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料庫 / 檔案櫃 / 活動成果

【國際交流】「經貿變局對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之影響與展望」國際研討會紀實(下)

【國際交流】「經貿變局對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之影響與展望」
國際研討會紀實(下)


  自2016年起,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總統、美國退出TPP等一連串黑天鵝事件使得當前國際經貿局勢充滿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也使全球經貿發展充滿風險。為使大眾瞭解全球經貿變局對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之影響,及我國如何因應此變局,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特於2017年11月3日辦理本研討會,邀請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Jeffrey J. Schott博士闡述美國貿易政策方向,Schott博士曾參與GATT談判,對TPP亦有深入研究,場次二則邀請到精通東亞區域研究、曾任韓國經濟研究院院長,現為韓國貿易與產業學會會長的崔炳鎰博士擔任講者,場次三則由英國在臺辦事處Catherine Nettleton代表擔任講者,講述英國脫歐之最新發展及未來貿易關係,而場次四的講者鈴木英夫先生,曾任日本經濟產業省通商政策局局長,負責TPP國際經濟關係事務,末場則邀請到東協暨東亞經濟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 Ponciano S. Intal, Jr.博士擔任講者。

  為服務不克參加、關心經貿議題的民眾,歡迎使用線上學習平台聆聽學習!



上期內容

【場次一】川普貿易政策及其對亞太區域主義之意涵
【場次二】韓國對抗新保護主義之貿易政策

各場次連結:

【場次三】英國脫歐之最新發展及未來貿易關係之展望
【場次四】日本對抗保護主義之策略
【場次五】經貿變局對東協區域經濟整合之意義與影響



【場次三】英國脫歐之最新發展及未來貿易關係之展望(紀錄:許裕佳 分析師、吳柏寬 分析師)

  本場次主持人為政大歐洲聯盟研究中心張臺麟主任。張臺麟主任表示,2016年6月23日英國人民透過公投達成「脫離歐盟」此一重大決定,這樣的結果對於全球政壇和經濟造成衝擊,而未來歐洲的整合勢必也會受影響。現在該事件已過了一年半,究竟英國脫歐的現況如何及其對未來會帶來何種改變,我們很榮幸請到英國在臺辦事處唐凱琳(Catherine Nettleton)代表來和我們分享說明,以及中研院歐美所黃偉峰副研究員及經濟部貿易局楊珍妮局長做與談。



主講:英國在臺辦事處 Catherine Nettleton 代表


  首先,唐凱琳代表說明英國與歐盟目前的脫盟談判情況。2016年6月23日英國人民透過公投決定脫離歐盟,這背後主要的原因是英國希望能做為一個自由貿易國家,在全球經濟舞臺上找到自己的道路。不過,英國脫離歐盟並不表示我們就不屬與歐洲,今(2017)年9月22日英國首相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場演講中即表示,英國希望開啟與歐盟夥伴關係的新頁。雖然英國公投的結果令人感到震驚,但我們希望能與歐洲的夥伴透過協商,打造新的夥伴關係,為彼此帶來更公平、更繁榮的未來。自今年3月29日依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啟動脫歐談判至今,英國與歐盟之間已進行了五輪談判,談判過程雖然相當艱困,但目前在部分議題上已達成了不錯的初步成果,例如公民權、北愛仍屬於英國一部分之安排、愛爾蘭與英國的關係等。目前英國各政府部會已發布了14份文件,據此處理脫歐談判所涉及的議題,而該等文件也將是未來英國與歐盟建立關係之重要基石。

  其次,在英國的貿易現況方面,由貿易占GDP比重來看,英國的經濟成長相當仰賴貿易,過去160年來除了經濟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外,出口和進口占英國GDP的比重都在20%以上。另外,英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2015年在七大工業國中是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2016年則是第二快,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預期2017年英國的經濟成長率會是2%。整體來說,英國的經濟相當強健,過去五年持續成長,且就業數字也不斷增加,失業率僅有4.9%,預算赤字也大幅下滑。此外,英國為貿易赤字國,生產製造不及消費,英國民眾受惠於貿易夥伴;而透過吸引大規模FDI,抵銷了貿易赤字對英國經濟的衝擊,例如近期Benz、Apple都有新的投資計畫。故整體來說,雖然英國同美國一樣有貿易赤字,但貿易赤字不見得對其經濟實力造成太大衝擊。在近年出口表現上,2010~2016年間英國出口貿易成長12%,服務業出口則成長40%。2016年服務業出口占英國貿易出口總額比重達45%。

  在臺英雙邊貿易方面,雙邊貿易相當活絡,期待未來能持續加強。臺英雙邊貿易(貨品及服務)金額在2010年時已達到50億英鎊,2015年成長至53億英鎊,其中臺灣出口英國金額約35億英鎊,英國出口臺灣金額則為12億英鎊。2015年歐盟是臺灣第四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大陸、東協及美國,而英國是臺灣第十六大貿易夥伴,在歐盟國家中排第三,僅次於德國和荷蘭。

  有關英國未來的經貿政策,在關務政策方面,英國財政部於今年8月15日發布關務政策白皮書,指出未來關務政策的兩大目標是「高度整合的關稅協定」及「與歐盟建立新的關務夥伴關係」。英國希望能盡量減少脫歐對貿易造成的衝擊,無論是英國與歐盟之間或英國與其他國家之間都不要出現貿易中斷的情況。此外,英國也希望能避免北愛與愛爾蘭出現「硬邊界」(hard border),且也希望能型塑英國獨立的國際貿易政策。

  英國支持規則導向的國際貿易,未來努力的方向包括:(一)持續支持WTO之多邊政策。(二)在WTO架構下參與推動複邊協定,如環境商品協定(EGA)、服務貿易協定(TiSA)、政府採購協定(GPA)。(三)與OECD、G7、G20國家及其他志同道合的政府一起持續倡議全球貿易自由化。

