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最新消息

各界保守看待泰國新政府重啟克拉陸橋計畫

  泰國新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於去(2023)年8月上任後,為吸引投資和重振泰國經濟,決定重啟克拉陸橋(land bridge)計畫做為因應對策。惟各界對於開鑿克拉運河仍有疑慮,因此普遍對此計畫抱持保守的態度。

  觀諸克拉運河開鑿計畫之沿革,自17世紀末以來,泰國內部對於在該國南部克拉地峽(Kra Isthmus)開鑿運河一事一直有所爭論,而遲遲沒有下文的原因在於建設成本過高、工程充滿挑戰以及缺乏經濟可行性等。後雖於2005年時任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曾提出建造一座橫跨克拉地峽的陸橋計畫,但因發生軍事政變使得該計畫無疾而終。

  賽塔總理認為,克拉陸橋可以解決麻六甲海峽(Straits of Malacca)日益擁擠的問題,透過該陸橋可節省三到四天的航行時間,降低15%的運輸成本。此外,建設克拉陸橋可為泰國帶來1.3兆泰銖(3,70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使經濟成長率提升1.5%,並創造28萬個就業機會,實對於泰國南部經濟之發展具有正面意義。尤有甚者,克拉陸橋將使泰國成為東南亞供應鏈的核心。

  細究克拉陸橋計畫,泰國政府將在鄰近泰國灣(Gulf of Thailand)的春蓬府(Chumphon Province)和鄰近安達曼海(Andaman Sea)的拉廊府(Ranong Province)建設深水港,並以9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鐵路和管道相連。並且,運送來自東北亞貨物的船隻將會在春蓬港卸貨,再用卡車和火車運往拉廊,同時,滿載來自西亞和歐洲貨物的船隻也會以同樣模式,在拉廊港卸貨後運往春蓬。

  克拉陸橋計畫雖然根據賽塔政府的規劃有其正面意義,但是如同過去各界對於開鑿克拉運河提出的質疑,該計畫也面臨經濟可行性低、環境問題和地緣政治複雜等考驗。在經濟可行性上,論者認為若業者選擇改經由克拉陸橋運輸,實則舟車勞頓,並未減少成本,同時亦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損害泰國南部的旅遊業和漁業。另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假如中國大陸為這個計畫買單,泰國必將捲入中美競逐的漩渦中,而美國、中國大陸和日本到目前為止並未給予承諾,也尚無航運業巨頭表態支持。綜此,若賽塔總理欲在2030年前完成克拉陸橋計畫,恐怕有其難度。

  雖然主要國家對於該計畫尚未表達看法,但是新加坡政府卻已對該計畫開始展開因應對策,實乃因星國長期坐擁麻六甲海峽,是當前全球第二繁忙的貨櫃港,克拉陸橋將可能使其失去既有利益。去年新加坡交通部官員在接受國會質詢時表示,克拉陸橋標榜的雙重運輸模式會增加運輸成本,為此,目前星國政府正致力於改善港口的連結性、生產力和效率,例如逐漸擴大星國西側新建的大士巨型港(Tuas Mega Port)之吞吐量。

  另外,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SEAS)資深研究員斯托里(Ian Storey)指出,賽塔總理的政治前景不明,其被認為只是在為現任為泰黨(Pheu Thai Party)黨魁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鋪路;換言之,倘若泰國在未來幾年內更換新總理,克拉陸橋計畫可能隨之沉寂,但是推動克拉地峽成為交通樞紐的目標絕不會因此停止。

【由鐘雲曦報導,取材自Channel NewsAsia,2024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