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經貿變局對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之影響與展望」國際研討會紀實(上)

【國際交流】「經貿變局對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之影響與展望」
國際研討會紀實(上)


  自2016年起,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總統、美國退出TPP等一連串黑天鵝事件使得當前國際經貿局勢充滿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也使全球經貿發展充滿風險。為使大眾瞭解全球經貿變局對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之影響,及我國如何因應此變局,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特於2017年11月3日辦理本研討會,邀請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Jeffrey J. Schott博士闡述美國貿易政策方向;場次二則邀請到精通東亞區域研究、曾任韓國經濟研究院院長,現為韓國貿易與產業學會會長的崔炳鎰博士擔任講者;場次三則由英國在臺辦事處Catherine Nettleton代表擔任講者,講述英國脫歐之最新發展及未來貿易關係;而場次四的講者鈴木英夫先生,曾任日本經濟產業省通商政策局局長,負責TPP國際經濟關係事務;末場則邀請到東協暨東亞經濟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 Ponciano S. Intal, Jr.博士擔任講者。

  為服務不克參加、關心經貿議題的民眾,歡迎使用線上學習平台聆聽學習!

各場次連結:

【場次一】川普貿易政策及其對亞太區域主義之意涵
【場次二】韓國對抗新保護主義之貿易政策

下期內容

【場次三】英國脫歐之最新發展及未來貿易關係之展望
【場次四】日本對抗保護主義之策略
【場次五】經貿變局對東協區域經濟整合之意義與影響
  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主持開場,向觀眾簡要介紹本場主講人Jeffrey J. Schott博士研究專長領域與著作:過去Schott博士曾參與GATT談判,長期關注美國貿易政策方向相關議題並對TPP亦有深入研究。本場次之主講人Schott博士將針對川普貿易政策及其對美國對外貿易關係,乃至於亞太區域經貿局勢之發展進行深入剖析。

【場次一】川普貿易政策及其對亞太區域主義之意涵 (紀錄:王煜翔 分析師、聶廷榛 輔佐研究員)



主講: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Jeffrey J. Schott 博士

  Schott博士首先以陰雨綿綿的天氣來隱喻當前美國經貿政策的氛圍。自2016年總統大選結束後,一如外界所預期,川普政府激進地翻轉了美國對外貿易政策。重要原因在於美國政府將整體經貿政策的重點聚焦在國內製造業,特別是美國中西部的汽車及鋼鐵等產業,這些傳統產業存在著嚴重的商品貿易赤字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對外貿易政策轉向「貿易再平衡」,將復甦國內製造業發展置於美國貿易政策之中心。Schott博士進一步指出,此一政策具體呈現在川普政府當前反對區域主義、希望重新檢討既有之貿易協定,以及更嚴厲地制裁不公平貿易等方面。Schott博士認為:這些政策措施最終都會對美國整體出口與投資活動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會使美國與其他貿易夥伴間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大。

  Schott博士盤點了2017年以來美國相關行政部門所採取的具體行動,並進一步闡釋相關政策措施背後的主要依據。首先,美國的貨品貿易赤字超過了7,300億美元,而中國大陸即占了半數之譜,其他日本、墨西哥及韓國亦存在相當高的比例,這正是川普政府積極與中國大陸、墨西哥、日本、南韓等嚴重出超國家展開雙邊諮商的重要原因,目的在於尋求降低出超情況的可能方案。

  除此之外,Schott博士引據2016年度美國進口數據,說明美國的商品貿易赤字多數集中在工業產品,如:貨車卡車零組件、手機、電腦、製藥、成衣以及能源,其中,高達有三分之一工業產品赤字集中在汽車零組件領域,此一情況促使川普政府特別關注汽車產業的赤字問題,希望能夠解決貿易赤字來平衡傳統製造業之發展。為此,川普邀請了過去熟悉汽車零組件、鋼鐵工業相關產業問題的專家進入行政部門。同時,川普認為這些赤字問題都已經達到危及國家安全的地步,近期已經陸續啟動232條款、301條款、貨幣操縱等調查程序作為貿易制裁手段,希望能夠一定程度地復甦國內傳統製造業之發展。

