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RTA議題 / AEC.ASEAN / 相關研究

【轉載】新南向政策下東協內需產業初步觀察與臺灣機會

  新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本文認為在推動上的一個切入點為:跳脫過去的貿易投資觀點,轉而注入結合雙邊供需的產業創新觀點,與東協形成「創新成長夥伴(Innovative Growth Partnership)」,以新的角度重新檢視和營造我國與東南亞諸國可能形成的新的經濟連結關係。

  藉由東南亞形成新的「內需市場」,這可以多方面的發揮,但不宜從供給面的角度來推動。從產業創新的觀點來看,與東協形成「創新成長夥伴」,若要在某些領域脫穎而出,臺灣各方必須結合東南亞當地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包括政府、廠商、或創新/創業者)一起創新,而且需要實質地針對東南亞當地的需求加以解題或服務,以形成新的國際創新鏈和生態系關係。以下試圖解讀東南亞國家重點計畫衍生的需求,並進一步收斂到臺灣三個可能可以合作的領域,分別為:亞洲食品盃、數位解決方案、東南亞創業推手等。

東南亞國家相關規劃解讀需求


  在東協主要國家發展中,本文主要分就兩個群體(相對領先群、億級人口群),觀察東協主要國家的發展走向與可能性,整理如表1所示。一是在經濟發展狀況相對領先的國家,如馬來西亞和泰國;二是擁有人口紅利的億級人口國家,如印尼、菲律賓和越南。

  藉由分群進一步分析,可發現相對領先群的馬來西亞與泰國,在發展的目標上多鎖定在社會的公平性與民主,隨之可能產生的挑戰,亦偏向於在既有產業發展的升級和強化。例如馬來西亞於2015年提出「以民為主軸之成長」的「第11馬來西亞計畫」,期望在第11大馬計畫下,每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可達5.6%。

  相較之下,擁有億級人口紅利的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經濟發展仍是這些國家的重點,發展中的挑戰較偏向於基礎建設與交通相關議題,涉及健康和社會發展、公平性成長、環境保護、民主與政策規劃。例如越南2016~202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計畫,總體目標是確保宏觀經濟穩定、致力於讓經濟成長率高於5年前的水準、改善社會福利與民眾生活水準、主動因應氣候變化、推動環保工作等,未來5年GDP年均成長6.5~7%。

1 東協主要國家發展目標與挑戰


國家

期間

目標

挑戰

共通點

相對領先群

馬來

西亞

2016-2020

以民為主軸之成長

提升中小型企業生產力;

教育升級以滿足產業需求;

促進城市綠化:綠色產業

目標多鎖定在社會的公平性與民主;

既有產業發展的升級和強化

泰國

2012-2016

在自足經濟下具有平等、公平與彈性的幸福社會

可持續加強並發展觀光旅遊;

食品產業的研發和創新:世界廚房、食品創新城;

數位經濟的發展(含電子商務)

億級人口群

印尼

2015-2019

透過相互合作達到自立更生和強大個性意識的主權國家

提高沿海連接基礎設施;

改革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

改善食品安全

國家發展重點在經濟發展;

面對基礎建設與交通相關議題

菲律賓

2011-2016

實現包容性成長(inclusive growth

鼓勵更快的創造就業機會;

加強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部門;

提高災害風險管理

越南

2011-2020

2020年時成為現代工業化的國家

改善基礎設施,以支持經濟成長;

促進創造就業、生產率成長、人力資源發展、國營企業改革

資料來源:本文部分整理自OECD (2016), Economic Outlook for Southeast Asia, China and India 2016: Enhancing Regional Ties,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dx.doi.org/10.1787/saeo-2016-en.


  其次,表2綜整了相對領先群(馬來西亞、泰國)與億級人口群(印尼、菲律賓、越南)面臨的問題、當地政府規劃,以及衍生的需求。首先,馬來西亞突出對電子化、電子商務的需求,以及在綠色能源與生產履歷、植物工廠等的衍生需求;其次,泰國呈現的是低碳旅遊、食品加工產業與電子商務的需求。再次,印尼對健保體系的需求;菲律賓對食品加工與災害預警的需求;越南對技職教育體系、電子商務的需求。

2 東南亞國家中期挑戰中的內需


國家

面臨問題

當地政府規劃

衍生需求

相對領先群

馬來
西亞

促進中小企業科技應用

數位馬來西亞(Digital Malaysia

電子支付:電子支付與銷售點終端機(Point-of-Sale, POS);

中小企業電子化;

電子商務

協助中小型企業解決人力資本發展;

增加高度熟練的勞工數量

各種技能提升支援方案;

馬來西亞教育藍圖(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13-2025

技職教育體系

城市環境問題

建立宜居城市;

