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基礎建設過度仰賴國有企業,恐成為經濟成長隱憂

  印尼政府統計部門公布2017年經濟成長率為5.07%,雖略高於2016年的5.03%,仍未達到印尼政府原預期的5.2%成長率之目標;但2017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則比2016年成長5.19%。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測印尼2018年經濟成長率可成長至5.3%;而印尼政府則預估可達到5.4%。事實上,外界分析師普遍認為印尼經濟成長率應能達到6%,但自從佐科威(Joko Widodo)於2014年10月就任印尼總統後,成長率始終在5%上下徘徊。

  佐科威政府上任後大力推動工業改革,試圖將過往高度仰賴天然資源出口的初級原物料產業逐漸轉型為製造加工業,透過大量興建如高鐵、港口、機場、公路等基礎建設項目,來降低貨物運輸的物流成本;此外,也能讓國內製造加工業更具國際競爭力,且創造吸引外人投資的有利環境,進而增加國內就業率,並帶動國內消費。

  根據預測,如果印尼能順利解決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將能提升至少30%以上的經濟成長。印尼政府對此投入了4,50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印尼國有企業部長蘇馬爾諾(Rini Soemarno)表示,印尼若要確保未來10年能保持6~7%的經濟成長率,大舉加碼基礎建設是必要之舉,同時也可解決物流成本太高的問題,以及減少城鄉差距。

  然該基礎建設發展計畫的推動似乎不如預期,尤其是對於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下公共與私人資本的分配規劃問題。在原規劃上,佐科威原希望私人投資者能達到60%,而國有企業資本則從2011~2015年的33%左右降至22%,以降低對國有企業的依賴。

  實際上,印尼政府吸引私人投資的速度不如預期,為使基礎建設計畫順利進行,只好再度仰賴國有企業。國家建設協會秘書長柯倫帕(Andi Rukman Karumpa)預估有高達八成的基礎建設項目由國有企業所承接;相對的,私人投資者的比例反而降至20%左右,這顯然與原規劃的目標南轅北轍。換言之,每五項基礎建設計畫就有四項是國有企業承擔,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雅萬高鐵」。

  佐科威原欲透過私人資本挹注基礎建設的興建,並活化國內製造加工業的發展,然私人資本對於無法立即見效的基礎建設項目興致缺缺,迫使佐科威逐年增加政府對基礎建設之預算,以確保基礎建設項目順利興建;但同時也排擠了有關獎勵外人投資的預算,使私人資本對於投資基礎建設更加裹足不前,最終形成難以脫身的惡性循環。

  此外,反向增加對國有企業的依賴,也使國有企業債務頓時暴增。目前在印尼7家基礎建設相關國有企業之債務已達到200兆印尼盾,是3年前的3倍,2017年金額就激增了60%。此舉因而遭致質疑,認為印尼恐將深陷龐大的債務泥淖。再者,大興基礎建設所伴隨而來的土地徵收問題也時常導致工程的延宕,是否能順利完成興建以償債仍是一大問題。

  以雅萬高鐵為例,其將連結印尼首都雅加達至第四大城萬隆,全長約140公里,投資金額超過50億美元,由印尼和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所組建的合資公司「印尼-中國合資高鐵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目前沿線的土地徵收問題已導致當地社會出現許多反彈聲浪。此外,近日印尼政府單方面表示將延長雅萬高鐵的長度,以連結兩大城市近郊的國際機場,增加相關經濟效益。然該新方案將使原本的140公里增加至200公里,相關費用也將大幅膨脹,中國大陸是否買帳,以及能否趕在2019年以前建成並通車,往後仍須密切關注。

【由李明勳綜合報導,取材自Nikkei Asian Review、Statistics Indonesia,2018年2月5日;Reuters,2017年10月20日;財經新報,2018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