  綜整上述貿易措施,Schott博士指出川普政府希望解決傳統製造業工作機會的大幅減少問題,然而,Schott博士認為這是一個美國國內長期性的問題,不可能單獨透過貿易政策獲得立即解決,相反的,這些貿易措施只會讓國內消費者與外國製造業者受到傷害。Schott博士引據美國勞動部數據,說明事實上美國製造業仍然持續向上發展,也沒有發生產業外移的情況。因此,如果美國政府要根本性地解決工作機會下滑的問題,就必須推動相關政策來協助國內業者與民眾去適應全球局勢與科技的快速變化。

  基於「美國優先」的政策思維,川普政府揚棄了多邊與區域貿易機制之參與,並嚴厲批評WTO爭端解決機制嚴重侵犯美國固有權利。川普剛上任即宣布退出TPP,轉向尋求與日本、越南跟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雙邊貿易談判。同時,川普政府將NAFTA視為過去20年國內經濟發展問題的頭號戰犯,希望能夠透過與北美兩大貿易夥伴的談判來取得貿易優勢,同一時間卻又以對美墨糖業貿易及美加軟木貿易實施貿易制裁做為要脅。Schott博士認為川普政府錯誤地以雙邊貿易數據作為改善貿易問題的檢視指標,這種錯誤的政策不僅無法改善美國的貿易發展,更難以獲得其他雙邊貿易夥伴的支持。對此,Schott博士進一步指出美國在當前對外雙邊談判中,普遍採取這種美國優先、要求對方單方讓利的談判策略,已經嚴重影響其他貿易夥伴與之續行談判的意願。

  以11月即將進行的第五回合NAFTA修訂談判為例,對於美方新提出的重大議題,三方始終未有交集;適逢墨西哥總統大選之際,墨西哥已經多次表明欲退出NAFTA談判之意向,Schott博士認為NAFTA談判極有可能在墨國大選後談判破局,而川普可能基於對國內選民交代而宣布退出NAFTA。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於美韓FTA的談判立場與處理方式可能與NAFTA不同,蓋韓國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重要貿易夥伴,而當前北韓造成東亞局勢緊張,川普政府已充分地向國內說明美韓政治戰略意義大於雙邊經貿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川普政府不太可能會為了美韓FTA的重啟談判進一步破壞雙邊關係,以至於讓北韓誤解美韓經貿關係惡化。

  在中美貿易關係方面,Schott博士認為川習會的戰略重要性大於經貿重要性,川習會並無法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最多只能拖延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特別是美國商務部早先已發布報告公開表示中國大陸並非市場經濟體,此一決定預料將會影響近期川習會的氛圍。

  回到川普對外經貿政策對TPP之意涵,Schott博士開宗明義地指出TPP是將來通往亞太自由貿易區的重要過程,其與RCEP存在著互補關係,但RCEP的經濟整合程度太低、太慢且有太多例外,不足以推動全面經濟整合,從而無法取代TPP在亞太區域整合所扮演的角色。然而,在美國退出TPP之後,中國大陸在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強,有越來越多的TPP成員國考慮重啟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對話,相對於此,當前的亞太局勢呈現出其他國家已經暫時擱置美國繼續往前走,這對於美國的傷害比想像更大。此外,TPP領袖11月即將越南峴港會面討論TPP的協定修正與生效相關議題。Schott博士認為,缺少美國的TPP所能產生的經濟成長推動效果只有原本的一半,但其所表彰的經濟利益仍十分可觀。此外,TPP最大卻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性,在於其能夠發揮推動國內法制革新的效果。

  最後,歸結川普對外經貿政策對臺灣的可能意涵,Schott博士認為現階段臺美雙邊關係趨於複雜,達成雙邊貿易協定必須額外納入政治與戰略的考量,特別是川普必定會顧慮到深化臺美經貿關係,可能會造成美中關係的不穩定,勢必減損臺灣加入區域整合的機會。因此,Schott博士強調TPP對於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未來只會更加重要,為了等待TPP未來可能重新開放新成員國加入,現階段臺灣必須要把握機會積極準備。



與談人:前日本經濟產業省通商政策局長/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 鈴木英夫 常務執行役員

  對於Jeffrey Schott博士的報告,主要有以下五項回應:

