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RTA議題 / 我國參與情形 / 相關研究

劉大年:台美經貿協定 想談不想簽?

  台美經貿正式對話已經展開,雖然只是屬於技術層級;但卻是美國川普政府經貿人事大致就位後,美方首發的經貿代表團,對台美雙邊經貿關係有重要影響。


  川普主政下的台美經貿發展,可說是充滿變化。川普在選前即指責美國貿易對手國操縱匯率及不公平的貿易措施,是造成美國貿易逆差擴大,製造業外流及競爭力下滑的重要原因。台灣也是被川普點名的對象。


  川普就任後,台灣除了持續被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外;美方也對台灣一些不公平貿易措施表達不滿,特別是對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感到不耐。美方認為這些措施是造成美台在去年一百三十三億美元貿易逆差的主因。


  台灣雖然一再強調台美貿易逆差主要是產業分工及供應鏈互補的結果,對於雙方經濟反而有助益。而且台灣也將在國營企業帶領下,協同民間企業,計畫大量投資美國,進一步深化產業合作及供應鏈連結,以降低美方的壓力。但是若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台美經貿關係很難有具體的突破。


  台灣一直希望美國可以給台灣提升台美關係的一些牛肉,諸如台美雙邊投資協定及台美FTA,均在台灣爭取的選項中。但是這些期待要落實,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先解決美牛及美豬問題。


  台灣為美國農產品重要的出口市場,在歷次台美各種層級會議中,美國一直將農業視為優先處理的問題。此次也不例外,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牛肉及豬肉問題。無論是美牛或是美豬進口,都牽涉到台灣是否採用與國際接軌之食品檢驗標準與安全法規。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向民眾說明國際標準的可信度,未來在擬定談判策略也需要審慎,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均應力求完整。國內更應理性面對,避免泛政治化。


  除了農業問題外,對於美方所關切的其他議題,例如智慧財產權、法規透明化、以及其他市場開放等問題,也應妥善處理。當然一次會議問題不可能全盤解決,重點是未來如何持續改善,而非只是為了開會而開會,政府應有通盤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思維一定要改變,如果只想自己走出去,卻不希望別人走進來;對自由化態度仍猶豫不決,制度改革裹足不前,立場也保守觀望,未來是不可能得到美方認同。更難擺脫美方認為台灣只想跟美國談經貿協定,卻不想跟美國簽經貿協定的印象,台灣對美投資再多也是枉然。


作者: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17-07-27/聯合報/A14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