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要議題評析(月報)

RTA/各國情勢分析:印度推動FTA進展緩慢

發展動態

印度政府表示,目前部分FTA使印度從夥伴國的進口增加,但印度出口表現卻停滯不前,導致貿易逆差。印度政府正在檢視現有FTA對印度經濟之影響,故短期內印度將不會啟動與美國、澳洲、加拿大、以色列及歐盟等其他國家的FTA談判。

印度政府決定暫時擱置所有正在進行的FTA談判,直到其貿易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rade)完成檢視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韓國等現有雙邊FTA對印度經濟之影響。貿易委員會於2015年成立,係由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擔任主席,而此項任務沒有設定截止日期。

美國和印度自2013年開始討論FTA事宜,印度政府擔心與美國簽訂FTA,美國可能會要求印度採納更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及環境和勞工標準。但另一方面,印度亦積極尋求加入亞太經濟合作論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並敦促美國支持其申請加入APEC

【主要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Trade Daily2016212日】

重點評析

印度擁有12.8億人口及龐大內需市場,近年經濟快速成長,尤其在2015年下半年首次經濟成長率超越中國大陸後,更被全球視為國際間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重大新興市場。然印度雖自1991年以來實施「東望政策」,自此開啟自由化與經濟改革,惟迄至目前仍未真心仿效東亞國家熱衷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的政策,以致經常在重要經濟整合倡議中缺席。目前印度雖參與東協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之談判,但態度依然保守,因此未來在RCEP下的市場開放程度也將十分有限。

印度與歐盟FTA談判自20076月展開,截至20135月宣告停擺前,計已進行16回合談判。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45月上任後,國際社會原本期待莫迪新政將帶來新氣象,印度與歐盟亦原擬在8月恢復已延宕多時的FTA談判,然因歐盟執委會在8月間,以印度製造藥廠操作臨床實驗報告為理由,宣布禁止印度生技公司GVK BIOSCIENCES製造逾700項學名藥品進口與販售,隨後莫迪政府宣布暫緩8月談判,直至今(2016)年1月雙方始重啟談判。

印度與歐盟談判的FTA正式名稱為「擴大貿易暨投資協定」(Broadbased Investment and Trade Agreement, BITA),由其名稱可知,雖然歐盟希望討論眾多經貿及其相關議題,但印度志在降低印度產品出口歐盟市場的市場進入障礙,以及擴大吸引歐盟投資,對其他所謂「21世紀新興議題」並無興趣。截至目前,雙方雖宣稱已討論多數談判議題,但有關歐洲汽車進口關稅、自然人移動等議題,仍陷膠著,歐盟亦要求調降紅酒、烈酒、乳製品等產品關稅、加強資通訊產業之資訊安全、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等。

今年1月雙方重啟談判後,雖各自釋放正面進展的訊息,並宣布印歐高峰會議可望在年召開,距離上次2002年峰會召開已逾10年。然因印度國內經濟問題原已複雜難解,再加上其施政難以預測,例如印度政府頃在今年2月宣布禁止進口瑞士食品大廠雀巢公司(Nestle)生產五款美極(Maggi)麵品,為期5個月,被視為是報復歐盟禁止印度學名藥進口的反制行為。因此,雙方BITA談判何時能順利完成,恐難有樂觀的預期。

印度自1990年代起實行自由化經濟政策,經濟表現備受矚目,尤其印度中產階級日漸興起,預估至2016年中產階級人數達26,700萬人,更使印度國內消費及購買力大量提升。自19914月至20159月間,為印度GDP成長最快速時期,除少數年度外,許多年份的成長率甚至達10%以上。20145月莫迪總理執政後,在2014-2015會計年(每年4月至隔年3月)交出第一年的成績單,經濟成長率回復至7.3%的水準,再加上對外貿易、工業產出、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等表現均高於預期,因此重燃各界對印度經濟前景的信心。

不過,自2010年以後,因印度的內部電力短缺及財經法案審查進度提案延宕等因素,導致外資卻步,外人投資速度趨緩,經濟成長速度更明顯遲滯,為近年印度經濟表現最「黯淡」的時期。如何擴大及持續吸引外資進入印度,此刻恐是莫迪政府最大的難題。

近年來,印度亦逐漸開始與他國洽簽FTA,截至2015年,已與智利、阿富汗、南錐共同市場(MERCOSUR)、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分別簽署FTA。其中,《印度-韓國全面性經濟夥伴協定》(India-Kore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於2008年達成共識後,已自201011日正式生效。《日本─印度全面性經濟夥伴協定》(Japan-Indi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則於20112月簽署,於隔年8月生效實施。不過,如檢視其內容,可發現印度承諾之市場開放程度僅介於八至九成間,距離高標準FTA尚有一段距離。另外,印度與中國大陸推動FTA的始點雖早,雙方於20036月即宣布將展開簽署FTA之研議工作,但後因印度國內反對聲浪、兩國複雜的政治因素,以及日漸高升的貿易摩擦等,此後遲遲未開展FTA談判。目前,中、印兩國在RCEP談判下,印度亦僅同意對中國大陸取消42.5%的產品關稅,顯示印度對開放市場極端保守。

歐盟欲與印度簽署BITA,雙方恐先解決印度農產品與學名藥進口歐盟問題。近年印度宣稱對歐盟出口農產品屢遭歐盟檢驗檢疫規定阻擋,印度積極發展生技與醫藥產品出口又因歐盟規定受挫,自然心生不滿。印度早自1980年代即提出生物科技發展產業的長期計畫,加強在免疫、基因和傳染病研究等領域的能力建設,確立生物科技產業為國家發展目標之一。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再加上生技藥品的研發時程長,較不受私人創投所青睞,促成生技學名藥成為印度生技製藥產業的明星。印度藥品部挾著在學名藥發展上的產業經驗與優勢於2010年訂下國家產業發展目標,預計在2020年前成為全球平價生技藥品生產的領導國家。GVK BIOSCIENCES生產學名藥在歐盟遭到禁售,勢必衝擊印度製藥產業,也成為雙方FTA談判的重大路障。(徐遵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