  第一,日本貿易政策現在也在變化中,相信TPP 11國將扮演在亞太地區帶動自由貿易、投資的重要角色,日本未來也將取代美國,繼續推動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其實日本直至TPP後期才加入,僅參與過一兩次TPP會議,然而在美國退出TPP後,日本已連續主辦兩次TPP 11國談判會議,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很希望完成TPP 11國的協商。日本鋼鐵業非常仰賴出口,出口需求量約達40%,因此日本鋼鐵業極為支持TPP 11及其他FTA與EPA,這也是為何日本業界十分支持日本政府的原因。

  第二,日本非常關切川普總統的貿易政策。我們認為美國、日本及亞洲企業過去共同建立的供應鏈,將因為川普政策而受阻,除了可能對新興經濟體的投資降低,對於新興國家提升國民所得亦有負面影響。此外,對美國人民而言,購買美國製造產品的成本更高,故對美國經濟也有負面影響,物價也將因此上漲,因此我認為川普的貿易政策完全沒道理。

  第三,創新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影響不容忽視,這些創新發展將使傳統產業面臨重大變革。以汽車業為例,汽車業傳統上屬於製造業,但包括豐田與其他歐洲車廠,多已認為汽車業不再是製造業,而是轉型為行動服務公司,進行系統整合。因此,現在製造業已越來越緊密結合,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能只看到產品製造,將來應該制定新的全球貿易規則以因應此項轉變,單看製造業實在無法妥善因應將來可能發生的重大變革。

  第四,川普政策其實無法達成公平貿易、好的貿易效果,我真心呼籲美國政府應讓投資、貿易環境越來越好。因為我擔憂,中國大陸習近平在今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上的發言,不僅批評美國經濟政策,更表示中國大陸將支持自由貿易體系。但就日本本身與中國大陸最大國營企業合作的經驗上,中國共產黨卻試圖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控管,例如控管國有企業的網路、資訊技術,因此中國大陸實際上發生的事件與習近平在該次論壇的發言並不一致,所以我不知道對世界貿易政策是不是好的。

  第五,除了TPP 11之外,歐日EPA也很重要,也是將來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基石。

  最後我想請問Jeffrey,從經濟理論而言,其實川普政策並不合理,許多美國企業也相當反對,為什麼美國企業沒有人阻止川普政府繼續實施此種政策呢?



與談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裘兆琳 研究員

  川普經貿政策有幾項重點,強調公平與不公平議題,特別是川普極力主張其受到不公平待遇。事實上,臺灣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經驗最多,因此我認為現在正是美國與臺灣談談不公平最好的時機,因為我們面對的不公平待遇已經好幾十年,臺美應該討論如何解決不公平待遇。

  在2013年,美國國務卿John Kerry曾說,外交政策就是經濟政策。具體而言,Kerry當時認為,經濟政策是一種提升美國在外交立場的特定手段,對川普而言,似乎是進一步將此項立論提升。看看北韓,經濟制裁一個接一個,希望全球都支持美國,最後能夠達成在此區域的安全與穩定,所以經濟政策是一種手段,以便達成最後的目標:和平。

  根據美國智庫CSIS近期發表的報告指出,美國面對亞太地區的經貿策略關鍵之一即是「和平」,因此我們希望,對北韓的經濟制裁可以幫助北韓領袖認清現在的情況,其實核試爆甚至都可能造成北韓人民的傷亡。不過對臺灣而言,貿易非常重要。我還記得美國前國防部長Rumsfeld曾說過,只要你有弱點就會引發別人挑釁,我們看到中國大陸在軍事與外交上,對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貿易對其而言也越來越重要。因此,臺灣不僅應該要配合聯合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在促進世界和平穩定方面,更應該維持軍事上最低的嚇阻能力;同時在經濟上,臺灣也不應只仰賴單一市場,此正是我國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的緣由,就是希望達成平衡。過去我國長期僅著重西進政策,包括美國、日本、中國大陸三大市場,但現在我們也應該重視其他亞洲鄰國市場。

  我還記得歐巴馬說過,中國大陸是八百磅的大猩猩,臺灣在過去幾十年雖面對許多不公平待遇,但臺灣仍是全球前二十大經濟體,是了不起的成就。根據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2017年世界各國自由度報告」(Freedom in the World 2017)報告指出,臺灣自由程度高達91分,相較於美國只有拿到89分,臺灣自由民主程度高於美國,中國大陸得分也不過只有15分,所以美國應該更重視臺灣。臺灣在這麼多年來歷盡艱辛仍可達成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相信川普政府應該給予臺灣特別考量。

