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大量外資流入東南亞,使得東協國家缺工與專業人才不足問題更加雪上加霜,我國在當地廠商早已叫苦連天。近年日、韓等國更紛紛加大政策力道,投入搶奪東協人才大戰,不僅對台商深耕東協造成深遠的影響,也將衝擊我國實施新南向政策的成效。
在東協國家缺工與缺人才問題中,一般低階勞工可經由引進移工及生產自動化而稍紓解,如馬來西亞、泰國均放寬移工限制,但大多數東協國家原本即出現的產業或專業人力不足的問題,現在更因外資進駐、供應鏈變動及產業升級等因素,以致製造業與服務業均出現產業、技術、管理等各方面人才荒。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評估現在與未來數年將出現軟體工程師、資通訊人才、電機與機械、金融、物流、零售、貿易、法律與管理等大量人才缺口。此外,由於薪資不斷調高、與外商搶奪人才,以及本地優秀人才外流至海外等因素,使得東協台商當前正面對空前嚴重的人才荒。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東協國家中,除新加坡超過六成勞動力從事高階技能工作外,馬來西亞不足三成,其餘如泰國、印尼、越南則僅在一成上下,百分之十點七,大致約在一成左右。此外,東協國家人口紅利逐漸消退,新加坡和泰國已進入「高齡社會」,越南和馬來西亞老年人口已超過百分之七,邁入「高齡化社會」,連最大人口國印尼也預計在數年後開始老化。此外,如依據「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衡量東協人力資本,東協主要國家雖在「培育人才」的表現不錯,但在「吸引人才」與「保留人才」的國際評比不佳,亦即不易從外國引進人才且本土優秀人才外流,都在在影響企業攬才成效。
由於東協已成為重要亞洲工廠,近年日、韓擴大與東協國家合作培養人才,兩國均透過政府援外機構,以政府開發援助(ODA)方式在東協培育下一代領導人才與科技、產業創新等人才。如日本與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共同成立日越大學 ,合作培養跨學科人才,及在泰國設立高等專門學校,培育各產業所需工程師。韓國除亦以ODA方式與東協合作外,韓國企業則與越南工商部合作辦理生產與品質改進培訓計畫,近兩年則鎖定通訊、電信網路、模具開發與製作等產業,進行研發與培訓合作。
日、韓在東協爭奪人才大戰早已開打,且已成效漸現,如日本積極引進越南「技能實習生」與「特定技能者」,我國卻因新南向政策無法有效結合援外政策、勞動、教育與移民政策等限制,以致已落在競爭對手後。鑒於人才養成不易,已成「稀缺資源」,我國應重新檢視新南向政策,加入擴大培育及吸引東協人才的政策與做法,包括結合援外政策、鼓勵教育與職訓機構進軍東協設立培訓中心、協助與整合我國企業與東協知名大學合作執行培訓計畫,以及擴大留用東協在台灣留學生及技術勞工等。
作者:徐遵慈/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聯合報/A14版/民意論壇/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