推動綠色科技發展

綠色能源科技國際合作

蔬果農產品仰賴進口

--

農耕與培育技術;

生產履歷系統;

植物工廠

泰國

觀光旅遊:旅遊供應體系多為國外掌握

「發現泰國2015」(Discover Thainess 2015

低碳旅遊:水處理、水循環、分散式能源等系統

食品產業的再升級

全球食品創新樞紐:Foodinnopolis

食品加工產業:機能性食品、食品安全、IT等支援性活動

因應數位經濟的全面性轉變

泰國數位經濟Master Plan

電子商務

億級人口群

印尼

如何應對非正規部門(正規部門如勞工局等);

嚴重的財政問題與保險文化(素養)

2019年實現全民醫療保險(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UHC

健保系統

菲律賓

創造就業機會

加強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連結;

發展食品加工製造業,建立標準和監管規則工業

食品加工製造業;

食品安全檢測與管理系統

災害風險

2005年,兵庫行動框架;

2009年,東協災害管理和緊急應對協議(AADMER);

預警工具

災害預警系統

越南

勞動力素質仍然偏低

人力資源管理為三大突破發展重點

技職教育體系

人口紅利優勢造就越南電子商務及網路服務崛起

2011年至2015年發展電子商務之整體規劃案》

電子商務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東南亞國家內需產業的觀察:臺灣機會

  綜上觀察,本文認為我國未來前進東協內需型產業仍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機會,分別是:亞洲食品盃、數位解決方案、東南亞創業推手,面臨的利害關係人也會存在不同層級的差異,包括:對政府,簡稱2G;對企業,簡稱2B;對消費者,簡稱2C。亞洲食品盃主要是從廠商面切入(2B),甚至是透過電商平台的2C;數位解決方案是主要是政策牽頭帶動廠商(2G到2B);東南亞創業推手,則需要從政府端(2G)到創業者(2C)端皆涉及,分述如下。

(一)亞洲食品盃:以泰國為食品加工生產基地樞紐

  從泰國新的產業發展主軸來看,食品業為泰國政府一直以來關切的產業發展重點。再者,位於泰國創新園區(TSC)的泰國「Foodinnopolis食品創新城」,發展聚焦於創新與研發,以作為全球食品創新的亞洲樞紐,串連東協區域,並以下面三大產業為重點領域:健康與機能性食品、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食品創新的支援產業。

  就我國食品加工業者在泰國的發展策略來看,南僑在1989年進入泰國市場,主要產品為米果、速食麵(呼應泰國的重點領域「健康與機能性食品」),定位泰國為公司在東協的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並於2013年設立「東協營運中心」;宏全於2004年進入東南亞市場,並以泰國(東南亞首站,亦是東協主要市場)和印尼為首次前進的市場,後續進入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等市場,在東南亞以瓶胚(46%)為主要產品,其次為塑蓋(31%),呼應泰國的重點領域「食品創新的支援產業」。

  因此,在泰國當地需求與我國廠商布局的現況觀察下,研擬「食品亞洲盃」的概念,是以泰國為食品加工生產基地樞紐,輻射東南亞/世界市場。在通路端的串連上,基於2000年統一超商海外轉投資菲律賓7-ELEVEN,2012年進駐菲律賓第二大城市宿霧,2015年進入民答那峨島,共計1,602家店;換言之,菲律賓7-ELEVEN擷取統一超商在臺營運模式,成功改良複製在菲國零售體系,成為當地最佳的商業經營模式。因此,泰國生產樞紐可善用菲律賓7-11實體通路、倉儲物流網絡、電子商務平台,見圖1。



(二)數位解決方案:數位大馬、數位泰國

  針對東南亞國家在數位經濟下衍生的需求,尤其是在數位大馬與數位泰國論及的發展構面(兩國作法比較可參考表3),建議我國可透過國際組織平台(如APEC、APO)作為展現國家數位實力的平台,串連東南亞國家需求,由政府協助廠商出去,以數位產業/經濟為切入領域,並定位為「APEC數位機會中心(ADOC)」計畫升級版。

  就我國利基產業來看,結合系統整合解決方案推辦資源,盤點可能輸出的數位解決方案,包括:數位學習(如希伯崙成功拓銷越南)、POS系統(例如因應餐飲業發展衍生的電子點餐系統,如iCHEF)、電子商務(可支配所得提高的消費需求增加,如購物網站、旅遊平台、遊戲平台等的需求)等「B2B/B2C」模式,以及電子化政府等對政府端的(B2G)。

3 數位大馬與數位泰國的比較

 

數位大馬

數位泰國

政策/時間

1.多媒體超級走廊/1990年;

2.第十個馬來西亞計畫/2011-2015年;

3.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畫/2016-2020

數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草案/2016年(20169月正式成立「數位經濟與社會部(Digital Economy & Society Ministry)」