  根據PIIE於前幾日的媒體報導中指出,TPP 11 國若加入臺灣、南韓、菲律賓、泰國等所組成的TPP16國,影響力將相當於之前的TPP 12國。隨著日本積極促成TPP的持續運作,TPP 11國可望於本次越南會議中達成最後協商結果。臺灣或許也有機會在第二輪加入。

  除了要求國際社會上的協助之外,臺灣本身事實上也非常努力。近來,我國已不再是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控觀察名單,但中國大陸仍在名單上。此外,臺灣也非常積極採取行動,如我國近來派赴史上以來規模最大的採購團,前往美國參加「選擇美國」(Select USA)的招商活動,至美國採購美國商品。雖然臺灣對美國有小幅的貿易順差,約130億美元,不過已比中國大陸少很多。此外,在農產品方面,雖然臺美雙方仍有部分限制及若干議題有待討論,但整體而言,幾年前曾有數字顯示,如果針對美國農產品的人均消費量而言,臺灣曾經是全球第一!所以我常開玩笑說,我們吃的農產品跟美國奧運選手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可以拿到更多奧運金牌才對。

  除此之外,蔡總統也已提出5+2產業政策,包括亞洲矽谷計畫、智慧機械、生物醫學,以及綠色能源等,加上高科技發展等,都是美臺雙方可繼續合作的領域。由此可見,臺灣十分努力,也希望TPP 11國成功在越南會議達成具體成果,同時臺灣也能成為接下來第二輪加入TPP的國家之一。最後希望美國繼續在亞太地區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包括經濟、穩定安全等議題。我們也欽佩日本持續帶領TPP所作出的努力。

問題與討論

問題:自2016年川普勝選後,川普做了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例如直接指控中國大陸操縱匯率等,所以我們當然需要聽其言、觀其行。目前而言,美國退出TPP後,可說是退出了亞太地區的領導角色,令人感到衝擊。您認為川普究竟是暫時性採取此種措施,或者退出亞太地區會成為其長期經貿政策?

回答:答案是都有可能。在2016年川普總統當選,似乎代表傳統共和黨的立場,不過其實川普欺騙了選民,甚至也騙過了希拉蕊,成功地運用競選策略勝選。我想再也找不到其他像川普如此大膽的人,不過接下來他將接觸到一些大家關切的問題,例如美國弱勢民眾等社會問題。未來川普支持者的競爭力將越來越差,所以我認為,美國當前有許多政策毫無遠見,並未投資在美國社會及美國的未來,這是二戰以後可以看到的歷史經驗,如果沒有持續在基礎建設及勞動力上進行投資,最後不會獲得很好的結果,可能還要付出慘痛代價。

問題:美國過去長期領導WTO,但川普政府近來的政策發言已對WTO造成傷害。您認為美國的進口關稅是否將有變化,例如將設定高進口關稅、歧視性關稅,或視個別國家而定?


回答:美國不會退出WTO,基本上美國提出的威脅是,如果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條件不改變,美國可能會杯葛WTO。不過,真正退出WTO絕對會造成美國與全球經濟問題,而且沒有必要,因此美國不會退出WTO。不過細節可再討論。

問題:歐盟也是一個重要經濟體,在歐巴馬在任期間,美歐雙方曾進行15次貿易協商,請問未來幾年美歐之間有無可能再重啟此類談判?還是美國接下來只會進行雙邊協商?

回答:大概不會再重啟TTIP談判,主要是因為現在還有很多技術性細節問題仍未獲得解決。尤其我們不知道在英國脫歐後,歐盟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其次,在歐盟本身內部,也出現公民社會的反對聲音,包括反對投資保護、環境議題、個資保密隱私問題。在這些議題方面,其實歐盟與美國的貿易目標並不一致,因此也會阻礙TTIP的成功談判。

Jeffrey博士綜合回應說明

  1. 回應鈴木先生的提問,其實美國企業界對川普政府有很多意見,其中一項就是稅率改革。現在美國希望從內政上先進行稅改、減少企業稅,不過根據昨天消息指出,稅負問題目前已獲得初步解決,因此美國企業界已減緩對白宮的批評聲浪。