  英國希望能確保公平競爭之市場環境,將建立英國的貿易救濟機制,避免不公平競爭擾亂市場規則,透過新的貿易救濟機制調查相關案件,用正當的方式保護英國的生產者。目前英國企業是受到歐盟既有的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希望能持續下去,但英國也會建立自己的貿易救濟機制,並利用WTO或其他經貿協定下之爭端解決機制。

  英國將會促進貿易夥伴關係,與全球合作。根據歐盟執委會預測,未來20年90%的全球經濟成長是來自歐盟之外,因此英國的重點是加強與這些經濟成長快的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善用機會。另外,英國希望將目前歐盟與第三國之貿易協定轉化成英國與第三國之貿易協定。此外,在正式脫歐後,英國將會洽談及推動新的貿易協定,藉以改善雙邊貿易關係、深化貿易連結及推動新標準。

  最後,有關英國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關係,英國長期以來的立場都是支持開發中國家透過貿易消弭貧窮,未來英國仍希望開發中國家能夠過貿易提升人民收入、降低貧窮。英國將會建立優惠性貿易體系,目前政策已進入諮商階段,大抵上這會是延續歐盟的優惠性市場進入政策。

  總結來說,對英國而言,脫歐是一個契機,透過這個機會可以讓英國更強大、更繁榮、更開放、更前瞻。英國將會有自己獨立的貿易政策,而我們過去的貿易表現相當好,將來正式離開歐盟後,我們會在過去40年所建立的堅實基礎上,繼續推動雙邊貿易及擴大與歐盟和其他夥伴的貿易關係。



與談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黃偉峰 副研究員

  您剛提到,英國脫歐就是要讓英國成為真正的自由貿易龍頭,此是否意味過去到現在的英國被歐盟綁住手腳,所以無法使出全力來推動自由貿易?過去歐盟主導了所有歐盟成員國的貿易政策,英國脫歐後,英國可以擁有自己的貿易政策,您認為哪些事情是英國過去無法做而現在可以做?英國會如何更有效力的推動自由貿易?

  另外,臺英貿易關係相當緊密,而臺灣對歐盟的投資大多也投資在英國,這不免會讓臺灣業界擔心,一旦英國離開歐盟後,相關的關務、最惠國待遇是否真能無縫接軌?許多國家的企業都有在思考是否要將工廠、研發中心從英國搬到歐盟境內其他國家以保持歐盟單一市場的優勢,您是否能和臺灣投資人再次說明並保證英國離開歐盟後,原來的最優惠待遇不會受到影響?您認為一旦英國真的脫歐後,過去臺英緊密的經貿關係可否繼續維持而不受影響?目前英國與歐盟仍在進行談判,在過渡期間您認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以因應英國脫歐?

  此外,臺灣想與英國洽簽雙邊FTA,但由於目前英國與歐盟脫歐談判仍在進行,預計要到2019年3月才能完成,甚至有可能會拖更久。倘若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談判不順利,臺灣與英國之間要建立新關係是否就得繼續等下去,您認為要多久後臺歐盟才有可能啟動FTA談判?

  最後,有些人認為英國最終不會真的脫歐,您認為這種說法是一種政治性出發點說的話嗎?倘若下次大選英國政權發生移轉,英國的脫歐政策是否有可能出現變化?


與談人: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楊珍妮 局長

  感謝代表與我們分享英國脫歐相關資訊,英國脫歐與美國新政府上任都對全球經濟造成許多不確定性,同時英國脫歐也是對臺灣廠商與企業界息息相關的議題,我也來分享政府可以作些甚麼。

  英國依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後,英國將結束40多年在歐盟成員國會籍。這對我們又有甚麼影響?從多邊架構來看,歐盟、臺灣、英國三者都是WTO會員,歐盟與英國都希望保持與第三國貿易與投資的關係保持不變。我們加入WTO的協定包括關稅減讓、服務承諾表、市場進入、政府採購等承諾,如果有WTO會員要脫離的話,這些承諾都必須重新協議。在英國與歐盟談判脫歐的情況下,英國原本在WTO是和歐盟代表團一起,未來英國脫歐成為單獨的WTO會員後,英國的承諾就有如新會員的加入一樣。這樣的改變下,我們未來與英國的市場進入以及服務貿易的關稅承諾表就產生變動。

  我最近收到WTO代表團來函,英國與歐盟代表已經會晤,歐盟考慮不更動貨品貿易與政府採購承諾表,英國則計劃盡量複製與歐盟的承諾。換句話說,現在WTO會員有權利可以和英國重新協商。

  我之前在日內瓦曾參與歐盟協商,當時歐盟因應東擴,加入新成員國必須重新談判服務貿易承諾表,這實際上是相當複雜的法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從多邊貿易觀察,英國脫歐後在服務貿易承諾與政府採購方面有什麼樣的變化。

  其次,影響我們的也包括英國和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英國未來可以和其他WTO會員洽簽FTA,目前已和歐盟簽署FTA的貿易夥伴,也是英國準備洽簽FTA的貿易夥伴。

  最後,在貿易救濟方面,目前我國出口至歐盟產品有4個反規避案件及2個反傾銷案在案。在4個反規避案件中,有3件目前我們仍有產品出口至英國,而在反傾銷案中則無出口商品至英國。這即成為法律問題,在反傾銷案件情況下,進口機構在課徵反傾銷稅必須證明傾銷、國內產業損害及兩者間的因果關係存在。因此,英國脫歐之後調查範圍改變,我們認為歐盟必須基於以上理由重啟調查。

  我提出以上三點,從法律觀點來看,英國脫歐絕對與我國貿易具有重大影響,未來必須透過雙邊協商、多邊架構下進行。英國與歐盟都是臺灣重要貿易夥伴,我們希望能夠繼續維持臺英、臺歐盟的穩健關係。這也是今日安排英國脫歐場次的因素,因為這對臺灣的企業界與貿易相當重要。

問題與討論


問題:英國被視為進入歐洲的門戶,同時也擁護自由價值,而在脫歐之後英國如何確保能夠持續吸引東亞的人才前來英國?

