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劉憶如:FTA議題 不要夾雜太多政治

自由時報/ 2014.11.22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前財政部長劉憶如表示,中韓FTA屬於財經議題,不要放太多政治在裡面;韓國與他國洽簽FTA,對台灣總體影響雖不是太大,但不能忽略個體衝擊。對於服貿卡關導致台灣難簽FTA的說法,她則表示,在服貿之前,韓國就跟歐盟、美國簽FTA,「這個總不能跟服貿劃上等號,我看不出邏輯在哪裡」。

本報昨日引述本期《壹週刊》「中韓FTA影響大不大」一文,報導「劉憶如批馬治國六年一事無成」。劉憶如嚴正澄清,該文章不是她寫的,她十月就停掉週刊的專欄,但週刊仍在目錄上誤植她的名字,導致外界誤以為是她的文章。

劉憶如認為,中韓FTA議題應從兩層面來看,總體層面而言,很多人認為,台灣出口最大宗是高科技產品,因資訊科技協定(ITA),本就享有零關稅,這些產品占我國出口比重非常高,就算中韓簽FTA,影響不是太大;但也不能忽略個體層面,有些產品不在ITA範圍,本來從台灣跟韓國出口中國都要關稅,以後若只有台灣要關稅,就會受衝擊。

她表示,韓國跟很多國家簽FTA,對台灣當然有影響,必須積極面對;但現在很容易扯到政治,台灣沒辦法簽很多FTA,執政黨說是服貿卡關、是在野黨的責任,在野黨則說是執政不力或中國阻撓。不過,在服貿之前,韓國就簽很多FTA,台灣還是沒辦法簽,「要跟服貿掛鉤,我看不出這個邏輯」;且中國從沒公開表示,若不簽服貿,就不讓我們跟其他國家談FTA,為何要「對號入座」?

先有共識 洽簽FTA才會順利

劉憶如指出,洽簽FTA最大難處,其實在於如何對待國內受害產業,開放是兩面刃,「絕對沒那麼好康」,一定是拿什麼東西交換。台灣若真有決心加入TPP、FTA,如何協助受害產業一定要先提出,不是光說放多少錢就好,國內先有共識,洽簽FTA才會順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