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楊書菲:專家傳真-數位潮流下的貿易戰 台灣吸引外人投資新契機

  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讓企業不需要大規模對外投資即能實現全球布局,扭轉過去跨國企業依不同國家的優勢,選擇多個國家進行全球投資布局的模式。

 

  過去跨國企業為了服務海外客戶,常透過對外直接投資模式到當地設立銷售據點,或在當地生產後透過當地的經銷商販賣,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透過第三方管道在網路上販售商品,並不需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投資;另一方面,自動化、IOT、AI、3D列印等新技術發展,也改變跨國企業的生產方式,讓低勞工成本已不再是決定生產基地的主要考量因素。舉例而言,在川普推動貿易保護措施,鼓勵企業回流美國下,工業4.0等數位科技成為美國企業回流的重要推手,解決了美國高勞力成本的問題,提高企業投資美國的意願。

 

  面對全球投資環境的快速變化,市場規模小且資源相對有限的台灣,過往對外資的吸引力較為有限。不過在數位技術及更強調客製化生產,以滿足個別消費者需求之經營模式下,跨國企業投資布局的模式與決策已不同以往,彈性、品質與服務將更為重要,而具備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的台灣,極具發展利基。

 

  新領域產品普遍具有高技術含量、高價值、少量多樣及客製化的特性,技術通常掌握在美、歐、日等已開發國家手中。不過這些先進國家雖然具備尖端技術,但其過高的製造成本難以將產品市場化,因此這些企業極需可協助降低生產製造成本、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的合作夥伴,而具備良好製造技術且靈活有彈性的台灣企業,無疑是先進國家跨國企業最好的選擇。台灣亦可藉此切入先進國家的供應鏈,或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從而加速國內產業及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實是一互利雙贏的合作夥伴策略。

 

  根據Deloitte公布的《2016年全球製造競爭力指數》報告指出,美國的CEO對用於物聯網(IoT)的智慧產品、先進材料等的前景及受重視程度最高;而歐洲的CEO則普遍較重視與工業4.0的相關之技術,如智慧工廠、智慧產品、數位設計、模擬與整合等。至於日本方面,報告雖沒有明確列出對日本CEO的調查結果,但一般認為日本的技術發展會較接近於歐洲,特別重視汽車、機械、人工智慧(AI)等相關領域。未來台灣可針對不同國家的企業擬定不同的技術合作或相互投資策略,以促進雙邊產業合作。

 

  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全球跨國企業在近期將有一波較明顯的投資布局動作,以分散中美貿易戰,乃至於全球貿易戰下可能的風險。各國政府勢必都會趁此時機加強吸引外資。台灣與中國大陸及美國的產業供應鏈關係較其他國家密切,且企業通常在兩岸已都有布局基礎,台灣若能善用數位化科技朝流,將具有吸引台/外商來台投資之契機。政府也應趁著跨國企業重新思考全球布局之際,全面盤點重點台、外商企業,吸引切合台灣產業政策方向、新興數位科技導向及附加價值較高的產線移回台灣,或擴大在台灣之產能。

 

  除了吸引製造業投資外,台灣也可以加強吸引創新領域的投資,以利台灣產業轉型與升級。不過,這些創新的商業模式常對傳統產業造成衝擊,需要有更彈性、友善的環境及健全的體制讓這些創新能夠發芽與茁壯。

 

  根據最近聯合國的報告,最易受數位影響的前十大產業依序是媒體與娛樂、零售、高科技、健康醫療服務、旅遊.運輸及物流、電信、專業服務、金融服務、自動化與組裝、消費者包裝物品;其中運輸、媒體、電信、金融及會計等專業服務業是FDI管制最多的前十大行業,且常涉及跨部會監管。若政府可以設計符合新產業、新模式發展所需的法規體制、租稅制度及配套措施,不僅可以促進國內經濟成長,取得資金、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稅收等,同時也可向國際塑造台灣對新創的支持,強化我在新創領域的正面觀感,將有利於台灣進一步掌握數位經濟之商機。

 

作者:楊書菲/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