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WTO議題 / WTO之運作 / 貨品貿易 / 農業 / 研究評析

【轉載】日本加入TPP對農業之影響與因應

  2013年3月15日傍晚,日本安倍晉三首相於在首相官邸舉行記者會,正式表明加入以高度貿易自由化為目標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簡稱TPP)之交涉活動,引起台灣的高度關切。事實上,無論是馬英九總統或者是甫上任行政院院長的江宜樺先生,皆表示希望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等排除既有貿易障礙之措施,來與加入TPP做接軌,進而帶動國內產業發展之國際商機。

  TPP經常被視為「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以及「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EPA)的進化版協定,堪稱是一種毫無國別制度障礙的自由經貿協定,內容除了貨品與服務貿易之外,亦包括衛生檢疫、政府採購、電子商務、能源環境、勞動規範,以及醫療保險等各種制度面的開放協定,希望藉此活絡參加會員國之間貿易以及制度面合作,創造參加會員國區域內的產業發展榮景。

  由於加入TPP之後,不容許有任何規避開放的「聖域」品項或制度規範,因此對於參加會員國相對弱勢之產業將造成負面衝擊。對於自然資源與農業土地面積條件相對不足的日本或台灣,被視為糧食安全防線的農業其貨品貿易及法令規範開放與否,將是爭論的焦點。

  日本在加入TPP之時,如何保障農業生存發展機會,是否有解決之道,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而日本加入TPP的歷程與因應經驗,亦可作為台灣未來加入TPP之參考啟示。

日本加入TPP的歷程與紛爭

  日本參加TPP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10月8日當時菅直人首相在APEC的演講內容,他提到日本應該加速檢討參加TPP的可能性,而TPP更是達成「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圈」(FTAAP)的重要過程。隔年上任的日本野田佳彥首相,也於2011年11月9日的美日國際會談中,表明日本將加入TPP的貿易政策方向,更引發日本國內各界正反兩面意見,特別是受到高關稅保護之農業,更引起JA(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等農業團體的抗議。

  日本政府部會間也不同調。依日本內閣府利用GTAP模型試算結果指出,日本若加入TPP,未來十年間GDP將增加2.4~3.2兆日圓,對實質GDP成長率將貢獻0.48~0.65%(圖1)。經濟產業省的數據為,相較於日本加入TPP的情況,日本不加入TPP將使GDP減少10.5兆日圓及減少81.2萬的雇用人口(日本不加入TPP,但韓國與美國、中國及歐盟簽定FTA的前提條件下)。然而,農林水產省則指出,若加入TPP,日本農業將產生11.6兆日圓的損失,且農業雇用人口將減少340萬人。由此可知,日本加入TPP對整體經濟成長有所助益,但也將影響到國際競爭力較弱的農業發展。

  對於日本加入TPP持贊成意見的日本學者指出,日本加入TPP將促使受到過度保護的農業,邁向正常化發展,譬如:可透過農家的企業化與專業化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高品質農產品售價,進而強化出口競爭力。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則認為,與日本貿易關係密切的中國、韓國、台灣、泰國及印尼等亞洲國家皆尚未加入TPP,現階段加入TPP對日本經濟復甦並無太大助益,而短期更會衝擊國內農業發展,進而影響糧食自給率。因此,影響日本參與TPP與否的最重要問題在於,如何讓國內農業發展不受到嚴重損害。

  2012年12月26日,以安倍晉三為首相的日本內閣正式成立,利用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性的財政政策及鼓勵民間投資,作為日本經濟成長策略的三大支柱,希望擺脫過去日圓不合理升值與長期通貨緊縮現狀,並使日本國內企業能在出口競爭力上回到與海外企業公平競爭的局面;這樣的套裝型經濟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

  目前,安倍經濟學中前兩項政策作法的確引起日經指數上漲以及企業出口獲利的正面效益,亦使安倍政權初步獲得高度民眾支持率。基於民意支持度的高漲,安倍政權終於在2013年3月15日宣布加入TPP交涉談判活動。然而,即使如此,安倍政權仍必須考量農業安全因素,將稻米、小麥、牛豬肉、乳製品與糖類資源作物等五項目列為關稅廢止以外的再協議對象。