主要策略

四大策略:重振ICT行業、確保提供高品質ICT人力資本、改善數位基礎設施、實現數位包容,以推動知識經濟中的ICT

六大關鍵策略:數位基礎設施、數位創新生態系統、公平社會下的數位科技、電子化政府服務、人力資本以及數位泰國整體框架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三)東南亞創業推手:泰國、菲律賓

  2016年9月行政院新版「亞洲‧矽谷推動方案」,以「鏈結亞洲・連結矽谷」為核心,聚焦「物聯網」與「創新創業」兩大主軸,從人才、資金、法規、創新場域4大方向著手,打造以研發為主的物聯網創新生態系。因此,我國可以試圖從創新與創業國際生態系鏈結的角度,加強吸引東南亞等亞太青年與臺灣之創新與創業氛圍和資源加以連結。

  以我國的創新與創業資源協助東南亞創業家,並非只是為人作嫁,反而是以臺灣作為一些東協國家的「東南亞創業推手」,一則可以利用當地青年協助我國克服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同時也可加強東南亞新興企業與臺灣經濟的連結關係;如同矽谷利用當地資源為我國及其他國家培育創業家,利人利己。表4彙整東南亞國家創業發展現況,另在泰國與菲律賓從政策面與實地訪查上,皆表示對於以臺灣作為創業培訓基地的高度興趣。

4 東南亞國家創業發展現況檢視

國別

泰國

菲律賓

越南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創業發展現況

泰國政府2016年宣布成立5.7億美元基金(約44億港元)資助Startup

創業家精神/新創文化為當前泰國施政主軸之一

外包歐美案件成為產業經濟重心;

有鑒於本國的基礎建設仍未完全實施,菲律賓的新創生態圈其實等於是「從零開始」;

馬來西亞創投 1337 Venture 與該國政府合作,要把東南亞「Alpha」等級的創業者帶入菲律賓發展;

未來主政單位:科技與通訊技術部門(DOST-ICTO

2013年即推出「矽谷計畫」,讓團隊可以到矽谷發展,並且回過頭耕耘本地創業生態;

目前有國營的科技展覽Techfest、政府主導的投資計畫,以及矽谷計畫持續營運;

越南科技部協同芬蘭政府,一起發展創新合作計畫(Innov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me),增進兩地的合作鏈結、資源交換與經驗傳承

馬來西亞MaGIC由政府於2014年初成立,目的為培育馬來西亞成為亞洲的創業中心;

MaGIC目標:讓馬來西亞在東南亞的區域重要性提升,因此積極尋找欲拓展東南亞市場的國內外創業者,並不僅限本國居民;

以「搭建關係」的方向做,不主動投資團隊,而是牽引外界資金進來

新加坡政府積極營造新創基地,給予新創公司稅務減免,甚至直接針對有潛力的創投投資認購高達85%的資金;

2000年後,國際知名創投紛紛大舉進入新加坡,這種種資金充足、政策支持的優勢,讓新加坡成為新創公司在東南亞最適合發展的地點

臺灣角色

APEC會議提出需求,與臺灣在新創方面合作

菲律賓PIDS表示臺灣在創業方面可協助菲國

思考如何與臺灣當前政策「亞洲・矽谷」計畫串連

馬國在扮演亞洲中心相對具企圖心,值得後續觀察與之合作可能性

可協助地方較少,思考與星國合作的機會

註:PIDS為菲律賓發展研究院。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新計畫構想為「東南亞學生/創業家臺灣加速器計畫」,為「教育(Education)+教練(Coaching)+業師(Mentoring)+網絡(Networking)+創業家簽證/受雇於新創公司」整套服務的想法。主要對象的設定是,在臺僑外生;東南亞創業家(想要創業、已經獲得資金relocate)。可能的領域有:科技新創事業、生活產業(飲料連鎖、電商等)。更重要的是與其他單位資源串連,包括:以科研機構/學校提供加速器課程、創業家簽證、國發基金(創投),見圖2。



結語

  綜上討論,本文試圖探究東南亞國家中長期重點計畫與面臨的挑戰所衍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注入結合雙邊供需的產業創新觀點,與東協形成「創新成長夥伴」,並進一步收斂到臺灣三個可能可以合作的領域,分別為:以泰國為食品加工生產基地樞紐的「亞洲食品盃」;從東南亞國家在發展數位經濟的角度切入「數位解決方案」提供者;部分東南亞國家(例如泰國、菲律賓)面臨創新創業發展瓶頸,臺灣有機會作為「東南亞創業推手」。以試圖回應「新南向政策」在「經貿合作」面上的切入重點:拓展內需市場、促進系統整合服務輸出、鼓勵創新創業交流。

【本文原載於《經濟前瞻》第171期,2017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