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呼籲各國重新調整透過製造業創造就業的政策方針

  世界銀行於日前提出新研究報告,指出智慧自動化、先進機器人和3D列印等新技術的進步及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對製造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最受矚目的即為對於製造業在開發中國家創造就業和扶貧能力的影響。因此,世界銀行呼籲各國政府應及時調整以製造業創造就業的方針,幫助勞工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報告指出,技術變化和全球化格局的改變,已重新塑造製造業導向型發展策略。貿易增長速度減緩,全球價值鏈仍然集中在相對少數幾個國家;智慧自動化、先進機器人、3D列印以及其他技術進步,促使全球各地的汽車、電子、服裝、消費品和其他產品製造商擴大獲利基礎,改變了國家和企業的生產競爭方式。目前一些行業在機器人和其他技術進步之下,使得本來由人類從事的工作被自動化所取代,例如在中國大陸預計到2018年工廠將配置40多萬個工業機器人,數量超過世界任何國家,在中國大陸江蘇省生產蘋果和三星產品聞名的富士康最近即用工業機器人取代了6萬個工人。此外,透過降低工資占成本的相對比重,機器人和智慧工廠可以改變生產地點,在全球製造業市場取得競爭優勢,例如荷蘭的飛利浦和德國的愛迪達最近分別將刮鬍刀和運動鞋生產工廠遷回本國,以便更接近終端消費者,兩者都是因自動化促使人工成本大幅降低,以技術為動力的新型工廠逐步取代以低工資為動力的海外工廠。

  雖然上述發展趨勢擴大了人們對於製造業不再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提供增長的憂心,但是報告認為,各國政府仍可以藉由修正製造業對於發展貢獻方式的思維,及時調整與更新製造業導向型發展策略,因應技術變化和全球化格局改變的趨勢。報告為尋求提振製造業的國家提出了「3C」策略,亦即:競爭力(competitiveness)、能力(capabilities)與聯通性(connectedness);進一步而言,必須確保競爭力、建立能力與增進聯通性,在強調降低單位勞動成本的重要性之外,同時思考新商業模式,促使製造業產品也能提供服務;再者,培訓勞工掌握成套的新技能,加強企業吸收新技術的能力,提供新的基礎設施和新規則以支援新技術的運用;最後,強調商品、包括原材料和零配件貿易的開放,並且更加重視將服務融入製造業產品所創造的效應。

  綜上所述,由於新工藝和新技術改變了傳統產品的製造方式,各經濟體若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本身潛力,政策制定者和私部門決策者必須反思其製造業導向型發展策略,抓住新機會。

【由蘇怡文報導,取材自世界銀行,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