  2. 回應裘教授發言,感謝您引述CSIS的報告,其實該報告列出不同情境,主要是為說明TPP最後的運用方式,有越多國家參與,影響的效果越好。雖然TPP目前保有開放加入的條款,的確是一項好處,不僅使美國未來可望重新回歸談判桌,同時也有擴大空間,加入更多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貿夥伴。因此,倘若日本能夠成功領導TPP 11國,而臺灣和其他國家如在未來亦符合加入TPP標準的話,對美國而言會是一個訊號,即便是川普總統都有可能認為,也許可以重新洽談一個更好的協定。川普甚至會認為,比起之前的TPP 12爭取到更好的條款,所以TPP的開放加入條款對於未來吸引美國回頭應該是很有用的。


【場次二】韓國對抗新保護主義之貿易政策 (紀錄:彭文君 輔佐研究員、蘇怡文 分析師)

  本場次由精通東亞區域研究、曾任韓國經濟研究院院長,現為韓國貿易與產業學會會長的崔炳鎰博士擔任講者,主持人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劉大年主任,與談人則包括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李明教授和東協暨東亞經濟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Ponciano S. Intal, Jr.博士。



主講:韓國貿易與產業學會會長/梨花女子大學 崔炳鎰 博士

(一)美韓FTA分析

  整體來說,貿易實為造就韓國經濟成長之首要功臣,韓國可謂為世界上最仰賴貿易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簽署最多FTA的國家之一。事實上,21世紀初世界各國剛開始積極對外洽簽FTA之際,全世界僅韓國與蒙古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簽訂FTA;但是近20年來,韓國已經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洽簽FTA,包括歐盟、美國、印度與中國大陸等。基本上,韓國對外拓展貿易與洽簽FTA模式與日本相似,但是韓國在FTA中所開放的程度遠高於日本,例如與韓國洽簽FTA的貿易夥伴占韓國進口食品的83%,而日本的貿易夥伴則僅占日本進口食品的39.9%。不僅如此,日本在對外洽簽FTA時,在關稅減讓產品中排除了40%的農產品與漁產品,但是韓歐與韓美FTA則完全開放農漁產品(除了稻米)。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是中國大陸唯一洽簽FTA的製造大國,雖然韓中FTA的範圍與開放程度遠低於韓美FTA或韓歐FTA,但是韓國已確定將與中國大陸進行服務業與投資部門的第二輪談判。由此可知,韓國在自由貿易方面的開放程度遠大於日本。

  關於韓美FTA所帶來的影響方面,其不僅加強了雙方的貿易關係,促使韓國進一步進行國內改革,更為國際社會帶來許多策略性的影響。首先,韓美FTA簽訂促使各國紛紛積極推動洽簽FTA,在FTA可能產生貿易移轉效果的疑慮之下,澳洲與加拿大也與韓國訂定了FTA。其次,由於擔心自身在國際貿易體系中被邊緣化,日本政府也加入了TPP。此外,由於韓美FTA讓美國產品在韓國境內比中國大陸產品更具優勢,使得中國大陸主動與韓國進行更多貿易上的接觸與交流。

(二)川普政策對於韓美兩國貿易關係之影響

  韓國在對外貿易上所受到的挑戰方面,首當其衝者,即為美國對於韓美FTA之態度。首先,川普政策是否能解決美國貿易赤字?雖然川普政府已提出解決貿易赤字、貨幣操縱等問題之相關措施,但是我認為其經濟政策並無法解決貿易赤字問題。實際上,美國過去也曾發生貿易赤字問題,例如80年代與90年代日本對美國大量出超,讓美國備受威脅,甚至促使美國政府與日本簽訂非常嚴格的貿易協定,但是最後是由日本自願性同意對美國出口設限而減少對美輸出,並擴大進口美國產品,縱使如此,長期以來日本仍對美國呈現貿易出超的狀態。根據彼得森研究所的分析,貿易赤字與政府貿易管制無關,而是與個體經濟政策有關,準此,則川普政策並無學理根據,僅為追求政治上的利益與目標罷了。

  若以數據來看,目前是美國製造業最興盛的階段,統計研究指出,8個失業人口中只有1人是因為貿易而失業;簡言之,傳統製造業失業主因乃由於科技進步所致,而造成貿易赤字狀況則是受到市場狀況與貿易循環影響。由於支持川普總統的選民主要是美國中西部人民,在政治立場上屬於相對搖擺的族群,並且大部分都屬於「憤怒的白人」,而川普總統為了鞏固其支持度,在政策方向採取偏向這類族群選民的看法與意見。根據相關研究,1998~2008年的20年間,大部分人民都得利於全球化而所得提高,惟支持川普的選民在所得上沒有任何增加甚或是下降,使得這些選民不支持全球化。綜上所述,美國對外政策實與其國內政治動向息息相關。

