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南向>新南向拚成長 企業不落後

2018/01/22 06:00

2017年我國對新南向國家出口金額及占比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新南向政策鎖定的18國,雖文化各異、所得懸殊、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社會結構複雜,且競逐者眾,不過有高成長、人口平均年齡低,及距離近等優勢,加上台商在部分國家早有佈局,頗有搶占市場機會;國營事業做為補位角色,應以更具彈性的策略,攜手民間企業,以互補有無的方式加速衝刺,才不會幾年後仍在規劃階段。

我國選擇五大旗艦計畫及三大潛力領域做為向南跨進的經濟策略,不管是農業、醫衛、產業人才及創新、電商、公共工程及觀光等,都有相對優勢,也切中部分新南向國家的需求,但能否發揮效果,主要是在落實程度及執行的速度;而以出口及投資數據觀察,民間企業反而有實質動起來的跡象。

新南向國家成長快 各路人馬進駐

在新南向政策鎖定的18個目標國中,東協(ASEAN)10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在最近幾年均在5%左右,南亞6國表現亦佳,尤其是經濟規模最大的印度,2013年以後的經濟成長率都在6%以上,在主要國家中居前;這些國家加上先進的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形成經濟成長迅速、且有超過20億人口的新南向市場,不僅我國鎖定,中國以「海上絲綢之路」策略整合推進,日、美及韓國也積極搶攻。

東協有潛力 我國投資續增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在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的投資累計已接近600億美元。我國在越南的累計投資額僅次於韓國、日本及新加坡,在泰國只比日本及美國低,在馬來西亞僅少於日本、美國及新加坡,分別是該3個國家的第4、3、4名外來投資國。

即使東協的外來投資在2015及2016年均減少,但不計歐盟國家及東協內部互相投資,我國2016年對東協10國投資額僅次於美、日、香港、中及韓國,排名第6,總投資額接近42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超過70%,還創2012年後的新高。

對外投資轉向 中國不再是唯一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資料,從2002年起,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可說是獨鍾中國,每年對中國投資金額都超過對其他國家的投資總和,直到2014年對中國投資才開始鬆動,2015年有微幅轉向現象,投審會在該年核備的對外投資總金額已超越中國;2016年後新南向政策成形,對東協投資大幅增加。

我前10大出口國 東協國家占4名

在貿易部分,2017年我國對東協出口近600億美元,其中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均為我國前10大出口國,合計占了8成左右,其次為泰國及印尼。在出口產品方面,以機械與電機設備最多,占50%以上,其次為礦產品、塑化及紡織等。

主要東協國家均處於經濟中高速發展階段,機械電機設備需求多,不過各國商機依然不同。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自我國進口項目以機械及電機設備為最多,分別占8成以上及7成左右,越南除了機械設備外,紡織、塑化及基本金屬占比也高,尤其是2017年進口我紡織品超過21億美元,占我國紡織品出口2成以上,而出口到菲律賓則以礦產品中的石油煉製品為最多,近43億美元,約占我國對該國出口的45%。

東協有商機,但新南向18國不僅經濟發展階段不同,也各有政治社會背景,相對穩定的越南,在2014年發生排華暴動,部分台商且受波及,2016年又有抗議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事件,反映了經營風險的區域特色,也不能一廂情願的忽略。

新南向國家有不同的產業型態及發展階段,難以一網打盡,官民分進合擊或相互合作,端視性質而定,不過,印度及印尼是新南向中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也是我國廠商相對陌生的國家,國營事業若能帶領衝鋒,有效突破,或許能開發出新的市場與生產基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