唐凱琳代表綜合回應:


  英國原本是歐盟28個成員國之一,在談判上具有優勢。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一些挑戰,英國必須先與歐盟27國達成共識,才能與其他貿易夥伴談判。如果英國自己去談判,就無須事先徵詢其他27國的意見。就此,也比較夠放手決定自己的立場。如同大家所知,歐盟各國在政策立場也許不同,而英國一般來說對貿易採取自由的態度。

  脫歐之後可以有更自由的彈性選擇-英國非常重視吸引FDI,我們也會持續吸引FDI增長。目前仍未見到脫歐對投資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聆聽業界看法,了解到底他們關切的是什麼。我們的領袖與貿易談判代表都應該了解業界的心聲。有很多臺灣企業到英國投資,就我所知,這些在英國的投資大多是設立總部或行銷業務等,而不是製造部門,如果大家有任何疑慮歡迎與我聯繫,我將充分反映各位的意見。

  在這期間真的有很多不確定性,我們也不樂見這樣的情況,也都不喜歡看到改變。不過,過去我們不也經歷過這種階段?過去有很多人曾懷疑在單一市場怎麼可能成立。不過,我們持續深化我們與歐盟的關係,歐盟從成立時至今日數十年間,一直走在最前面,不斷地創新,在國際貿易引領新的風潮,如今,我們看到不管是商品或服務貿易,人員流動等,歐盟已經證明自己具有充沛的創造力及十足的決心,來打造新的遊戲規則;我相信我們未來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成就。

  就時間點而言,的確有兩年期限。從我們啟動《里斯本條約》50條之後, 2019年3月就是兩年期限期滿。我們也要求有轉型期間,歐盟也願意給我們一段時期來接軌脫歐後的相關事宜。這一個實施期可能是兩年,而我們在這一段期間內完全脫離歐盟,可以自由地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我覺得臺灣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不確定的時期終將過去,媒體有很多雜訊,我們和歐盟協商也已經有一些成果,未來也會更加具體。一旦我們脫離歐盟之後,之前透過歐盟所簽署的協定,例如韓國,希望能夠繼續維持;至於過去和歐盟沒有FTA的國家,英國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洽簽FTA。這些談判協商可以從現在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持續進行,可以慢慢發展FTA或其他貿易工具,增進與貿易夥伴的關係。我們希望能夠連結更多貿易夥伴,至少可以依據WTO規則,甚至比WTO更優惠的規則來建立貿易關係。

  如楊局長所說,英國和WTO會員談判正在日內瓦進行,我們非常重視。雖然未必立即有成果,但我們的基礎不會是如新入會會員相同,重點是在於將過渡期順利地無縫接軌。

  教育是英國重要的產業,我們持續吸引大量全球優秀人才來英國學校就讀,希望未來也能繼續。英國仍然是歐洲重要的一部分,也和歐洲保持密切的關係,如你所說也是進入歐洲的門戶。此外,語言也是重要的優勢,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優秀人才在英國居住生活,我相信這些在未來並不會改變。

【場次四】日本對抗保護主義之策略 (紀錄:陳孟君 分析師、羅絜 助理)

  本場次由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李淳副執行長主持,前日本經濟產業省通商政策局長/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鈴木英夫常務執行役員主講,崔柄鎰教授及林文程教授擔任與談人。鈴木先生長期擔任日本政府要員,對於日本經貿談判涉入很深,其分享令人獲益匪淺。



主講:前日本經濟產業省通商政策局長/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鈴木英夫 常務執行役員

  鈴木英夫先生表示,過去30幾年他都在政府服務,也是第一位派駐英國的日本政府官員,退休之後到了新日鐵柱株式會社。新日鐵柱式會社是日本最大的鋼鐵廠,也是日本目前擁有最多專利的鋼鐵廠,從企業角度而言,當然很歡迎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日本人口每年約減少30萬人,國內消費市場縮小,因此對於推動經濟成長必須要有不同的做法。安倍政府上臺後,「安倍經濟學」確實推動了經濟成長,現在日本的經濟成長率約1~1.5%;若考量人口減少等因素,真正的經濟成長率約有2%,和美國差不多。但由於日本市場太小,45%的產品仰賴海外出口,所以日本企業必須盡可能地拓展市場,進軍全球。

  鈴木先生認為,目前全球貿易體系所受到的衝擊是很有結構性的,很難再現過去5、60年來的貿易榮景,以及享受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利益。他表示,現在的衝擊主要是由於美國的領導地位結束,並轉移至中國大陸,也就是由民主國家轉到新興社會主義國家,對日本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脅。此外,他也觀察到下列幾個值得重視的現象:

  首先,如果從七大工業國(G7)GDP占全球比例的變化來觀察,可以發現一些現象:G7是主要民主國家也是已開發國家,G7在1820年時只占全球GDP的12%(註:講者PPT誤植為22%),但因為科技推動經濟發展,到了1970年GDP占比成長到70%,1993年更占了90%,但到了2014年時卻下滑至46%,回到1901年的水準,這即意味著世界強權力量的轉移。

  其次,美國川普總統當選,再加上英國脫歐,這些因素都對全球貿易開放體系帶來負面效果。原本從二戰後,由美國所領導的西方世界皆受此影響;加上習近平再度被選為國家主席,繼續推動「一帶一路」,並要求國營企業必須投資,使之成為亞洲與中東等地區的最大投資國。中國大陸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權力移轉;中美雙方的消長,對於戰後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帶來挑戰,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開始興起。

  最後,世界正經歷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巨大革命,這些新科技可能會帶來經濟成長的新機會,也可能加劇貧富差距,將來可能會有少數的極富人口,加上大量無法受惠於這些技術的人口。科技革命可能會再帶來保護主義與反全球化的反撲。在日本,大部分的企業都意識到這樣的氛圍,也希望美國必須要更開放貿易。

  鈴木先生指出,日本目前對抗保護主義主要有以下四項策略:(一)持續推動TPP 11;(二)日本-歐盟EPA;(三)美日經濟對話;以及(四)RCEP。日本政府也希望藉由完成這些談判,為亞太地區設立高標準的貿易與投資規則。

