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A/各國情勢分析:中國大陸、日本與泰國在「東部經濟走廊」推動三方合作,臺灣宜思考加強與泰國產業合作,以開拓商機

發展動態

2017531日,中國大陸、日本與泰國於曼谷召開「中國大陸-日本第三方市場合作」國際研討會,中、日、泰三方政府均肯定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EEC)的戰略意義,並表達推動三方企業合作的意願。

東部經濟走廊為「泰國4.0」(Thailand 4.0)發展計畫下的旗艦項目。泰國政府於2016628日通過EEC計畫案,規劃於曼谷東部打造從北柳府(Chachoengsao)、春武里府(Chonburi)到羅勇府(Rayong)的產業群聚廊帶,同時包含在上述三府建立經濟特區。今(2018)年28日,泰國國會立法通過450億美元的EEC計畫案,透過多項外資優惠措施振興泰國經濟,例如允許投資者得租用土地長達99年、放寬外國專業人士簽證、要求行政部門協助快速審核並通過投資案等。

EEC為泰國目前重要的國家戰略,其地緣優勢與潛在的發展潛力,將有望成為泰國甚或東協未來的經濟成長引擎。泰國副總理頌奇(Somkid Jatusripitak)表示,泰國的經濟轉型改革有三大策略,其包括大型基礎建設、東部經濟走廊與數位發展,盼為泰國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

中、日、泰在EEC的三方合作具有下列重大意義:首先,泰國政府已尋求將EEC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對接。今年1月,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與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Chan-o-cha)於金邊會晤,雙方同意強化「一帶一路」與EEC的戰略互補。泰國正落實「泰國4.0」,加速經濟轉型與升級;中國大陸亦雄心勃勃發展其「數位絲路」(Digital Silk Road);數位平台經濟將為中國大陸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強化與泰國的合作。

第二,中、日、泰三方合作有助於共創雙贏。泰國總理帕拉育今年3月會見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時,明確表示支持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更於5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晤,雙方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備忘錄》。中、日、泰領袖間的共識成為EEC三方互利合作的重要基礎。

第三,中、日、泰三方合作為區域合作樹立模範;三國皆有自己的產業結構優勢,在經濟系統上亦高度互補。透過泰國的居中協調,有助於三國的企業在EEC上更緊密合作、相互學習,促成EEC更大的成功。

中國大陸目前為泰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雙邊貿易總額高達740億美元,占泰國總貿易額約16.06%,其也是泰國觀光客的最大來源國;泰國則是中國大陸在東協國家中第三大貿易夥伴。另一方面,日本是泰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國,2017年兩國貿易總額達546億美元,占泰國總貿易額約11.84%;日本亦是泰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2017年約1,330億泰銖,占泰國總外資的一半(約47%)。

泰國向來在中國大陸與日本間尋求平衡;前者為泰國最大貿易夥伴國,後者為泰國外資最大來源國。為同時兼顧兩者利益,泰國儘量在各領域予中、日兩方共同參與,不僅東部經濟走廊,高鐵計畫亦如是。中國大陸負責興建從昆明連結至泰國曼谷的「中泰鐵路」,其更為「一帶一路」下的重要一環;而連結泰國曼谷至清邁的高鐵則擬由日本興建。

泰國為臺灣「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國家,然礙於臺、泰尚無邦交,使兩國在政府層級上難有領袖層級的官方交流,成為與中、日、泰三方合作的最大差異。目前臺、泰合作除了設法有效連結「新南向政策」與「泰國4.0」及EEC,亦能效法此第三方合作模式。

「新南向政策」明列與第三國共同拓展新南向市場,而日本為臺灣在東南亞長期的商業合作夥伴,雙方在產業結構上互補,在各個產業環節上亦擁有許多密切交流,雙方信任程度深厚。臺、日自「新南向政策」推動以來已共同舉辦多起招商會議,盼合作拓展新南向市場。因此,「新南向政策」應與日本企業密切協調,透過日本進入EEC,共同拓展泰國商機。

【取材自The Nation2018531日】


 

