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正在擁抱「平台經濟」

  泰國匯商銀行(Siam Commercial Bank, SCB)、開泰銀行(Kasikorn Bank)和曼谷銀行(Bangkok Bank)等銀行表示,泰國正面臨數位與新興科技帶來的挑戰與商機。目前,泰國正對抗電商時代所帶來的競爭力威脅,尤其是中國大陸阿里巴巴與美國亞馬遜(Amazon)等電商龍頭,試圖將其商業模式從過往的網路商品販售拓展至其他服務業,如金錢放貸等。同時,泰國傳統的商業銀行亦面對金融新創企業的崛起,且新興企業很可能超越既有銀行的經營模式。由以上可見,泰國目前正經歷「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的崛起。

  為因應上述挑戰與商機,泰國銀行採取的因應策略係盡可能讓用戶從實體銀行移轉至其於網路與手機等新平台。泰國匯商銀行與開泰銀行表示,由於手機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廣為用戶使用,故計畫關閉部分實體銀行,甚或將其轉型成處理新型服務的中心。另外,為加速用戶從實體銀行移轉至網路銀行,泰國銀行對使用網路銀行進行轉帳或繳費之客戶則免收服務費;然若在實體銀行交易則仍須收取服務費,藉此提高客戶使用網路銀行之誘因。

  除此之外,大數據(Big Data)的浪潮也席捲至泰國,個人資料的積累擁有高度價值,尤其將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應用於分析每個用戶的消費習慣、產品與服務的消費偏好等。以銀行為例,每月16日或30日,一般泰國受薪者將拿薪資本票來兌換薪水,以支付房租、車貸等費用,因此擁有該用戶資金流動的數據,即能準確掌握其每日的消費行為與習慣。

  在泰國匯商銀行的手機APP上,用戶幾乎能完成所有的交易,無論何時何地,均可快速申請貸款、信用卡、購買保險、電影票,以及網路購物等,且網路購物常常提供龐大的折扣優惠,以吸引用戶使用網路購物平台。為搶占市場商機,泰國銀行正與各界商業夥伴與店家合作,以因應新時代用戶的產品與服務之消費新形態。除金融服務外,該平台也扮演類似於Amazon、Airbnb等網路媒合者的功能。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平台經濟之商業模式占全球經濟活動的比重逐年擴大。

  根據埃森哲(Accenture)報告顯示,以平台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在未來幾年內很可能成為商業策略的核心。支持者認為,模式轉型將會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同時將低成本、改善既有市場的無效率現象,甚至有助於開創新市場。新商業模式也賦予更多的彈性與提高易達性,因此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可望從中受惠。然而,批評者認為,平台經濟的崛起將惡化失業的情況,傳統的工作型態將被新技術取而代之。

  平台經濟所反映的數位商機,正好與新加坡在2018年4月第32屆東協高峰會上提倡的數位商機一致,新加坡作為數位經濟龍頭,試圖在東協整合議程上突顯「數位經濟」與「智慧城市」兩個新興議程,均與平台經濟緊密相關,可見平台經濟已成為當前東協整合議程上的主旋律。

  電子商務亦是「泰國4.0」發展計畫的重要目標產業,在旗艦計畫「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EEC)之中亦針對電子商務制定許多規劃,以吸引外人投資。2018年4月,中國大陸電商巨擘阿里巴巴斥資110億泰銖(約22億人民幣)投資EEC,欲在當地建立智慧數位中心與相關設施,使用阿里巴巴的高效處理物流數據之大數據技術,連接全球物流系統,提升泰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貨運配送,並處理泰國與柬埔寨、緬甸、寮國、越南等國家的邊境貿易。然有部分論者則認為,在中國大陸電商大舉進入下,有可能會擠壓泰國本地電商的市場生存空間。

【由李明勳報導,取材自The Nations,2018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