  在推動TPP 11方面,鈴木先生說明TPP 11有可能在11月8~11日的APEC會議上達成某些協議,日本也會歡迎美國與其他APEC會員加入TPP 11。

  至於日本-歐盟EPA,雙方也在今年6月達成協議,由於川普總統的當選,可能也因此加速了雙方同意要繼續推展自由貿易的決心。日歐EPA將會為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與對抗保護主義帶來重要成就。

  美日經濟對話則是希望能設立自由與公平的貿易規則,並將這些規則拓展至亞太地區。日本麻生副首相太郎與美國潘斯(Mike Pence)副總統已討論過此一議題,但尚未完成具體協議。另外,有些人擔心在安倍首相跟川普總統於周末會談之後會如何?美國會不會正式要求日本跟談美日FTA,目前尚無從得知。目前,美國要求日本要開放美牛及其他農產品,這些項目在TPP中已經達成協議,日本也大幅減讓並願意開放,但如今美國退出TPP,若未來美國在美日FTA中提出比TPP更高的減讓要求,日本要如何因應?剛剛崔教授在談美韓FTA時,也表示很擔心出現類似的狀況,不過事實上,從未看過經貿談判出現此種狀況。

  最後,對日本而言,RCEP也相當重要。RCEP應該作為21世紀經濟關係的典範,其內容完備也很有創意,涵蓋了電子商務、貿易便捷化等傳統FTA較少涵蓋的議題。但推動RCEP的目標並不是快速達成協定,而是具備高品質、高標準的貿易規則;因此在談判中,會先追求品質,再追求盡快完成協定。

  鈴木先生表示,日本現在的策略是,盡可能地與日本主要的貿易國簽署EPA。早上崔教授曾提到,日本在FTA與EPA的起步較慢,但追趕腳步很快。若能完成RCEP,加上與歐盟的EPA,大部分的貿易都能被FTA所涵蓋;2018年,日本FTA的覆蓋率預計可達到70%,只是若缺少美國的參與,此一目標就難以實現。日本現在扮演著TPP的龍頭,在TPP 11的貿易部長宣言中,會員同意TPP的價值,且希望透過長期的討論完成高品質的協議,日本也贊同此一說法。此外,宣言中特別提到未來如何讓其他成員國加入,這即是隱含著美國在內。11月8~11日的APEC領袖會議外圍活動之一,就是TPP 11部長會議,我們會在會議中解決一些困難的問題,也希望APEC會議期間,各成員國能對TPP 11新內容達成共識。

  TPP 11目前的協商進展簡單來說有四:第一、凝聚共識,確定暫停實施哪些條款,留待美國未來加入後再協商?第二、不再重談TPP;第三、在越南峴港達成部長協議;第四,要制定誘因讓美國願意再加入,例如可能會出現未來開放APEC會員加入的條款等。

  另外,日本也相當重視RCEP,如前面所言,RCEP的重點是規則的品質,目標是成為亞太地區的新規則典範,所以進度不會太快。日本已經與印度及東協等國家洽簽FTA,所以RCEP對日本最重要的意義並在於市場開放,而是能否進入中國大陸與韓國的市場。相較於其他FTA,日本在此二個國家的市場進入都不是那麼順利;市場開放最重要的就是降低關稅,但中國大陸與韓國在FTA中皆排除重要的敏感產品,因此,日本希望中日韓之間能有高品質的FTA,讓重要產品都能降稅。日本也相信透過簽署日歐EPA,一定能夠帶動RCEP及TPP的進展。

  日本在5、6年前就開始說服歐盟進行談判,花了3年才正式啟動,又因為遇上英國脫歐,喚醒了歐盟重視與日本建立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到目前為止,除了電子商務(隱私權)與投資爭端解決二大議題尚未解決,其他市場進入議題已大致抵定,日歐雙方同意撤除100%關稅,日本希望日歐EPA能發揮重要功能。

  最後,早上Schott教授提到,TPP 11的重點,就是推動成員國進行國內改革。因此,日本政府也要求農業部門進行改革,大幅變動農業政策,以提升競爭力。此外,日本政府現在也開放移民,並採取與川普總統相反之作法。為吸引外國人才赴日並駐留日本,日本學習美國的綠卡積點制度,如果外國人來日本居住滿1年且無不良紀錄,日本政府就會發給5年的綠卡,5年後可以再申請續延。日本很歡迎外國人才,特別是資訊工程師,在美國川普政策下,很多IT工程師要離開美國,日本歡迎這些IT工程師,希望他們可以考慮來日本。



與談人:韓國貿易與產業學會會長/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崔柄鎰 教授

  崔教授表示非常欣賞鈴木先生的精彩演講,也分享其個人與日本農業部高階官員洽商FTA的經驗。他表示,日本農業部高階官員講話很直接,不像印象中的日本人。韓國當時被要求開放農業部門,同時透過美韓FTA開放更多農產品進口,對國內業者來說相當痛苦,但韓國別無選擇,不但必須開放且要在10~15年內將農產品關稅降到零。崔教授笑稱:「日本農業官員問我,這樣做是不是一種政治自殺?我回答,這就是政治領導必須做出的決策與必須承擔的責任。」

  崔教授提到,安倍首相非常果決地推出多項新經濟政策,包括2013年日本正式加入TPP。從日本的角度來看,TPP就是安倍的第三支箭,以此帶來結構性的改革,這也是日本目前積極改革國內法規的原因之一。崔教授表示,先前觀察安倍首相的演講時,多次提到農業改革,但卻沒有提到中國大陸因素。2年前,中韓兩國甫慶祝終戰70年,由於二戰,日本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站上世界的政治舞臺,但現在川普總統看似不會再加入TPP,安倍首相挺身而出,決定帶領TPP 11,展現了驚人的決斷力,也顛覆了崔教授原本的想像-日本應該不會想站出來惹惱美國。

  然而,川普總統任期結束後,新的美國政府也許會想要重返TPP,但崔教授認為,就算到那時候,美國可能也不願意接受先前的談判結果,甚至想要重新協商包括智慧財產權、ISDS等問題。崔教授向鈴木先生提出以下問題:

  第一、如果美國要求再加入TPP,TPP有沒有可能再為美國做出大幅修正?

