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WTO議題 / WTO之運作 / 貿易政策檢討 / 消息

WTO對中國大陸進行第7次貿易政策檢討

  WTO於今(2018)年7月對中國大陸進行第7次貿易政策檢討(trade policy review)。會議上,中國大陸面臨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歐盟等WTO會員對其貿易政策之指控,包括補貼國營企業、產能過剩,以及執行不公平產業政策等問題,然均遭中方一一駁斥。

  首先補貼國營企業方面,美國副貿易代表謝伊(Dennis Shea)及加拿大常駐WTO大使波爾(Stephen de Boer)皆認為,中國大陸政府對國內經濟活動的干預愈趨頻繁,並提供國營企業財政上的支持,此即再再扭曲外國企業與其公平競爭的機會。對此,中國大陸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國營企業於美國、加拿大與法國等WTO會員內並不罕見,且國營企業在中國大陸與一般私人企業、外資企業並無不同,皆屬公平競爭環境下的獨立市場參與者,倘若有WTO會員認為中國大陸政府向國營企業提供特殊補貼而影響該會員國內產業之利益,其可逕依《補貼暨平衡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SCM Agreement)實施反補貼調查。然根據WTO秘書處報告,中國大陸政府至今仍強力干預國內經濟,且未提供對國營企業支持的充分資訊。瑞士駐WTO大使錢柏威(Didier Chambovey)表示,絕大多數WTO會員均希望中國大陸應於資訊透明的情形下進行國家干預,如此一來,其他會員才能了解在中國大陸市場競爭的條件。

  其次,針對中國大陸鋼鐵和鋁材產能過剩情形,謝伊認為其問題根源來自中國大陸過度實施政府補貼等國家支持措施,造成市場扭曲。日本大使伊原純一(Junichi Ihara)指出,因產能過剩而不斷虧損的「殭屍企業」(zombie enterprises)遍及中國大陸,故建議中方應盡快關閉本應破產卻仍仰賴政府補貼的企業。面對此等質疑,王受文反駁道,其出口占總產量之比例小於其他WTO會員,而產能過剩乃因週期性和結構性的全球經濟問題,且中方已承諾將透過與他國合作全力改善此情形。然該報告亦指出,中國大陸除鋼、鋁之外,包括煤炭、鋼鐵、水泥、電鍍玻璃、化學品、造紙、太陽能、造船和燃煤電力等產業皆有產能過剩的現象。同時,中國大陸也多次對外表示將大力推動創新產業,並且已為新數位時代做好準備,對此許多WTO會員亦擔憂數位產業是否已獲中方的特殊支持。

  最後,對於中國大陸的不公平產業政策,歐盟駐WTO大使范赫克倫(Marc Vanheukelen)認為,歐盟企業不斷面臨各項「境內障礙」(behind-the-border barriers),如執照核發及對智財權保護不足等問題。自中國大陸加入WTO以來,美國貿易代表署(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於歷年調查報告中均指出,中國大陸在智財權保護上有執法不力之情形;此外,美國商會的報告亦指出,外資企業於中國大陸向來難以取得其經營許可。

  儘管歐盟與美國已就此事訴諸WTO爭端解決程序,與此同時,美國亦單方運用301條款對中國大陸的智慧財產權和技術轉移進行調查,並已決定對部分產品加徵懲罰性關稅。另外,美國要求中國大陸停止支持「中國製造2025」之重點項目,卻遭中方拒絕。王受文表示,其他國家也採取相同的政策以促進該國產業發展,例如美國以往的戰略計畫或政策法案、德國的工業4.0計畫,以及法國於2013年提出之新工業法國計畫等。不過,王受文同意未來將以公開、透明和非歧視的方式實施「中國製造2025」,且不論中資或外資企業將一體適用該等待遇。

【由吳承憲綜合報導,取材自Inside U.S.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Daily,2018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