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WTO議題 / WTO之運作 / 貿易與發展 / 消息

促進食品安全為加速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進步的關鍵

  世界銀行最新的研究報告-「食品安全勢在必行:加速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進步」(The Safe Food Imperative: Accelerating Progres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指出,每年不安全的食品造成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其生產力和醫藥費的損失達1,100億美元。然而,若藉由採取預防性措施,改善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鏈過程,將可大幅減少損失。因此,更有效地管理食品安全,對於實現數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有其助益,特別是與貧困、饑餓和民生福祉相關的目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估算,2010年食源性疾病造成全球6億人患病、42萬人過早死亡。食源性疾病的全球負擔分布不均,其中又以南亞、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所承受的負擔為重。上述國家占全球人口的41%,卻占全球食源性病例的53%,相關死亡人數的75%。不安全的食物對嬰幼兒的威脅尤大,5歲以下兒童雖僅占世界人口的9%,食源性病例卻占全球近40%,相關死亡人數更高達30%。此外,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每年因食源性疾病而造成總生產力的損失達952億美元,食源性疾病的治療費用亦高達150億美元;其他尚包括農場和企業的銷售損失、貿易收入,再加上消費者因迴避易腐卻營養豐富的食品而帶來的健康影響,以及食物浪費對環境造成的負擔等。

  對此,世界銀行呼籲各國政府應著重於增加投資、建立有效監管體系,以及促進行為改變的措施等。鑒於安全的食品對培養健康、受過良好教育和富有韌性的勞動力而言至關重要,政府應透過關注國內食品安全的作法,提升農民和食品工業的競爭力,培養該國的人力資本。世界銀行認為,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因人口與飲食習慣快速改變等原因,使得更多民眾暴露於食源性危害之中,導致防範食品安全風險的能力普遍不足。因此,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政府不僅需要在食品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的投資,還需加強基礎知識、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三方面的建構,有效擴大食品安全、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三方面投資的交叉效應,並進一步提高對私人投資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世界銀行還建議各國政府改變監管食品安全的方式。傳統方式的重點在於透過產品測試和食品生產加工設施,檢查執行監管規定,並經由法律和經濟層面對違規行為加以懲處;新的方式則尚須加強對資訊和其他資源提供的重視,以激勵和促使食品行業經營者遵守食品安全法規。換言之,新的監管方式強調衡量監管結果應以企業合規、消費者信心和食品安全結果為基準,非以罰款或關閉企業的數量為標準。

【由蘇怡文報導,取材自世界銀行,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