  2017年9月,川普曾表示將重新考量是否退出美韓FTA,至10月,美韓雙方達成重新修訂FTA之共識。基本上,川普總統認為汽車與貨品貿易對於美國經濟相當重要,因此希望針對這些議題逐一進行修正。事實上,美韓FTA對於雙方均有所助益,且也有利於促進GDP成長;亦即,雖然美國貿易赤字情況增加,但是美國產品與服務在韓國的市占率亦有所上升,同時近年來赤字的情況也獲得改善。進一步而言,北韓問題導致川普政府轉而支持韓國,再加上與歐盟和澳洲在韓國市場上的競爭關係,促使川普政府的立場有所改變。即使如此,川普總統的態度仍難以預測,雖然目前雙方已達成修改FTA的共識,但問題在於如何修改,以及修改之後是否對美國貿易赤字有所幫助?整體而言,修改美韓FTA所帶來的益處恐怕微乎其微,同時也可能引起國內外公民團體或利害關係人的抗議。美國的立場是希望韓國將農產品關稅立即降至零,並且要求美牛降稅期程從15年縮短為6年,但韓國不可能同意。談判過程應有捨有得,但美國卻希望獲得所有好處,此舉對韓國並不公平。事實上,根據韓國經濟研究院的研究,若終止韓美FTA,美國的損失將更大。

  綜上所述,韓美FTA的發展必須視政治情況而定。然而,修改美韓FTA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藉此重新調整與了解雙方的需求,以符合目前以服務業為主的貿易時代,並因應數位貿易之發展。惟川普政府所關注的部分是貨品貿易,在此情況下,可以預見未來談判的過程將會曠日廢時。

(三)中韓貿易關係

  韓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關係是另一個韓國對外貿易的挑戰,特別是目前韓國出口中國大陸已經占韓國總出口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中國製造2025計畫」之推動,無不牽動韓國的貿易政策走向。

  由於韓國布置薩德系統,導致中國大陸開始採取貿易報復行動。雖然沒有明確證據顯示中國大陸政府要求其人民杯葛韓國產品,但是韓國政府已經考慮在WTO場域提出此項問題。事實上,在薩德問題之前,韓國企業在中國大陸即已經常遭受到歧視待遇,而此也造成樂天集團決定撤出中國大陸。另一方面,韓中FTA雖已於2015年開始生效,但是中國大陸始終不願針對服務業給予進一步開放,雖然雙方預定在今年12月進行關於服務業的談判,但是中國大陸似乎重返談判桌的意願不高。

  為因應國際局勢以及美中關係的變化,韓國內部早已開始推動分散投資政策,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因此,未來希望與其他志同道合且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建立聯盟,如日本、澳洲與臺灣等,藉此對抗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壓力。

劉大年主任小結:

  川普總統上任後第一件事即為退出TPP,並且進一步重啟貿易夥伴之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首當其衝者就是NAFTA和美韓FTA。川普政府種種強調貿易保護與美國優先政策之舉措,實對於美韓之間的貿易關係造成影響。歸納崔教授所言,大致提出了幾個重點:(1)美韓FTA重新談判過程並不公平,因為美國要求韓國更多減讓;(2)美韓FTA未來改變未必能改善美國貿易赤字問題;(3)韓國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遭到歧視,因此建議應在亞洲集結更多聯盟力量,以對抗中國大陸的壓力。



與談人:國立政治大外交學系 李明 教授

  綜上所述,可以瞭解韓國已經受到新保護主義的衝擊,而崔教授提到許多對抗新保護主義趨勢的想法,清楚地勾勒出韓國面臨了來自北韓、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壓力與問題。首先,韓國在地理上面臨了北韓問題之外,尚被許多經濟強國包圍,包括日本與中國大陸,促使韓國面臨了經濟與政治的挑戰,此也造成國際上相當關注韓國情勢的發展。再者,韓美FTA不僅只是貿易問題,甚至包括了許多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相關的議題,因此在談判過程中實屬不易。

