有待改進,然而許多方面並未納入自由度指標考量,如:法規環境、智慧財產權、反貪腐等,臺灣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國家發展委員會法制協調中心 羅清榮主任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林長慶分析師 紀錄



  為因應今日國際研討會主題,因此準備「臺灣自由化與國際化之努力」之簡報來向各位報告。在2014年元旦時,馬總統的演講提及有關我國法規環境須與國際慣例接軌,並持續努力且欲準備加入TPP與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之談判,使TPP與RCEP成員國瞭解到我國在市場開放與國際化之努力。對此,行政院在2014年元月15日的行政事務會議中表示,須增強我國良好規範之實踐,使臺灣能有更好的狀態來準備加入TPP與RCEP。目前我國聚焦兩項來進行,一為從自由貿易協定中所產生之問題;二為外國與國內商會之建議,如台北市美國商會、台北市歐洲商務協會等。在第二項中的這些建議,國家發展委員會係欲藉由增進協調及依循政府的政策來促使與國際規範接軌;並由副院長來協調政府相關單位且解決尚未解決之問題。

  有關回應外國與國內商會建議之立場及白皮書方面,我國在2014年1至6月已檢討及協調政府單位來回應台北市美國商會於2013年提出之議題。2014年1至7月也檢討及協調政府單位來回應台北市歐洲商務協會於2014年提出及台北市日本工商會於2013年提出之議題。自7月起,則是檢討及協調政府單位來回應台北市美國商會於2014年提出、中華民國工業總會於2014年提出、台北市歐洲商務協會於2015年提出及台北市日本工商會於2014年提出之相關議題。

  自去(2014)年起,行政院院長責成國家發展委員會作為跨部會監管改革協調之辦公室,並積極努力展開協調。其中包括全面性盤點,及現行法律、規範的逐一項目檢討,期能採取一套更好的監管方法來改善我國商業環境,俾利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在現行法律與規範逐一項目檢討中,我們檢討每一項目及國內外各商會之建議,將類型分為已辦理、需召開協調會議、及不滿意須立即採取行動三類,這些都由國家發展委員會進行內部部會間的協調,最後研析這些建議並提出初步回應,且針對問題提供第三方之意見,以及將內部部會間之會議作為協調之平台。在經過29場協調會議後完成了許多重要性之結果,其中涵蓋了製藥、醫療設備、銀行、零售等領域。

  在我國做出這些監管改革後,已有包括台北市歐洲商務協會、台北市美國商會及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等都表示讚許,特別是台北市美國商會說明,我國的監管改革涵蓋範圍廣泛,且有越來越多台北市美國商會長期以來白皮書提及的問題也開始受到前所未有之關注,在某些情況下已有顯著之突破。因此,我國應敦促美國在其雙邊談判上,優先與我國展開雙邊投資協議,也應支持我國儘速加入TPP。

  在結論方面,未來我國仍有更多監管工作須進行改革,透過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積極協調,促使我國規範能與國際接軌,也期我國與美國雙邊能有更良好之發展。

傳統基金會貿易暨經濟中心主任Terry MILLER大使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許裕佳分析師 紀錄



  首先,Miller大使強調美國與臺灣間有著長期、強烈的友好關係,而臺美關係以「夥伴(friend)」來形容應最為恰當,如雙方將彼此視為夥伴,則可發現基本上臺美之間是互利互補的關係,許多問題在「夥伴」關係的框架下,皆可迎刃而解。

  其次,美國與臺灣之間有深厚的經濟關係。兩國人民透過經貿、社會等各層面的往來,交流相當熱絡。雙方需共同重視的課題是,確保臺美關係不受到外來勢力(outside parties)的干擾,而為了抵抗此種壓力,臺美應繼續深化雙邊關係。或許,TPP即是一種強化臺美關係的方法(avenue),美國對於臺灣有意參與TPP表示歡迎,且美國內部也有許多支持臺灣盡早加入TPP的聲音。雖然臺美之間仍若干爭議未解,如豬肉問題,但Terry認為雙方作為朋友,無論是豬肉或是TPP應可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

  最後,Miller大使再次樂觀表示,臺美之間已經建立起的友好關係是兩國未來進一步密切合作的基礎。

傳統基金會貿易暨經濟中心資深政策分析師 Anthony KIM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張耕維輔佐研究員 紀錄



  承Miller大使所言,傳統基金會此次來到臺灣的目的便是希望能夠深化臺美間的貿易夥伴關係。而在談到TPP的部分,站在美國的立場,自然是希望臺灣能夠順利參與TPP,成為協定中的一員。當然,美方也瞭解,在準備參與TPP的過程中,將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與經濟體質調整,這將會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回到本次《2015年經濟自由度報告》的內容,從報告中相信大家不難發現,臺灣在經貿政策的調整上著墨甚多,而且成果顯著。當然,經貿政策體質調整的結果仍須待時間證明其對於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及益處。但值得深思的是,若臺灣的經貿政策停滯不前、墨守成規,則又將對臺灣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更有甚者,若是臺灣與美國間的經貿交流因而漸行漸遠,對於臺灣將是百害而無一利。

  就實際面而言,在地球村的概念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離群而居、自我封閉。基於這樣的想法,傳統基金會自1995年以來,年年與華爾街日報共同編纂出版《經濟自由度報告》,期待透過提供各國完整的體質分析及政策建議,鼓勵大家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經貿自由化所產生的問題,同時共同尋求解決之道,進而更同建構自由經濟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