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今(2023)年9月13日宣布,將針對中國大陸進口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其主張,中國大陸車廠獲得政府巨額補貼後,利用削價競爭搶占全球市場,已經嚴重損害歐洲車廠的利益。
事實上,歐盟在法國等會員國的要求下,已於數月前即展開是否啟動反補貼調查的內部討論;同時,歐盟亦在今年G20峰會期間,透過雙邊會談正式向中國大陸表達對其電動車補貼行為的擔憂。歐盟官員指出,中國大陸政府向其國內電動車產業提供補貼,允許車廠以低於歐洲競爭對手20%的價格銷售其產品,令歐洲同類產品處於競爭劣勢。根據德國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所做的統計,自中國大陸進口的電動車占去年歐盟境內電動車銷售總量的8%,並預計在2025年增至15%,顯示出中國大陸電動車正在歐洲市場快速擴張。
依據現行歐盟反補貼法規(Regulation (EU) 2016/1037)之規定,反補貼調查約需耗時13個月。具體程序為歐盟執委會須在調查期間內,向利害關係人(interested parties)透過問卷(questionnaires)方式,要求其提供資訊,以瞭解補貼及產業受損情形;同時,執委會得視情況,進一步要求會員國政府對其進口商、貿易商和相關廠商進行檢查(inspections)或調查(investigations),並且在第三國政府及相關企業同意下,赴第三國進行調查。原則上,歐盟執委會須於啟動調查後的9個月內公布初步調查結果,並得對自中國大陸進口的電動車課徵暫時性關稅(provisional duties),且為期最多4個月。在此段時間內,倘歐盟與中國大陸未能就解決方案達成共識,歐盟執委會將於4個月後正式公布實施「確定反補貼稅」(definitive countervailing duty)。
目前歐盟會員國及利害關係人對歐盟執委會的決定看法不一,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與法國經濟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皆表示歡迎,強調歐盟必須反擊以展示其捍衛經濟利益的決心,重申歐中經貿合作須以公平競爭為前提;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ACEA)也發表聲明,表示對於歐盟承認全球汽車市場存在市場扭曲行為立場之肯定。反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VDA)警告歐盟此舉可能招致中國大陸報復,而德國業者將首當其衝。
中國大陸對於上述決定表示,歐盟此舉為貿易保護行為,將干擾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以及對歐中經貿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由林卓元綜合報導,Financial Times,2023年9月13、14日;EURATIV,2023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