  第二、對於ISDS、隱私權,歐盟有自己的一套作法,如果真的有投資爭端,日本是否願意接受歐盟的作法?

  第三、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潘斯副總統曾喊話要求和日本簽署FTA,川普總統的訪日行是否會提出此一訴求?

  第四、匯率操縱問題,美國不管民主黨或共和黨,都一再指控中日韓臺有政府操控匯率的問題,在TPP當中其實也有類似的反匯率操縱宣言;就其所知,美國很多國會議員希望可以就匯率操縱採取更強硬的作法,日本如何因應?

(註:李淳副執行長補充,臺灣已被
剔除於操縱匯率名單之外

  第五、日韓FTA自2004年起洽談,但因為一些無法消弭的歧見,歷經13年,是否可以重啟高階對話?想請教鈴木先生對於日韓FTA的展望。

  崔教授補充,目前國際經貿情勢已經改變,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加上北韓金正恩的軍事擴張行為,使韓國更需要與志同道合的經濟體結合,形成聯盟。美韓已有FTA,因此韓國也希望跟日本簽署FTA,構成美日韓三方。當然未來也希望跟中國大陸、臺灣簽署FTA。



與談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林文程 教授

  林教授提出下列問題:

  第一、鈴木教授的演講中提到了日本對抗保護主義的四個面向,但沒有提到中日韓三方的FTA洽談。2012年的中日韓FTA初步談判沒有具體成果,係因為當時中日之間有所齟齬;另外,評估中日韓三國洽簽FTA,對韓國的GDP預估會增加2.82%,中國大陸則是2%,但日本可能不到1%,是否因為上述原因而未特別提及中日韓FTA?

  第二、川普總統採取貿易保護主義,還批評其他國家實施不公平的貿易政策,由於川普總統即將訪日,日本要如何說服美國不要採取保護主義?

  第三、關於TPP,日本是否想要取代美國過去在TPP的領導角色?TPP其他成員國未來是否會歡迎中國大陸的加入?日本對於中國大陸加入的有何立場與看法?目前為止,日本是唯一一個同時加入TPP和RCEP的主要經濟體,過去TPP由美國主導,中國大陸因而認為TPP是為圍堵中國大陸崛起,若未來中國大陸加入TPP,可能會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日本如何看待?

  第四、鈴木先生的報告中沒有提到臺灣,但過去我參加華府會議時,提到臺灣對於日本的安全相當重要;會中也有兩位日裔美籍的教授提到,日本必須保持臺日之間良好的同盟關係,才能確保國家安全,想請問鈴木先生,在日本的經濟策略中,臺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臺日有沒有機會簽訂FTA?受到中國大陸的壓力,臺灣所簽署的FTA不多,除邦交國以外,只有與星、紐等簽署FTA,想請問日本對簽署臺日FTA的看法?

  第五、鈴木先生談到了權力的轉移,目前看起來,世界經濟實力排名在中國大陸崛起後有了很大的改變。中國大陸於2010年超越日本,2014年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非常積極地推動與其他國家的FTA與區域貿易協定,包含RCEP及歐盟等,您覺得中國大陸是否會對多邊貿易系統帶來挑戰?

問題與討論

問題:中經院東協中心徐遵慈主任提問,TPP 11生效有兩個條件,即半數(6個)以上成員國完成國內程序,以及通過成員國的GDP合計達到所有成員國的85%。以紐澳為例,紐西蘭新政府已表達對TPP的關切,澳洲則是支持但並不列入國會優先事項,根據鈴木先生的評估,TPP大概何時會生效?日前赴紐澳的訪問過程中,觀察到TPP可能會再少掉幾個國家,變成TPP 10或9,請問鈴木先生對於這樣的可能性看法為何?

鈴木先生綜合回應:


  目前TPP 11成員國已同意不再修改現有條文,但保留部分條款待美國加入後再行啟動,至於是否有需要重新協商的部分,要等美國的反應。但基本上,美國在退出前已同意目前的條文,因此我不覺得會有太大變化,可能僅有一兩個爭議問題會有變動。未來如何,目前難以判斷,但希望美國能夠表態願意重新加入TPP 11,盡快讓協定生效實施。其實我認為,退出TPP,對美國的農業會有很大影響,以美牛為例,相較於與日本有TPP的澳洲,美國牛肉在日本市場會失去競爭力。現在TPP 11保留部分條款,為的就是讓美國想清楚是否回來。

  在ISDS問題方面,日歐EPA原本希望設立初步審查與上訴制度,建立一個專門的審判小組,但日本認為歐盟法院體制已經相當完整,不需要這個制度,如果有爭議,只要透過歐盟法院就能處理。

  潘斯副總統的確有提及美日FTA重新談判的議題,但尚未正式提出要求。我認為,由於談判人力不足,美國目前的焦點應該還是NAFTA,無法空出手來討論美日FTA。此外,美國很多重要政府部門的高層都尚未到位,過去在談判時,假使我們的工作層級無法解決,會請雙方部長直接會談,但現在無法採取此一作法。至於下週川普總統與安倍首相會談哪些內容,我不得而知;但安倍首相一再希望美國回到TPP,我覺得這就是現在要觀察的重點。

  關於操縱匯率一事,日本財務省跟美國財政部曾討論過日本央行的匯率政策,雙方同意日本央行政策並未操控匯率,也相信日本不會透過操縱匯率來干預市場運作。我認為,匯率操縱議題受重視的程度跟亞太地區的安全議題是相關的,川普總統現在最在意的是北韓飛彈威脅,因此需要和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合作,所以我不覺得他會太在意匯率議題,對美國而言,現在的重點應該是NAFTA。

