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WTO議題 / WTO之運作 / 貿易與環境 / 消息

邁向能源節約的東協

  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係衡量能源使用對於經濟產出貢獻的重要指標,在東協宣布以「2020年提升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至20%、2025年再提升至30%」為政策目標後,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將是未來東南亞地區建立永續能源體系的關鍵。

  在眾多節能策略中,建築節能可說是最有效的策略。據統計,東南亞地區的建築耗能約占總能源使用量之40%。以泰國為例,泰國政府於今(2018)年針對占地10,000平方公尺以上的建物制定相關規範,嚴格控管建築內燈光、熱水、空調系統之設置,該規範預期最多可為泰國提升10%的能源效率。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也宣布將於2030年使國內80%的建築成為綠建築,並透過資料分析的方式找出建築內能源使用的最有效配置。

  除減少建築耗能之外,交通亦是另一大節能目標。新加坡已開始嘗試將電動車及電動巴士納入國內交通運輸系統中,泰國同樣也以成為電動車製造樞紐為目標,將提供上下游業者減稅或免稅之待遇。然而,就現況來看,電動車還是相對傳統汽機車昂貴,且在全面引進電動車前,也須建置足夠數量之充電站,對於東南亞地區而言仍有諸多困難須克服。

  不可否認的是,東南亞地區的製造業未來將有更強勁的能源需求,尤其在鋼鐵、汽機車、水泥及石化等重工業。然據國外研究單位分析,東南亞地區仍可透過調整生產過程,於2050年減少整體製造業10~20%的能源需求。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政府已於2012年公布《能源節約法案》(Energy Conservation Act),針對業者的能源管理進行強制規範,具體內容包含監控能源使用情形及汙染排放量,以及要求業者定期提出能源效率改善計畫。

  最後,雖然東協國家有各自的能源發展目標,且各國發展程度大相逕庭,但就長期而言,共同朝向提升能源效率的目標邁進,不僅能維護東南亞地區的能源安全,也有助於減少碳足跡,相信這亦是國際社會所樂見的。

【由孫聖恆報導,取材自The ASEAN Post,2018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