日本加入TPP對農業的影響

  加入TPP雖然對日本整體GDP成長有所助益,但也將對國際競爭力較弱的農業,帶來相當大的衝擊。日本農林水產省於2010年針對日本加入TPP後對農業之影響進行試算,其前提為對全世界所有國家立即撤除關稅、且不採取任何保護措施;試算對象為關稅率10%以上且國內生產額達10億日圓以上的33個農林漁產品項目,總生產額超過5兆日圓,包括了19項農產品、1項林業產品13項水產品。試算結果為,日本加入TPP後,農林水產物的年生產金額將減少達4.5兆日圓,其中,農產品就達4.1兆日圓(表1);若延伸至農藥、肥料、運送等相關產業,則GDP將減少8.4兆日圓。另外,糧食自給率也將從目前的40%減少至13%,而農業相關行業就業人口也將減少約350萬人。

  該試算方法依品質與價格差距等基準,將國內農產品區分成與國外進口品競爭之品項與非競爭之品項,若是競爭品項則全被進口品所取代;若是非競爭品項,其價格會因廉價進口品影響而下降,譬如:作為砂糖原料的甜菜等,因不考慮品質差別,將100%被進口貨物所取代。其他諸如米與小麥等品項,即使考慮品質因素,也只有少數具有品牌力的農產品不會被取代。

  另外,試算中也估算「農業多面性機能損失」。多方面機能意旨,因為農業所帶的衍生效用包括:可以防止洪水與土壤流失、淨化水質與緩和氣候、更能保護生物生態系與日本本土景觀等。2001年,日本學術會議接受農水省的委託評估農業的多面性機能,若將這些機能換算成貨幣價值將達到8.2兆日圓。試算顯示,因為廢除關稅,影響國內農業,導致農地面積減少,相當於3.7兆日圓的損失。


表1 日本加入TPP對日本國內農產品之影響試算結果
品項名 生產量減少比率
(%)
生產減少金額
(億日圓)
本次試算方式
90 19,700 除了新瀉生產的越光米、有機米等優良米外,其他皆遭進口品替換。其理由在於,國內外價格差了四倍,品質上差異也有可能因以後品種轉換而縮小,現在美國進口量約400萬頓,若包含全亞洲的出口量,已超越日本國內的生產量。
豬肉 70 4,600 具有品牌力的豬肉商存活,其餘皆遭到進口品替換。
牛奶、乳製品 56 4,500 在乳製品方面,除重視新鮮度的鮮奶油之外,其餘皆遭到替換,食用乳製品以牛奶為中心將遭到替換兩成。奶油、脫脂奶粉、起士等乳製品因為國內外價格差異甚大,也沒有品質比較問題,國產乳製品將全數被國外產品替代;再者,因為進口乳製品急增,北海道的生乳將提供給都道府縣供飲用,其餘都道府縣的生乳生產除了高級牛乳外將全數消滅。
牛肉 75 4,500 4等與5等高級牛存活,3等以下牛肉皆遭進口牛肉替換。
雞肉 20 1,900 有五成的加工用雞肉遭到替換。
糖類資源作物 100 1,500 沒有品質差別,全部遭到替換。因為國內外糖的價差約3倍,國外糖價低於不含原料糖費用的國內精製成本;雖然目前進口粗糖在國內提精製成細糖,但未來也有可能直接進口精製後的細糖。
雞蛋 17.5 1,500 在業務與加工用項目裡,1/2使用於便當等加工用的雞蛋將遭到進口品替換。
小麥 99 800 除了可以銷售的高品質國內產小麥,其餘遭到替換。國內外價格差2倍,進口小麥價格與不含小麥原料價格的國內麵粉加工成本幾乎一樣。現在進口小麥於國內精製成麵粉,但以後也有可能直接進口麵粉。
蒟蒻、芋 90 300 生蒟蒻可存活,蒟蒻粉製成的蒟蒻將遭到替換。
25 300 1、2號茶存活,3、4號茶及秋冬茶將遭到替換。
加工用蕃茄 100 300 蕃茄醬等蕃茄加工品沒有品質差別,全部遭到替換。
大麥 79 200 主食用(押麥)與味噌用(裸麥)可存活,啤酒、燒酒、麥茶等加工用大麥將遭到替換。
紅豆 71 200 除了高級和果子用紅豆之外,其他全部將遭到替換。
澱粉原料作物 100 200 沒有品質差別,全部遭到替換。
花生 40 100 有殼的存活,去皮的遭到替換。
柑橘類 9 100 現打原汁可存活,濃縮果汁與罐頭遭到替換。
蘋果 9 100 現打原汁可存活,濃縮果汁遭到替換。
菜豆 23 30 高級和果子與煮豆用料存活,其餘遭到替換。
鳳梨 80 10 鳳梨罐頭將遭到替換,而生鮮蔬果市場的鳳梨也將大為減少。
附註:生產減少金額包含以國產農水產物為原料製成的1次加工品,如:小麥粉等。
資料來源:農林水產省。