  重啟日韓FTA有相當難度,最困難的部分,是韓國的國內政治情勢,我也和韓國首席談判代表討論過這個問題。至於要推中日韓FTA,中國大陸政府已經講得很清楚,RCEP比三方FTA更為重要,因此中日韓FTA的重要性自然就遞減了。

  至於如何說服川普回到談判桌,其實安倍首相已經和川普總統多次會面,也和川普總統談到北韓、東亞局勢、美國國安,以及中國大陸在東海、南海增加兵力的情況,安倍總理希望川普總統可以理解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再加上日本企業在美國投資,創造美國的就業機會,我想川普總統應該會了解日本對美國的重要性,對於美日雙邊議題,應該不會在下次會面中有太大反應。當然,日本企業也會繼續在美投資,協助美國產品出口其他國家。

  美國退出後,TPP 11當然要由日本來帶頭,日本也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我們主辦了多場會議,希望能夠在接下來一兩週完成協議。對於中國大陸的加入,日本樂見其成。當TPP達成協議後,根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部分學者認為中國大陸應該研究是否加入TPP,但中國大陸政府否定了此一看法,認為「一帶一路」已經相當成功,也是自從一帶一路看似成功之後,中國大陸對TPP的態度就轉為批評。我曾於9月赴中國商務部發表報告,討論時,中國大陸某位處長即直接表示,TPP是美國孤立中國大陸的策略之一,所以中國大陸政府不會接受;甚至建議日本,既然美國都不在意TPP,日本更不用管了。由此可以明顯觀察到中國大陸對加入TPP的態度。

  關於臺灣議題,由於臺日之間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每年都有經濟對話,日本外交部是以另外的身份隨團來臺,其實我曾擔任臺日對話的團長,透過對話機制,希望可以促進臺日雙方的經濟合作。

  先前我們來臺討論的是核島災區八縣的農漁產品進口問題;當然,中國大陸與韓國也有同樣的狀況,也利用這個機會希望建議臺灣政府可以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驗證這些縣市出口的產品,這也是重啟臺日雙方經濟會談的重要起點。

  關於中國大陸極力參與區域貿易協定是否會影響日本,雖然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大陸會致力推動自由貿易與FTA,但就我們觀察到的情形,不論是與東協或韓國的FTA,中國大陸的開放程度都很低。對日本而言,這麼低的市場開放承諾,對日本產業沒有幫助,因此,我認為中國大陸看似在推動FTA,但實際內容都是空的;日本希望和中國大陸洽簽的,是真正有意義的實質FTA。

  新上臺的紐西蘭政府表示不會退出TPP,會先解決國內問題;而下屆TPP會議是由越南主辦,越南總理非常支持TPP,且我覺得接下來馬來西亞若不願落人後,也一定會加入。比較擔心的是加拿大,因為加拿大還在談NAFTA,所以處境較為困難;但如果墨西哥及加拿大都加入TPP,和美國的談判就能有更多籌碼,同時TPP也可維持下去。如果下兩週的TPP領袖會議能有新進展,可能2018年就會看到實質成果;假使各國國內快速通過相關程序,TPP的效果很快就能夠發揮;更進一步,希望將來APEC會員也可以加入TPP。

【場次五】經貿變局對東協區域經濟整合之意義與影響 (紀錄:李宜靜 分析師、鄭昀欣 輔佐研究員)

  本場次主持人為中經院王建全副院長。王建全副院長表示,東協近幾年獲得全球關注,經濟成長快速且深具成長潛力。臺灣現正推動新南向政策,東協國家是我重要的經貿夥伴,其推動區域整合之策略對全球、亞太及臺灣皆會有所影響。此場次講者為東協暨東亞經濟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Ponciano S. Inta, Jr 博士。兩位與談人分別為中經院東協中心徐遵慈主任,以及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Jeffrey J. Schott博士。



主講人:東協暨東亞經濟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Ponciano S. Intal, Jr 博士

  感謝臺灣政府將東協列為新南向政策的重點,這是非常明智的政策及決定,因為東協係各國目前經濟發展上重要的潛在夥伴。以往各國對東協國家的經濟政策是「援助創造貿易」(Aid for Trade),現在則可期待和東協建立更全面的貿易夥伴關係。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東協自由化及整合的政策,包含東協經濟共同體(AEC)之主要考量因素。此項議題對東協方面係挑戰亦係機會,同時也希望藉此看到臺灣與東協間的進一步合作領域。

  整體而言,東協的整合方式與歐盟並不相同。首先,東協與歐盟的經濟發展程度不一,且東協內部如新加坡及寮國的發展程度亦有極大差異,故東協各國的政府制度有所差異,此即意謂東協各國推動整合之方法也有所不同。

  然而,東協整合的進展與NAFTA或歐盟經驗類似;一開始整合規模並不大,待會員國產生信心後才開始擴大範圍並加快速度。而東協進一步整合的原因,則可回顧至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此事件讓東協各國領袖決定深化整合程度;至於AEC的出現,則是為了因應中國大陸崛起帶來的挑戰。前述兩者皆是東協整合過程的催化劑。除此之外,因為東協為超國家組織但其組織鬆散,故各方對政策的監督更形重要;同時,東協也希望透過整合,讓各國有效聚焦並監督各方整合進度。

  關於東協整合之發起,其起源係東協各國具有遠見的領袖認為有整合必要,故一開始是由各國政府及領袖共同推動;但發展迄今,除了公部門外,其他包含企業界在內之利害關係人亦認為有整合的必要。

  東協整合旨在建立東協共同體,惟其整合重點不只有經濟,還包含政策及安全等各項議題,均為東協各國追求建立共同體的目標。至於AEC藍圖則包括打造更公平、更有趣、更有恢復力的東協。據調查顯示,前述目標亦符合東協人民的想法,東協人民希望在2025年前,東協社會應更公平,並具有更良好的治理。其中,在治理方面,東協已有一定成效,但是離人民期待的良好治理仍有一段距離。故如何符合東協人民期望即是目前東協各國政府面臨的挑戰。

