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RTA議題 / RCEP / 相關研究

【轉載】我國茶葉在TPP與RCEP國家中有沒有潛在出口市場?關稅貿易障礙的觀點

  隨著WTO杜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區域經濟整合近年來快速發展,其中亞太地區較受矚目的區域貿易協定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此兩協定亦與我國經貿發展密切相關。本文蒐集國內外茶葉之次級資料進行分析,說明臺灣目前茶葉產業概況,並進一步釐清目前具有出口潛力的茶葉品項。由於我國尚未加入TPP與RCEP,因此,關稅將是出口至該協定會員國的第一道障礙。據此,本文除了解析臺灣茶葉與TPP/RCEP會員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亦嘗試由關稅貿易障礙的觀點探討臺灣茶葉能否在這些國家中取得利基市場。以下將從產業概況、主要出口品項與潛在目標市場等三個方向找出臺灣茶葉在全球市場上的定位與競爭優勢,並由關稅障礙的面向,提出我國茶葉出口拓銷至TPP/RCEP國家可能面臨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臺灣茶葉產業之生產與產業鏈概況


  臺灣茶葉早期是以外銷為主,然而,由於臺灣人力成本的提升,使得茶葉生產成本增加,喪失出口競爭力,故臺灣茶葉逐漸由外銷轉為內銷導向。如圖1所示,臺灣茶葉在1989年時,出口量約為產量的三分之一,截至2015年,臺灣茶葉出口量大致在5千至1萬公噸之間波動,未呈現明顯地起伏趨勢。產量方面則是由1989年的2萬4千公噸持續下降至2015年的1萬4千公噸。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茶葉進口量在1989年時僅有1萬5千公噸,在1991年時超過出口量,而後便一路攀升。到2004年時,我國茶葉進口量為2萬1千公噸,首次超越產量,2015年的進口量更高達3萬2千公噸,反映出臺灣對於茶葉的龐大需求。



  雖然我國茶葉產量呈現萎縮現象,但是觀察圖2不難發現,其所創造出的價值逐年上升。明確來說,我國茶葉產值在1989年為新臺幣13億元,而2015年的茶葉產值成長至新臺幣68億元。對比於圖1產量萎縮的情況,可以發現國內茶葉市場正朝向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有趣的是,縱然臺灣茶葉進口量在過去二十年來大幅成長,但進口值的上升幅度卻相對較小,表示臺灣目前大多進口價值較低的茶葉。以單價而言(圖3),臺灣過去進口茶葉單價大約落在每公斤新臺幣30至70元之間。反觀出口單價,過去五年茶葉出口單價將近新臺幣300元/公斤,因此,若能進一步拓展外銷市場,對於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將有所助益。





  臺灣目前茶葉產業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上游部分由茶農、茶園、茶菁批發商與香、藥料工業構成,主要從事育種、研發以及培育等需要經驗累積之經濟活動;中游部分包含茶廠、茶葉合作社與飲料製造廠,主要從事收購茶菁、加工、精緻與包裝等商品化經濟活動;最後下游則由茶行、茶莊以及百貨公司等零售商將茶葉及其製品販售給消費者。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外銷至國外的茶葉是屬於精緻包裝過後的形式,並非以瓶裝飲料方式出口。在內需穩定成長的情況之下,若能夠刺激外銷,將可強化我國茶葉產業鏈。

  綜觀上述,不難發現臺灣茶葉產業正朝向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尤其出口單價在近五年明顯提升。雖然臺灣茶葉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導向,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區域經濟整合與貿易自由化的浪潮之下,出口拓銷儼然已成為臺灣茶葉產業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有鑒於TPP與RCEP區域貿易協定與我國密切相關,且未來加入該兩協定亦是臺灣重要經貿政策之一。因此,如何利用區域貿易自由化協定,要求進口國降低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並拓銷我國具有競爭力的茶葉品項,將是未來重要的研究課題。

臺灣茶葉主要出口品項

  臺灣茶葉歷年主要出口品項(依HS八位碼區分)呈現於圖4。如圖4所示,臺灣在2002年以其他紅茶(發酵)為主要出口商品,占主要出口品項總出口量80%,其中又以其他紅茶(發酵)(每包超過3公斤)為大宗;而其餘20%則是綠茶(未發酵),又以綠茶(未發酵)(每包超過3公斤)為主要出口品項。此外,在同一年,無論是每包超過3公斤或每包不超過3公斤,部分發酵茶幾乎沒有出口,非我國茶葉出口主要品項。隨著時間遷移,我國茶葉出口品項出現了一些值得注目的變化。首先,部分發酵茶的出口量逐年提升。截至2015年為止,部分發酵茶出口量為一千三百公噸,占主要出口品項總出口量28%,其中每包超過3公斤與每包不超過3公斤皆占有一定比重。再者,觀察其他紅茶(發酵)與綠茶(未發酵),可以發現出口品項由過去以大包裝(每包超過3公斤)為主轉變為小包裝(每包不超過3公斤)。



  以出口單價而言,歷年皆以小包裝部分發酵茶為最高,2012年價格甚至達到每公斤新臺幣1,000元。其次,在2007年之前,小包裝紅茶出口單價僅次於小包裝部分發酵茶,然而,近年來小包裝綠茶以及大包裝部分發酵茶的出口單價已經超過小包裝紅茶,成為出口單價前三名的品項(圖5)。