日本提升農業競爭力之相關個案

  針對農林水產省的試算結果,日本國內也有不少從事農業的法人業者認為,即使日本沒有加入TPP,包括中日韓FTA等日本與其他國家的FTA談判仍會持續進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自由化趨勢將無可避免。因此,與其透過高關稅來維持國內農業發展機會,倒不如透過各種策略來提升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下文篩選整理《週刊東洋經濟》2012年7月28號所刊載之個案來進行探討。

株式會社Harudin

  位於日本千葉縣北部印西市的Harudin公司,為日本首屈一指的園藝企業,以花苗及野菜苗等植物苗為主要產品,在2012年的銷售額即高達28.2億日圓,目前以家庭園藝用苗為最大收益來源。為了將家庭用植物苗銷售至中國市場,Harudin公司積極擴大海外生產網絡;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展開試賣,且定價與日本相同,但產品還是銷售一空。為因應急速擴大的市場,若只在自家農場內栽培作物實在有其限制。因此,該公司計畫在中國當地挑選優秀的農家並委託栽培,收成的植物苗作物則由Harudin公司本身負責加工包裝與銷售。

  該公司也開始在有委託契約農家的附近地區設置研發型小型農場,透過研發農場結合農家群聚的型態,持續開發出符合當地需求的家庭用植物苗產品。另外,Harudin亦積極培訓來自中國的實習生,讓他們接受日本總公司人員的指導,學成之後分派至中國當地農場上班。為了讓種植技術能快速移轉至海外當地,該公司亦透過各種手冊來提升學習效果,目前Harudin的600項產品當中就有5,000種手冊,成為將種植技術擴展至海外事業據點的重要利器。未來這些設置海外據點的商業模式,將持續複製到韓國及越南等地。

有限會社新鮮組

  位於愛知縣田原市的「有限會社新鮮組」,主要以種植水稻及露天蔬菜為主,年營業額約為1億3,000萬日圓。該公司主要業務範圍雖然以經營國內農業為主,但近來也將業務範圍延伸到進出口農業資材等海外業務。該公司在2011年與泰國啤酒大廠「SINGHA公司」共同栽培出具有日本產越光米品質水準的泰國產越光米。位於熱帶氣候的泰國,種植稻米從播種到收割只需三個月,耗費的成本也比日本國內便宜。目前該公司雖將這種泰國產越光米的銷售對象,放在東南亞的日本餐廳,但未來計畫擴展至中國市場。

  事實上,從泰國出口稻米到中國並不比從日本出口至中國困難,目前已有台灣與香港企業針對出口泰國產越光米事宜進行詢問。新鮮組的岡本重明社長亦指出,對於海外消費者而言,泰國產越光米的美味程度,可以讓以後日本生產的食品更有能見度,這將是日本稻米業國際化的第一步。

株式會社藤井農園

  位於日本愛知縣田園市的「株式會社藤井農園」,主要栽種迷你番茄、包心菜及哈密瓜等,約在4~5年前進軍中國市場,並在上海與昆明成立分公司。該公司的藤井英夫社長雖然在中國栽培迷你番茄,卻苦於鋪設銷售管道不易之困境。在日本經營超級市場的印尼Valor公司邀請藤井社長在印尼種植迷你番茄。Valor公司計畫活用日本農家技術能力,在印尼進行農產品栽培,並將農產品回銷至日本或其他海外市場。

  現在,兩家公司已合作成功在印尼栽培出高品質番茄,將出口至香港與新加坡的商店銷售。另外,藤井農園也在馬來西亞進行哈密瓜栽培工作。藤井社長表示:「以往馬來西亞產哈密瓜吃起來像小黃瓜,不沾點糖水的話無法下嚥,而日本產哈密瓜本身就十分甘甜,我們有很大的機會」。

  在馬來西亞,哈密瓜一年可收穫3~4次,若能在馬來西亞將日本哈密瓜栽種成功,將可在短期即達到高收益目標。藤井農園透過番茄與哈密瓜種植技術,在東南亞建立日本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可謂是日本農業重建的重要契機。