  東協人民關心的議題還有所得平均分配及包容性的成長。在全球發展下,不論是英國脫歐、川普當選或是保護主義的出現,對人民而言,最重要的是有更具包容性的成長,同時減少經濟弱勢及社會底層人士的數量。東協亦同樣關切此項議題。其次,由於印度、東協和中國的成長快速,東協更是成長的核心,故東協各國必須願意加深彼此的整合程度,並做好準備以面對中國及印度的競爭。

  另一方面,東協希望在2025年後可以掌握數位革命帶來的契機。製造業早已全球化,而數位革命可帶領服務業走向全球化,並為東協帶來更多的機會。然而,如果同一時間各國制度及基礎建設仍不到位,則人民所得分配將越來越不平均。故實際上數位革命雖然將帶來許多機會,但也有相應風險;對此,東協各國在法規面亦需有所因應及調整。

  觀察東協之發展藍圖,其關稅減讓的部分已有相當成果,但在若干方面仍須努力,以協助東協成為單一市場並迎戰中國和印度帶來的競爭及挑戰。對此,東協未來發展藍圖的重點,包含非關稅措施(NTM)、貿易便捷化、服務貿易及投資環境。

  目前東協各國間貨品關稅已幾近為零,但東協各國仍存有眾多NTM,主要涉及產品安全及標準等議題。由於濫用NTM將成為貿易障礙,故東協各國十分關切如何執行NTM,同時不會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研究顯示,具有有效通關措施之國家,企業界通常不擔心該國的NTM。但有若干國家在SPS及TBT方面執行的NTM相當複雜,並要求企業填寫大量表格,此等NTM將增加企業成本而間接成為貿易障礙,而無法進一步提升東協之間的連結性及整合度。

  有鑑於此,最近東協藍圖即特別討論如何處理NTM議題。首先,第一步係提升透明化,要求東協各國必須知悉NTM之意涵,並對其NTM進行分類。對此,東協各國已耗費多時整理NTM並做出資料庫。資料庫裡除了NTM外尚包含各國的進出口措施及關稅資料,同時東協各國的資料庫已相互連結,未來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貿易便捷化。

  至於在簡化NTM方面,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與東協共同討論如何進一步簡化NTM,由於若干NTM和TBT有密切關係,故其目標係將TBT標準與國際接軌。此外,在寮國和緬甸則有人力建構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自由化方面,東協最近關切的議題為貿易便捷化,並設立東協貿易便捷化聯合磋商委員會(ATF-JCC),以討論東協單一窗口及關務政策的先導研究等議題,進一步打造符合東協需求的貿易便捷化政策。其次,在關稅議題方面,東協目標為至2020年所有關稅要降到10%以下。由於時間已近,東協各國皆擔心如何達標,目前東協各國部長已於8月通過初步計畫,提供更具體的指標,以判斷各國在貿易便捷化環境和其他方面是否達標。

  另外,由於服務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東協在談判過程中亦希望提升服務業生產力並改善製造業的價值鏈,但由於東協各國對服務業的保護心態,故此項議題成為在談判時遭遇的問題。對此,東協鼓勵會員國-特別是泰國、菲律賓及印尼-改變心態,因未來將有機會對外輸出其專業服務,故應保證其國內服務業的穩定發展,才能在國內外都具有競爭力。儘管如此,特定會員國裡有若干利益團體意圖阻止服務業的自由化進程,此即東協面臨的挑戰。

  此外,東協各國對製造業的投資相對開放,自然資源及礦業的投資限制較多。公司治理方面,因各會員國發展程度不同,需要改善的地方較多,越南及馬來西亞在這方面做了許多,越南簡化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馬來西亞改革商業法規,重點在於法規要合理、提高經商便利度,以便吸引外來投資。此外,加強東協與他國之連結、部門合作,甚至是援助,都是可以思考的面向。

  東南亞10國整合為東協,如果以東協為核心納入其他國家整合,擴大為東亞經濟共同體,未來將會更具經濟發展潛力,此即為RCEP的概念。東協與中日韓澳紐印度都有簽署雙邊協定,東協及中國大陸、印度都需要供給面的結構改革,此外由於東協成員經濟發展程度差異較大,可以改革的空間相較TPP大,實務上RCEP與TPP應該是相輔相成,RCEP品質可能不如TPP高,可以先求有再求好,逐步推進品質,但重點是早點開始,電子商務、IPR等等議題未來將會納入RCEP,而RCEP未來也可以考慮開放APEC會員参與,由於中國大陸主導RCEP,香港加入RCEP應該沒有問題,臺灣要加入可能是一項挑戰。

  除了經濟成長,東協也要具備包容性和彈性,原始創始會員僅5國,隨後陸續加入形成10國,因此東協致力解決內部不平等現象,目前推動發展中小企業,透過投資和經濟成長降低貧窮,以提升整合和平等程度。東協經濟共同體AEC 2025藍圖:加強直接投資和效率以間接提升內部平等程度,譬如在非關稅障礙、標準與一致性方面,設立對中小企業有利的實驗室和有效的認證體系,服務自由化與合作、良好監管規範等其他方面也必須納入中小企業的考量,此外城鄉之間的聯繫與凝聚也很重要。

  醫療、教育、技能訓練、社會保護等等是提高AEC整合程度所必須思考的面向,東協整合有許多面向要考量、許多計畫要執行,各委員會不能各自為政,經濟議題、社會議題等不能單就該層面考量,於衡量進步程度時要看全體的發展,而非單一國家的單一產業。因此,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ASCC)是AEC重要的補充,ASCC建構共同的理念,共享政策的空間,大多數關鍵問題涉及跨部門或跨社群措施的相關全球承諾,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AEC執行層面的協調改革之整合措施,需要政治力量的支持,ASCC也是如此。



與談人: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徐遵慈 主任


  臺灣十分緊密關注RCEP的發展,在此提出臺灣產業界之若干關切議題:

  一、自AEC於2015年底成立,在降稅方面雖已有相當成果,但多數東協會員都有不同的進口規定,如SPS、TBT及農產品等等,故當臺灣企業意圖出口農產品或醫療器材至東協國家時,卻必須分別向各國申請不同之進口許可與執照;此舉將增加臺灣企業的出口及時間成本,故成為臺灣企業關切的議題。