重點評析

泰國過去雖歷經2011年的水災、20132014年的國內政爭以及2014年的軍事政變,並在經濟上受到較大衝擊;但自軍政府執政後,近年來泰國經濟已逐漸復甦。2018年第一季,泰國在國內民間消費增加以及政府扶助低收入民眾,促使消費成長等因素的影響下,經濟成長率更達到4.8%,創下五年以來的新高。其中,由於泰國總理帕拉育執政後,力推「泰國4.0」政策,強調泰國應從過去發展重工業、出口產業及吸引外人投資的方向,進一步朝提升國家基礎建設,推動國家創新及數位經濟發展的方向升級轉型。東部經濟走廊(EEC),係當前泰國政府推動國家基礎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之一。該計畫乃由泰國經濟特區發展委員會於2016年推出,未來5年規劃在涵蓋泰國北柳府、春武里府與羅勇府,總面積達13,000平方公里的區域,打造一個能促進當地建設、通訊運輸、旅遊服務以及吸引外資的新經濟區域,使其成為泰國經濟成長的新引擎。為此,泰國政府祭出了多項優惠措施,並特別針對投資EEC之企業,給予其15年免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稅率降為15%、供外銷或研發用途的機械設備與原物料免進口稅、土地租期延長至99年、5年長期工作簽證、特定產業或研發等專項財務補助等優惠措施。泰國更預估,若因此帶動民間直接與周邊投資增加,可使泰國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原先的4.2%,上升至4.5%[1]

有鑒於泰國當前經濟成長前景與商機,中國大陸、日本、歐盟、美國、臺灣等國家,均積極發展與泰國的經貿投資關係。在貿易關係方面,相較於中國大陸、日本、歐盟、美國與韓國,臺灣產品在泰國市占率相對較低。以2016年為例,中國大陸、日本與歐盟,分別占據泰國主要進口來源國之前三名;在投資關係方面,近5年來日本與中國大陸亦為泰國外人投資中,其投資金額占比分居前兩名的國家。由此可知,中、日、泰近期加大彼此經貿投資聯繫,推動EEC的合作,此發展趨勢並不令人意外。近期中國大陸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的對外連結,日本與美國共推「印太戰略」下,兩者皆亟需拉攏東協國家,再加上泰國對外政策長期多採平衡務實等因素,未來泰、日與泰、中的合作關係將更加緊密。

與此同時,臺、泰間目前雖然缺乏正式邦交的官方基礎,不過近年在臺灣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影響下,即使面臨外在競爭壓力,雙邊實質關係亦有多項具體進展,包括定期舉行局長級雙邊經貿對話、次長級產業合作對話;民間舉辦雙邊經濟合作會議與產業論壇等。另外,臺、泰間無論在人才資源培訓、中小企業、農業高值化與生技應用、資通訊技術、創新創業、循環經濟、實質投資與經貿文化交流等,均有諸多合作實例與績效。因此建議臺灣,未來若欲全面掌握泰國經濟轉型之機遇與EEC等相關重大經濟發展商機,可分別從政府面、市場面、產業及企業面思考,加強與泰國之產業合作以開拓商機。首先,在政府面,臺灣可持續加強臺、泰雙邊議題別與產業別合作平台;同時也可善用臺灣在治理系統上的軟實力(例如戶政、地政、醫療公衛教育、農村活化、垃圾分類與回收再利用及電子政府等),加強雙方政府在治理軟實力議題之能力建構合作,並持續推動洽簽臺-泰經濟合作協議(ECA)與更新雙邊投資促進及保障協定等。

其次,在市場面,臺灣則可思考從下列面向來推動臺、泰雙邊各項實質合作關係,包括(1)善用臺灣產業競爭優勢,透過各產業媒合平台,配合東協市場成長趨勢,創造臺商發展利基;(2)透過強化國內提供之長、短期訓練課程,培養通曉泰國市場環境與語言專才,厚植臺商在泰發展潛能;(3)鼓勵臺灣相關企業、機構及團體參與各式產業論壇、會議,以增進雙邊產業合作機會;(4)洽簽各重點產業合作備忘錄,以強化雙邊合作與鏈結;(5)國內宜加強對外說明及鼓勵業者應用「臺-泰租稅協定」,藉此深化臺、泰產業多元化之投資合作關係。

最後,在產業與企業面上,則建議臺商持續掌握「泰國4.0」、EEC等政策衍生之商機與投資優惠措施,拓展泰國當地及東協市場。另外,在前進泰國市場時,臺商可思考建立當地合作網絡,善用情報聯繫窗口,培植熟悉且信賴的當地專才,以瞭解當地經商文化。同時臺商亦可聘請嫻熟泰國投資法規與稅務事宜之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士,協助掌握當地投資法規及稅務事宜,俾利開展泰國市場之營運模式。產業合作方面,臺灣則可思考善用國內各產業科技研發優勢,提升臺-泰產業合作能量與增進研發之附加價值。除此之外,鑒於中、日、泰三方合作模式的推進,臺灣也可思考與國內產業及經貿往來緊密的日本深化合作,就雙方已具備利基的項目推動合作,進而共同拓展泰國以及東協市場等地商機(葉長城)。



[1] 「泰國本(2018)年第一季GDP成長4.8%」,《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全球商情》,https://www.trade.gov.tw/World/Detail.aspx?nodeID=45&pid=639420 (最後瀏覽日期:20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