農事組合法人和鄉園

  「農事組合法人和鄉園」的木內博一代表理事,將農業視為一種「食材製造業」,依據各地市場需求來「適地適作」。和鄉園在2006年於泰國設立分公司「OTENTO Thailand」,2007年則於香港成立分公司「OTENTO香港」。

  為了達到「適地適作」的目標,和鄉園賦予泰國與香港分公司的任務完全不同。泰國分公司承接日本和鄉園母公司的生產與管理技術,並於當地種植香蕉與芒果等農產品。香港分公司則是結合訪問銷售與宅配等業務的服務事業。

  就物流業務流程而言,日本總公司若在深夜接受訂單,於隔天上午7點就會將農產品打包完成,約上午10點左右就會以飛機送到香港,在香港機場依出口閘道區分路線,以7~8台的輕型卡車將農產品送到香港各角落。木內代表理事表示,目前亦積極在泰國建構兼具賣場與物流功能的「平台」。其中,在物流方面則活用外部資源,與泰國最大的百貨企業Central Group合作,在其旗下的超市中設立200個賣場。現在泰國所生產的香蕉與芒果,約有兩成輸回日本,其他八成則透過上述「平台」來銷售泰國各地。

  在泰國銷售的農產品,更積極打出「Made by Japanese」品牌形象,特別是香蕉的包裝袋上還以日語標示「這個香蕉好吃的地方在哪裡?」接下來才是該句的英語與泰文之譯文。這對於了解泰國農產品品質的消費者而言,這種具有可追溯性的管理技術,是值得信賴的。

株式會社林農產

  株式會社林農產是位於日本石川縣,擁有35公頃水田的農業法人,該公司在1988年從農戶轉型成農業法人,法人化之後剛開始也歷經數年的營業赤字,1991年後終於轉虧為盈。

  該公司的林浩陽社長指出,利用科學方法的經營模式,乃是使種植稻米也能成為獲利行業的關鍵所在。林社長在成為農夫的當下,就致力於現代化的農業經營。他向石川縣農業試驗所的小林一先生(現為鳥取大學教授)學習基礎農業經營課程。從小林先生那裡學習到的重要農業經營方法為「線性計畫法」,即種植面積有一定的常數存在,但作物、收穫量、販售價格等則是變數,透過這些變數的模擬,以科學化思維判斷如何經營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該公司依模擬結果,鎖定種植稻米為主要業務,並將經營資源集中在稻米相關加工業務,才能獲得最大利益。林農產強化稻米的加工品,也就是年糕等產品進行直接銷售。在沒有農協(JA)協助下,這些產品的直銷總額就可達到總業績的七成。林農產致力於稻米加工產品並擴大自有銷售通路,是維持穩定營收的關鍵因素。

  另外,林社長更致力於研究如何降低農藥與化學肥料,且能達成稻米增產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所種植出的稻米,因安全性更高,可以3倍價格販售。在行銷方面,該公司與當地有志人士合作,在金澤車站設立以「風土金澤」為名的銷售暨顧客服務處,除直接銷售該公司農產品之外,也與顧客進行交流,了解顧客口味需求,逐步建構回饋顧客意見的服務機制。

日本推動加入TPP解除農業保護模式值得台灣參考

  依據農林水產省的統計,近二十年來,日本從事農業人口減少將近一半,農業就業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的比率已達六成,耕地面積減少至原來的3/4,而農業總產值則從1985年的11.7兆日圓,減少至2010年的8.1兆日圓。這顯示,即使沒有加入TPP等解除高關稅保護措施之影響,日本農業發展亦呈現衰退局面。因此,與其強調農業保護政策措施,避免加入TPP,倒不如積極擬定各種能夠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發展策略。

   從上述諸多日本農業重建個案,亦可發現,農產品的國際化、品牌化以及六次產業化(促進農業結合加工與物流銷售服務),將是日本農業重建競爭優勢的策略方向。但是,依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試算結果,日本加入TPP之後,短期內將對地方農業產生毀滅性衝擊,因而日本政府若思考加入TPP,則必須擬定協助農戶提升競爭力的相關輔導或投融資政策,或鼓勵農戶轉型成農業法人,導入科學管理方式擴大生產規模。

  台灣未來思考加入TPP,將與日本同樣面臨農業是否開放等問題,日本加入TPP的後續發展與政策規劃,將值得台灣政府與農業人士繼續觀察與思考。

【本文原載於《經濟前瞻》雙月刊,第147期,201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