  二、在過去3年以來,實際上許多東協國家已對WTO會員及未與東協簽署FTA之國家提高其進口關稅。舉例而言,在2015年印尼宣布提高1,000項進口產品之關稅,其課稅對象主要是來自未與印尼簽署FTA國家之產品,其中即包含臺灣。儘管如此,如以泰國為例,可發現泰國在2011年和2014年雖提高其進口稅率,但並未超過WTO之約束稅率,故仍符合WTO規範。對此,由於臺灣與大多數東協國家均未簽署FTA,故東協國家如提高了非FTA締約國之進口關稅,將對臺灣不利。故臺灣企業十分關切東協國家轉向貿易保護主義。

  三、「東協連結」(ASEAN Connectivity)係東協整合的重要部分,有助於東協整合之效率。其中,中國大陸在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及越南等地已建立了若干基礎建設;對此,若干國家表示歡迎中國大陸之「一帶一路」政策,但亦有國家則持保留立場。有鑑於此,想請教東協各國對一帶一路的立場,以及一帶一路是否及如何協助東協完成東協連結之目標。



與談人: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Jeffrey J. Schott 博士

  對於Intal博士的報告提出幾點疑慮:

  一、Intal博士提供完整的東協整合願景,但分析僅著墨於有助於整合的因素,並未考量分裂的因素。東協考量內部差異性而以緩慢速度整合,但是否無法跟上科技日新月異、全球化加速的21世紀?

  二、東協成員發展程度不一,關切的利益不同,計畫目標的優先次序也不一樣,此點可由東協各成員考量是否参與TPP即可看出:想要或必定要參與的國家會立刻推動、加速其國內改革,然而AEC 2025藍圖也有類似的相關改革-未來10年的改革,當東協各會員對於改革優先次序不一致時要如何協調?此外,並非所有法規改革皆可促進區域生產力提升,便無法達成所謂的包容性成長,此為東協整合所需面臨的挑戰。

  三、自製率要求、政府採購限制、投資績效要求等NTM,以及關稅不降反增,在在顯示東協需要更高透明度、更多市場競爭,而這些政策有可能造成公部門貪腐問題,東協國家需要更透明的政策減少貪腐問題,意即減少NTM,但這些NTM也是東協於區域或雙邊協定中不願承諾之處。

問題與討論

問題:EU原計畫與ASEAN達成FTA但未果,後來改採取與東協各會員簽署雙邊協定的方式進行,但目前EU僅與新加坡、越南達成雙邊協定,與其他國家之進展仍落後許多。然而FTA重點應在於內容是否具備高品質的水準,東協要如何解決NTM、SPS、TBT等問題?東協是否已準備好協商?EU與東協各會員達成雙邊協定是一個基礎,未來期待EU與東協整體達成FTA。

問題:中日韓三國與東協皆已簽署雙邊FTA,中日韓已透露希望能升級FTA內容,但東協目前似乎無法提出全方位策略來提升所洽簽的FTA。與中日韓三國FTA之升級協商,東協應建構共同平臺-以東協為核心,而東協也必須意識到內部越來越多差異性存在,應留意各會員在外交、貿易政策有不同利益。

問題:鋼鐵業於不同國家生產製造需注意各市場零組件規格需求的不同,意即東協尚未完全整合市場(單一產業之市場)。東協精神希望成為單一共同市場、商品自由流動,並透過較高效率提升經濟競爭力,但實務上並未達成,東協要如何改變此情況?

問題:AEC於2015年正式推出,東協領袖有此決心並達成共識,是否考量經濟發展因素而不得不行動?眾所皆知區域生產網絡比全球生產網絡更為活絡、有時甚至更為重要,東協國家是否因此才願意提出AEC的想法並落實?


Ponciano S. Intal, Jr. 博士綜合回應:


  對於臺灣關切的進口關稅問題,由於東協會員提高關稅稅率是符合WTO規則的,除此之外,只有在FTA架構之下才能討論關稅調降議題,TPP 11及RCEP將來應該會成功,印尼、菲律賓、泰國對TPP 11是有興趣的,臺灣一定要趕快加入FTA。至於NTM部分,NTM重要性不在言下,是東協未來發展藍圖的優先重要事項,東協已有相關工作小組討論申請過程中規範所需的共同文件、共同流程。要特別說明的是,就印尼而言,擔憂的不是國家層級的問題,而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協調溝通,如地方政府為吸引外資前來投資時,會有不同措施與做法。另就TPP來說,印尼表達加入TPP意願時,隨即檢視國內規範與法令,由於外資數量有限,這是東協國家競爭外資時自己必須做出的變革及進步。

  參與TPP好處之一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學到ISDS細節及其他部分,從某個角度而言,過去EU無法與東協簽署,因為東協尚未準備好,EU只能與個別會員簽署雙邊協定,現在EU可能可以TPP方式來討論簽署FTA。於2周前的演講,前任東協秘書長問及:東協現正進入中年危機,東協的方式在這個變遷快速的世界還行得通嗎?我的回應是東協要修正東協的方式,東協可以設計許多目標及作法但重點是要執行,調整東協的方式以因應21世紀。

  至於東協市場是否有共同標準?東協有一標準建構工作小組,個人鼓勵業者要求加入該小組,讓工作小組進展更快,舉例而言,汽車、電子零組件、電子用品等整合速度較快,眾所皆知電子產品為東協重要貿易產品,電子業的相互認證機制大致已臻完備,目前重點在於落實執行,其他工作小組的經驗是:成功案例都是公私部門密切合作、私部門大量參與的。

  東協希望能深化整合,於行動藍圖即有提及生產網絡和全球價值鏈,東協領袖確實因為考量經濟發展因素推動AEC成立,AEC實際上為定義很廣泛的概念,部分類似於EU,部分類似於FTA,AEC應該是FTA plus,但各會員對於「plus」的看法尚未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