  由圖4與圖5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臺灣茶葉目前在全球茶葉市場上的定位:(1)部分發酵茶漸漸成為臺灣茶葉出口主要品項,特別是該品項出口單價高,所創造出的價值也很龐大;(2)出口模式已由過去大包裝出口模式轉變為小包裝出口模式。在瞭解臺灣目前茶葉概況之後,再來必須探究的一個問題是「市場在哪?」。未來加入TPP與RCEP談判時,我國茶葉勢必面臨開放,因此,鞏固並擴大現有主要市場以及開發未來潛在市場將成為兩個刺激茶葉外銷的主要方向。

臺灣茶葉在TPP/RCEP國家之主要與潛在出口市場

  表1所呈現的是過去十年我國茶葉出口至TPP/RCEP會員國的市場變化與趨勢。在表1中,可以觀察到臺灣2005年茶葉出口市場以新加坡為主,其次為日本、美國、中國大陸與澳大利亞。在2015年時,中國大陸成為我國茶葉出口最大宗的國家,而韓國躍升成為臺灣第四大茶葉出口國,新加坡則是退居第八。



  以細項來看,表2~4分別呈現我國小包裝綠茶(未發酵)、部分發酵茶與其他紅茶(發酵)歷年出口至TPP/RCEP會員國的市場變化與趨勢。不難發現,無論何種品項,美國與中國大陸皆是我國小包裝茶葉出口主要市場。此外,如表2所示,我國有一部分的小包裝綠茶銷往馬來西亞、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值得注意的是,以具有競爭優勢的品項(小包裝部分發酵茶與其他紅茶)而言,韓國過去以來並非我國該茶葉品項主要出口市場,但在2015年卻躍升成為前三大外銷市場(表3與表4),類似的現象亦發生在小包裝綠茶,顯示韓國對我國茶葉需求正逐漸增加。若未來加入TPP或RCEP,在關稅減讓的情況下,是否能刺激韓國對我國的茶葉需求,需要進一步探究。







  表5為2015年TPP/RCEP國家茶葉進口需求概況。2015年世界茶葉進口總值約為63億美元。以占世界進口份額而言,TPP/RCEP前十大進口國分別為美國(7.4%)、日本(2.75%)、加拿大(2.12%)、中國大陸(1.67%)、澳大利亞(1.66%)、越南(1.1%)、智利(0.86%)、印尼(0.86%)、馬來西亞(0.83%)與新加坡(0.63%)。以細項來說,TPP/RCEP會員國中,2015年小包裝綠茶進口前十名分別為美國、加拿大、越南、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大陸、墨西哥、智利與泰國。對比表2我國前十大出口TPP/RCEP會員國,可知泰國、墨西哥與智利現階段並非我國小包裝綠茶主力市場,在臺灣加入TPP/RCEP區域貿易自由化後,這些國家可能成為我國可開拓的潛在市場。

  另一方面,觀察小包裝部分發酵茶以及其他紅茶(發酵),可知2015年TPP/RCEP會員國進口量前十名依序為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中國大陸、越南、紐西蘭、緬甸、新加坡與智利。對比表3與表4,日本、紐西蘭、緬甸、智利、越南等國並非臺灣目前小包裝部分發酵茶以及其他紅茶(發酵)的主要出口市場。因此,這些國家亦可成為我國未來加入TPP/RCEP後可開拓的貿易夥伴。



我國與TPP/RCEP會員國茶葉關稅結構


  本節呈現我國與TPP/RCEP會員國茶葉關稅結構,並分析我國爭取加入TPP及RCEP,在互惠關稅模式之下,哪些國家可能成為臺灣茶葉出口的新興市場。如表6所示,臺灣目前綠茶(未發酵)關稅介於12.8%-25%間,保護程度偏高。若以25%為比較基準,TPP/RCEP會員國綠茶(未發酵)關稅高於我國的有越南(40%)、韓國(513.6%)、印度(100%)、寮國(40%)與泰國(30%-90%)。另一方面,臺灣紅茶(發酵)以及部分發酵茶關稅介於17%-25%間,保護程度亦偏高。在TPP/RCEP國家中,除了韓國對紅茶(發酵)以及部分發酵茶所課關稅為40%,較綠茶(未發酵)低,上述其他四個國家對於紅茶(發酵)以及部分發酵茶所課的關稅與綠茶(未發酵)相同。由此可知,越南、韓國、印度、寮國與泰國等國茶葉的關稅壁壘相對較高,未來若這些關稅障礙消除,可能是我國可進一步拓展的市場。



結語

  臺灣茶葉是附加價值非常高的農產品,目前我國茶葉產業是以內需為導向,若能開發具有潛力的出口市場,將可進一步提升該產業的價值。本文以TPP與RCEP兩個與我國密切相關的區域貿易協定為主題,由關稅貿易障礙面向討論臺灣茶葉出口是否有潛在商機。

  目前臺灣茶葉出口是以小包裝茶葉為主,尤其是小包裝部分發酵茶,其所創造附加價值最高。在TPP/RCEP國家中,茶葉關稅壁壘高於我國的有越南、韓國、印度、寮國與泰國。若未來臺灣爭取加入TPP/RCEP,在互惠關稅的情況下,這些國家將成為可以進一步開發的出口市場。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對於茶葉的保護程度相當高(尤其是綠茶),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國還能成為臺灣茶葉主要TPP/RCEP出口國。因此,一旦韓國對我國茶葉的關稅障礙消除,其所帶來的利益將不可小覷。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以茶葉而言,關稅只是出口會面臨的第一道障礙,即使變為零關稅,並不保證該市場一定會成為未來可拓展的出口市場。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檢疫、農藥殘留以及國內自己的食安問題,是繼關稅之後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僅就關稅面向提出初步見解,關稅的削減是否能刺激我國茶葉出口,還得端視進口國非關稅障礙高低,這也是日後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方向。

【本文原載於《經濟前瞻》第168期,2016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