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政府為配合歐盟的氣候政策,於今(2022)年6月底在內閣表決通過,將頒布新的減氮政策,明定全國在2030年前須減少排放50%的氮和氨等污染氣體,其他如農業等特定區域須減排70%,尤其荷蘭境內的歐盟自然保護區(Natura 2000)的氮與氨減排更是需要達到95%,地方政府也要在一年內制定達成減排目標的相關計畫。新的減氮政策上路也意味著荷蘭的農業將受到衝擊,農民的生計亦蒙受重大的損失,因該等氣體的排放大多數來自畜牧業,在該政策的實施下,農民勢必得在畜養的家畜數目上進行減量,農牧地也會受到政府管制。因此,荷蘭農民紛紛進行大規模抗議,在7月集結農業機械與卡車等圍堵國內主要超市之入口,以及荷蘭與德國的邊境要道以示抗議。
然而,荷蘭農民針對氮排放進行的大規模抗議已非首次,2019年荷蘭政府就已對氮排放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原因在於根據荷蘭公共衛生與環境研究院(Rijksinstituut voor Volksgezondheid en Milieu, RIVM)的調查,其境內之歐盟自然保護區(Natura 2000)有高達78%的氮沉積,面臨氮沉積過高的環境危機,故政府推動管制措施,包含變更對原有建造家畜場所之補助、要求減少動物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以及要求重新制定動物糞肥的處置方式等;然而農民認為此舉不僅讓生產成本增加,又無利潤可言,進而上街圍堵市政府與連鎖超市龍頭(Albert Heijn)的配銷中心,以表示不滿。荷蘭溫室園藝業及其公協會(LTO Nederland)統計,新的減氮政策將額外造成農民1萬至2萬歐元的成本。農業為荷蘭的重要產業,儘管伴隨著排放環境污染氣體的代價,去(2021)年出口總額仍近一千一百億美元,荷蘭減氮政策也成為環境保護以及經濟利益之間的取捨。
農民的大規模抗議行動越演越烈,位於荷蘭北部弗里斯蘭省(Friesland)的警方更是開火示警持續跨越封鎖線的抗議群眾;抗議行動也延燒至荷蘭以外的國家,德國、西班牙、波蘭、義大利農民皆苦於肥料燃料成本的增加,以及通膨嚴重的影響,亦響應荷蘭農民而紛紛走上街頭,圍堵交通要道示威抗議。此外,氮沉積過量的情形其實不只存在於荷蘭,其他歐洲國家亦有類似的狀況,因此歐盟氣候政策的訂定以及歐洲國家政府與農民之間的協商,將成為農民大規模抗議的緊張情勢是否得以控制的一大關鍵。
【由蘇君哲綜合報導,DW,7月14日;NL Times,202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