  目前韓國是全球排行第八位的經濟體,預計在2050年可能躋身前七大經濟體,GDP成長亦非常受到矚目,不但在FTA行動上為後起之秀,經濟貿易的發展亦成績斐然。綜此,北韓在國際社會上將會越來越孤立。從戰略角度上來看,建議韓國的新貿易政策除了加強美日、美韓關係之外,也可以增加對美投資,並且增加韓國採購美國商品,藉此促使美國理解能夠從韓國獲得利益。另一方面,建議韓國分散貿易順差來源,不要集中在美國市場,如此一來韓美FTA才會有更好的展望。



與談人:東協暨東亞經濟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 Ponciano S. Intal, Jr. 博士

  弔詭的是,「川普」其名過去象徵著進步與奢華,但現在其種種作為都是在貿易政策上開倒車。誠如吳中書院長於前一場次所言,我們應該尋找新的方法與模式來面對保護主義,無論是韓國或臺灣都必須尋找新的機會。簡言之,不應該把所有目標都聚焦於美國,而是應該更關注於重塑亞洲經濟地位;亦即,我們應該進一步了解在川普政策下,韓國、臺灣甚至於其他亞洲國家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來因應。

  韓國目前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並且已經參與許多重要的大型FTA,因此韓國是多邊體制的受益者,在此時必須挺身而出支持多邊體制。基本上,韓國的改革與轉型過程有許多經驗值得其他開發中國家學習,特別是法規制度的改革;但是美國卻甚少涉及國內體制調整與改革,目前其貿易政策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是非常錯誤的。綜此,韓國可以考慮將其經驗分享給其他開發中國家,扮演催化劑的角色,讓亞洲經濟漸漸壯大,例如韓國在越南的投資就是非常好的案例。最後,強國之間的對話對於維持亞洲地區的和平至關重要,因為和平才能讓經濟因而成長。

  總結上述,我認為因應川普時代的來臨,亞洲國家必須更進一步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要角,而韓國在此其中將扮演關鍵性角色,應透過移轉經驗與技術,協助其他國家進行制度性改革。

問題與討論

問題: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是歐盟,韓國是否有意與歐盟進一步擴展韓歐貿易關係?韓國在亞洲地區的策略為何?是否有想加入TPP的意願?

回答:首先,韓歐FTA已生效且執行情況良好,目前韓國是以推動現有貿易機制為主,韓歐FTA沒有重談的必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脫歐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ISDS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雖然韓歐FTA中並未就此有所規定,但可以考慮未來再進行交流與溝通。再者,韓國已錯過加入TPP的時間,韓國政府原本認為TPP是韓美FTA的延伸,雖然重要但並不急迫,且應等到日本加入TPP才有意義。當時我曾建議韓國政府應盡快加入,因為日本長期對韓國貿易出超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其專利項目龐大,特別是手機關鍵零組件。但是後來日本加入TPP,韓國的立場變得更為困難;再加上,日韓之間缺乏適當溝通管道,以及韓國政府內部亦無法達成共識,因此錯過加入時機,中國大陸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原本認為TPP是西方國家打壓中國大陸的工具,但是習近平掌權後,卻一反過去態度,認為TPP若缺少中國大陸是無法持續的。

問題:事實上,美國對於韓國入超大幅降低,將來也有可能出口液化天然氣,促使美韓之間的貿易關係進一步平衡。因此,將來是否有可能讓美韓FTA更好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參考NAFTA的前例,美韓雙方重視的議題不同,韓國重視農業,而美國堅持的是汽車議題,過去NAFTA的作法是降低加墨汽車零組件進入美國的數量,並且設有落日條款。

回答:美國汽車在韓國銷售不佳,主要在於美國汽車本身品質的問題,其外型不夠亮眼,後勤保養亦不佳,因此並不受韓國消費者的喜愛。事實上,韓國政府對於美國車、歐洲車或其他國家進口車輛都是提供最惠國待遇,待遇並無不同。由於美國對韓國入超的90%都是汽車,因此關於汽車進口的問題,雙方可以再進一步尋求解決方法,可以在韓美FTA架構下或是在另外的場合進行討論。我贊成韓國應該更主動實行互惠原則,例如開放政府採購等;至於落日條款部分,我認為其不確定性太高,不利於企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